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房郢水库沉积物中锰的形态分布与释放机理研究

2022-06-27 07:29朱长银唐玉朝王坤黄显怀杨伟伟朱波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去离子水底泥沉积物

*朱长银 唐玉朝 王坤* 黄显怀 杨伟伟 朱波

(1.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 230011 2.安徽建筑大学 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 230601)

锰易在底泥和水界面及附近迁移,水库底泥中锰含量与形态分布对锰迁移转化有显著影响,能导致水质变化,引发内源性锰污染[1-2]。可交换态对环境变化敏感,易转化迁移,导致地表水源水中出现锰季节性超标,锰浓度会大幅升高,可达平均浓度10倍[3]。恢复保持水库水源功能,是近年来关注的问题。目前,对地表水锰污染及污染机制的研究很少有报道。近年来,许多地方已报道有地表水锰超标现象[4-6]。由于地表水内源性污染与湖库水质污染和微生物活动存在关联,使地表水内源性锰污染控制十分困难[7-8]。

大房郢水库为饮用水源,夏季会发生锰超标。为控制和避免发生锰污染,需研究锰赋存状态和迁移转化机制,本文对底泥中锰的形态进行研究,并模拟底泥中锰的释放过程。

1.实验方法

(1)样品采集

设5个采样点:A1为上游;B1为水库中心;C1为下游;H、G为岸边。用抓斗采表层0~15cm底泥,存于聚乙烯瓶中。

(2)研究方法

将泥样真空冷冻干燥,去除贝壳、石子等,研磨后过100目尼龙筛,存于塑料瓶中。

锰形态分析:取0.500g样品,用BCR逐级提取法分析[9]。底泥pH:干燥冷冻后的底泥,研磨过20目,去离子水与样品按2.5:1体积混合,密封后用搅拌器搅拌1min后静置30min,取上清液用pH计检测。底泥含水率ω(H2O):在105~110℃烘干称重计W1,底泥重量计W2,105~110℃烘8h,冷却30min,重为W3;继续烘2h,称重记W4。含水率为:

沉积物脱附:在50mL聚丙烯管中放入1g干燥沉积物和水库水、去离子水16mL,在30rpm下用恒温摇床震荡,后用离心机在4000r/min下分离10min,再透过0.45μm膜注射器,用10mL聚丙烯离心管收集。改变外加金属阳离子和脱附水pH用同样方法进行实验。总氮采用凯式法测定,有机质用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检测。

2.结果分析

(1)底泥理化性质

取样点底泥黏度较小,腥臭味,黑色,无枝叶残骸和植物根,参数见表1。

表1 底泥理化参数

续表

(2)锰的形态特征

如图1可知,水库底泥中锰的可交换态平均占51.1%,金属阳离子与可交换态锰发生反应生成锰离子,水中锰含量增加。而不同时期岸边的底泥中可还原态锰均占60.8%。对环境敏感的可交换态锰在水库上游采样点含量较高,反映出水库污染是由外来污染源造成。

图1 各取样点锰在不同时期形态分布(单位:mg/kg)

(3)湖泊底泥中的锰释放与脱附机理

由图1可知,湖中底泥中锰的含量高于岸边底泥。形成地表径流时发生理化反应的同时还发生生化反应,氧化低价离子的同时带入水中,并沉淀到水库底层。底泥中的锰被还原成Mn2+,与徐毓荣等人[10]对阿哈水库Fe、Mn污染的研究结论一致,即在库底缺氧状态、pH下降等情况下,沉积物中的Fe、Mn向上覆水释放造成锰的内源性污染。

①微生物对沉积物锰的释放影响研究

从图2可知,水体中存在促进底泥中锰释放的某些因子,微生物在水中较活跃,水中菌落含量约为5900个/mL。研究发现在灭菌后脱附进程中锰脱附量加大,推测水中微生物活动在好氧条件下能固定部分锰。

图2 底泥中锰的释放与脱附

②pH对底泥锰的解吸影响研究

由锰特征可知,锰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是pH值,已有研究发现重金属释放量随酸度增大而增大[11]。Mn2+氧化过程有非生物氧化和生物氧化,随着微环境pH值不同发生氧化的类型也不同[12-13]。由图3可知,pH=4脱附量最大,达407mg/kg,而pH=9脱附量为122mg/kg,pH=7.5时脱附量仅为57mg/kg。说明酸碱均会促进锰的释放,酸性条件下释放更加显著。pH=7.5时有化学、生物氧化同时发生,在pH=9.0时只有化学氧化,故于pH=7.5时脱附出的锰低于pH=9.0,且pH=4时脱附出锰最大。

图3 不同pH值对锰释放与脱附的影响

③沉积物锰释放受金属阳离子的影响

径流冲刷地面时部分金属会随土壤带入水体中,实验对钙、钠、镁等对锰释放的影响开展了研究,金属以离子形式溶于水中,在水库锰污染时期检测金属阳离子的含量可知总离子强度≤10mmol/L,由图4知锰脱附效果受钙离子影响最大,达477mg/kg,镁离子次之,钠离子影响最差。

图4 不同金属阳离子对锰释放与脱附的影响

④水库水脱附研究

本研究用不同水库水和去离子水组合进行底泥脱附,由图5知,水库中的某些影响因子可促进从沉积物中释放锰,全部为水库水时锰脱附出的量最大,时间也最短,经过192h反应后,脱附量达到186mg/kg。

图5 不同水质条件下锰的释放与脱附(调节水库水与去离子水的比例)

3.结论与对策

(1)结论

通过底泥形态分析发现,锰含量在岸边土壤中明显低于水库底泥中的含量,可交换态锰在水库底泥中占比为51%、在岸边土壤中占比为60%。水库流域的地表污染物会通过地表径流带进水库中,通过镁、钠、钙在同离子强度条件下对锰释放影响的研究,发现对锰释放影响较大的是钙、镁离子。

(2)对策

大房郢水库生态属于半封闭或封闭状态,功能是防洪和城市水源,径流中的污染物进入水库后沉淀于水库底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转化后的污染物会产生污染。针对作为水源的水库锰污染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在水库周边种植涵养林,禁止乱砍伐减少水土流失,定期清理水库周边落叶、打捞水体中漂浮物,减少进入水库的有机物,严控水库流域内农田农药化肥的用量,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禁止开垦水库周边土地。

猜你喜欢
去离子水底泥沉积物
不同水质和培养基对紫金久红草莓组培快繁的影响
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沉积物源分析
基于钙镁盐的底泥高效脱水固化方案
关于新型底泥渗水砖可能性和实用性的探究
去离子水中的钙镁指标
渤海油田某FPSO污水舱沉积物的分散处理
河道疏浚底泥堆土镉污染修复技术分析
水体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收及释放研究进展
变频器冷却水系统严密性检查及维护诊断
月球高纬度地区发现赤铁矿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