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人类母系表达基因3的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2-06-27 02:24侯湘岭保定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保定071000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标志物心肌

陈 伟,侯湘岭(保定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保定 0710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人,发病与神经内分泌、激素代谢、炎性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可引起脏器血流量灌注不足,造成休克、心脏骤停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1]。积极进行病情和预后评估是改善CHF预后的关键。近年来,非编码RNA在各种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表达受到临床关注,既往研究发现[2],非编码RNA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刘崇韬等[3]的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人类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显著升高,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标志物,但有关其在CHF患者中表达的相关研究仍较为缺乏。此次研究通过分析老年CHF患者血清MEG3表达水平,探讨其水平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医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18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2例,女性56例;年龄60~80(66.83±5.5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4 h,平均2.95±0.61h。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4]中诊断标准;②年龄60~75岁;③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cation,NYHA)分级为Ⅱ~Ⅲ级;④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50%;⑤入组前3个月内无相关药物治疗史或临床新诊断为CHF未治疗患者;⑥完成随访;⑦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伴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疾病者;②有先天性心脏病史者;③伴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者;④伴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⑤临床资料不全。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规范药物治疗,收集相关资料,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5],将研究对象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和心功能Ⅲ级组,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随访出现心脏事件者)和预后良好组(随访未出现心脏事件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细胞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血糖和血脂、血清学指标、心脏彩超等结果。本研究方案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1.2 仪器与试剂 彩色超声诊断仪(飞利浦公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上海华壹生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仪(苏州阿尔法生物实验器材有限公司);Trizol(上海索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心脏彩超检查: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沿左室长轴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取心尖四腔切面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w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共测3个不同心动周期,检查由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进行。

1.3.2 实验室检测:患者均于心功能检查当天采集肘正中静脉血6 ml,分为2管,其中1管于3 000 r/min速度下离心15 min,留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K-MB,cTnI。荧光免疫法测定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另外1管取250 μl血清样品,加入750 μl的Trizol,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血清MEG3表达,根据目标基因设计合成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内参物为GAPDH。PCR反应在定量PCR反应仪上进行,所得结果用2-△△Ct表示[6]。

1.3.3 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通过电话+门诊复查的形式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间隔3个月回院复查1次心功能,记录根据随访12个月期间心脏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等,出现心脏事件者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4]进行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老年CHF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MEG3表达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

2 结果

2.1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及心脏彩超参数比较 见表1。心功能Ⅲ级患者的血清CKMB,cTnI,BNP,MEG3表达和LVESD,LVEDD高于Ⅱ级患者,LVEF低于Ⅱ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心脏彩超参数比较(±s)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心脏彩超参数比较(±s)

项 目 心功能Ⅱ级(n=32)心功能Ⅲ级(n=86) t值 P值CK-MB(IU/L) 57.70±5.46 68.19±6.53 8.090 0.000 cTnI (ng/L) 1.95±0.47 2.37±0.63 3.429 0.001 BNP(pg/ml) 336.43±67.38 581.21±98.73 12.932 0.000 MEG3(2-△△Ct) 7.32±2.25 11.65±3.09 7.237 0.000 LVESD(mm) 39.63±7.28 44.18±8.47 2.690 0.008 LVEDD(mm) 53.05±8.78 58.73±9.02 2.956 0.004 LVEF(%) 43.19±5.66 37.55±5.94 4.643 0.000

2.2 心功能分级与血清CK-MB,cTnI,MEG3表达及LVESD,LVEDD,LVEF的相关性 经Spearman相关分析,心功能分级与CK-MB(r=0.358),cTnI(r= 0.339),BNP(r= 0.406),MEG3表达(r= 0.472)和LVESD(r= 0.378),LVEDD(r= 0.394)均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r= -0.443)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见表2。随访结果显示,118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6例,预后良好82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71~80岁和NYHA分级Ⅲ级的占比,血清CK-MB,cTnI,BNP,MEG3表达和LVESD,LVEDD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LVEF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单因素比较[n(%),±s]

表2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单因素比较[n(%),±s]

类 别 预后良好组(n=82) 预后不良组(n=36) t/χ2 P值性别 男 43(52.44) 19(52.78) 0.001 0.973女39(47.56) 17(47.22)年龄(岁) 60~70 55(67.07) 16(44.44) 5.345 0.021 71~80 27(32.93) 20(55.56)体质量指数(kg/m2) ≤26 47(57.32) 22(61.11) 0.148 0.700>26 35(42.68) 14(38.89)吸烟史 有 20(24.39) 11(30.56) 0.491 0.483无62(75.61) 25(69.44)饮酒史 有 23(28.05) 12(33.33) 0.335 0.563无59(71.95) 24(66.67)心血管病家族史 有 7(8.54) 2(5.56) 0.299 0.585无75(91.46) 34(94.44)NYHA分级 Ⅱ级 28(34.15) 4(11.11) 6.716 0.009Ⅲ级 54(65.85) 32(88.89)糖尿病 有 24(29.27) 11(30.56) 0.020 0.888无58(70.73) 25(69.44)高血压 有 31(37.80) 16(44.44) 0.460b 0.498无51(62.20) 20(55.56)血红蛋白 (g/L) 107.62±38.43 114.71±32.75 0.996 0.321白细胞 (×109/L) 8.19±2.44 7.45±2.01 1.675 0.097淋巴细胞 (×109/L) 1.50±0.47 1.36±0.39 1.637 0.104三酰甘油 (mmol/L) 1.17±0.41 1.09±0.37 1.014 0.313低密度脂蛋白 (mmol/L) 2.21±0.66 1.99±0.58 1.764 0.080 CK-MB(IU/L) 56.91±6.76 84.84±9.79 14.855 0.000 cTnI(ng/L) 1.87±0.44 3.14±0.87 7.876 0.000 BNP(pg/ml) 320.91±74.13 956.53±121.72 27.650 0.000 MEG3表达(2-△△Ct) 7.19±2.04 17.96±4.81 12.237 0.000 LVESD(mm) 36.75±7.79 57.06±10.05 10.326 0.000 LVEDD(mm) 52.59±7.11 67.67±9.46 8.189 0.000 LVEF(%) 42.38±5.93 31.56±4.43 10.716 0.000

2.4 老年CHF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见表3。以患者预后作为因变量(预后不良=1,预后良好=0),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处理:年龄赋值:60~70岁=0,71~80岁=1;NYHA分级:Ⅱ级=0,Ⅲ级=1;CK-MB,cTnI,BNP,MEG3表达,LVESD,LVEDD,LVEF均以原始数据录入。结果显示,年龄(OR=3.615,95%CI:1.189~10.991),NYHA分级(OR=3.911,95%CI:1.324~11.553),血清CK-MB(OR=3.554,95%CI:1.397~9.041),cTnI(OR=4.193,95%CI:1.583~11.106),BNP(OR=2.842,95%CI:1.319~6.124),MEG3表达(OR=5.003,95%CI:1.297~19.298),LVEF(OR=0.396,95%CI:0.184~0.876)是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

表3 老年CHF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血清MEG3表达预测老年CH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见图1。以患者随访12个月内出现心脏不良事件为终点,血清MEG3表达为自变量,绘制血清MEG3表达预测老年CH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0.874(95%CI:0.778~0.948),截断值为12.52×2-△△Ct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869,0.724。

图1 血清MEG3表达预测老年CH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状态,一旦发生即便处于临床稳定阶段,病情仍会不断发

展。证据表明[7],CHF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后的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在40%和20%左右。早期诊断并积极进行预后评估对提高CHF患者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CHF发病机制复杂,加之个人体质的不同,给患者的预后评估带来困难。

研究发现[8],CHF患者的多种生物标志物浓度升高,其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也受到认可,是疾病预后预测的简便方法。如何在众多生物标志物中寻找到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检测快速准确的理想生物标志物引起关注。以往临床多采用血清BNP对CHF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和预测,BNP水平的变化与心室容积、压力负荷等有关,CHF患者心脏容量负荷增大,心室壁压力增大,使心肌细胞分泌更多的BNP,因此CHF患者的血清BNP水平异常升高,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9]。CK-MB,cTnI均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的标志物,也常被临床用于CHF患者的预后评估中。CHF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心肌损伤程度加重,心功能分级也因此升高[10]。本研究结果也证实,心功能Ⅲ级患者的血清CK-MB,cTnI,BNP均显著高于Ⅱ级患者,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是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与以往研究结论相符[11]。另外,LVEF也是CHF预后的影响因素,这可能与CHF患者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水钠潴留,损伤心肌并引起结构重塑,造成心肌收缩性和顺应性下降,LVEF减小[12]。而心肌收缩性和顺应性下降是CHF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重要病理过程,这是LVEF成为预后影响因素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 RNAs)是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占人类基因组基因98%左右,广泛参与机体生物学功能[13]。研究发现[14],lncRNAs在心脏发育、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调控作用,可为心血管疾病提供治疗靶点。有专家[15]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全lncRNA测序发现,lncRNA MEG3在心肌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且呈现差异。进一步体内外实验证实[16],沉默MEG3基因可启动子区域结合,预防心肌纤维化和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失调。在心脏方面对lncRNAs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lncRNA MEG3与CHF疾病的研究仍鲜有报道。外周血中含稳定表达的lncRNAs,其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度,对心肌重塑、心肌再生等有独特功能特性,这是其作为心血管疾病靶向分子和生物标志物的理论基础[17]。本研究检测了CHF患者的血清MEG3表达,结果显示,心功能Ⅲ级患者的血清MEG3表达显著高于Ⅱ级患者,且与心功能分级有显著相关性。这一结果考虑与MEG3可调控心肌细胞凋亡有关,CHF患者早期,心脏压力增大、细胞凋亡,触发心肌细胞发生代偿性增生。随着病情进展,心肌负荷进一步增加,心肌细胞的增生/凋亡平衡再次被打破,导致心功能进行性下降。MEG3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加速心肌细胞增生/凋亡平衡的破坏,因此MEG3高表达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往往更高。VIERECK等[18]的研究也发现,正常状态下人血清lncRNA MEG3表达极低,心肌梗死的发生会造成血清lncRNA MEG3大幅上调,其对于心肌损伤的评估有一定价值,与本研究结论一致。血管内皮细胞位于血管最里层,内皮细胞障碍会引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再内皮化是血管损伤修复的关键环节,依赖于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EG3表达对内皮细胞增殖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与所处的细胞周期和条件以及MEG3表达水平的不同有关,因此MEG3表达对血管形成、心脏重构等过程具有调控作用[19]。已有证据表明[20],冠状动脉疾病大鼠的血清MEG3表达较正常动脉组织的大鼠出现明显变化。动物实现发现[21],微小RNA-21可调控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拮抗心肌细胞损伤。而MEG3可通过对微小RNA-21表达的调控影响心肌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也有专家发现[22],心脏重构早期抑制MEG3表达可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从而减轻心肌纤维化和肥大,保护心脏。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EG3表达是预后影响因素,对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加之MEG3表达情况可通过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可重复性高,对患者损伤小。夏芳等[23]分析了5种生物标志物诊断心力衰竭的价值,但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有限。黄晖等[24]的研究显示,强离子隙对急性心力衰竭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对检测设备的要求较高,且需要动态监测阴离子隙、血液钾离子、pH值等多项指标来计算强离子隙,过程较为复杂与繁琐。因此与上述研究相比,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MEG3表达是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指标。

综上所述,老年CHF患者血清MEG3表达与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且操作简便,可通过积极检测患者血清MEG3表达水平预测患者预后。本研究局限之处在于随访时间尚短,且为单中心研究,另外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患者检测的生物学标志物可能不全面,有待后续完善。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标志物心肌
前列地尔通过下调TRIM8表达激活Nrf2/ARE通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活化Nrf2缓解热应激致肉鸡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比较
心肌桥是什么病?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人造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