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探究

2022-06-27 07:29王克全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空气质量预警管控

*王克全

(山东省潍坊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山东 261041)

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增速,环境空气质量受到了很大影响,要想有效提高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就要整合技术要求和方案,打造更加科学高效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机制,及时优化环境治理成果,从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开展的意义

一方面,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开展是实现重大污染事件提前预防的关键,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难免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想满足城市环保化发展规范,就要制定较为清晰的预警管理机制,从而及时纠正污染问题。与此同时,建立动态、可靠的监测平台,及时收集相关信息数据,以便于实现现代化环境保护体系,维持环保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

另一方面,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落实也是提高公众信任度的关键,能为公众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数据,以便于公众能及时了解环境质量变化,形成全民环保的管理氛围。与此同时,质量环保预报预警效能的优化,也能为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进步提供支持,并且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综上所述,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开展现状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相应内容的合理性和可控性,整体预报任务也实现了转型和优化。

图1 工作任务内容

第一,为了更好地满足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需求,省级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从预报平台入手,打造更加互动性、智能性、多元性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处理模式[2]。

表1 省级空气质量预报平台

第二,国家支持下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相关活动,也为具体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保障。比如,空气质量预报联网会商针对重污染预警、重大活动保障等工作开展相关措施[3]。

第三,针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也展开了相关业务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建设内容,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广东省站等先后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工作指南(试行)》等文件内容,以便于指导各地陆续开展业务管控工作,提升空气质量管理的效果[4]。另外,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技术、环境空气质量可视化预报会商技术、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源清单技术等,都在实现设计规范的全面优化,共同打造开放、融合的技术控制框架,从而为标准化管理提供支持。

尽管如此,我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依旧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数值化预报工作模式效率不高、各学科专业协同沟通差、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都会制约其长效发展[5]。这就需要各地区积极打造更加可靠的管控模式,从细节出发,全面落实具体工作内容,维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整体效果,为环境防治治理效益的全面优化奠定基础。

3.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优化建议

在明确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就要整合具体工作内容,践行更加规范化的管控要点,从而维持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要从基础工作入手,建立更加和谐可控的管理框架,融合数字化技术平台和应用模式,打造更加专业的工作团队,实现部门协作的管理目标,促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顺利展开。

(1)优化基础工作

基于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重要价值,在工作开展前要对基础准备工作予以重视。

一方面,要提高各部门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刻意识到具体工作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从而才能更好地开展具体作业,维持良好的管理氛围和管理体系,推进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数值模型发展进程,匹配相应的管理方案,从而真正意义上优化工作质量。

另一方面,要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形成稳定的资金链,确保后续工作和技术开展都能有序落实[6]。并且,将预警工作设施管理、技术管理等细节规范在协同控制体系内,保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顺利展开。

(2)搭建合理化框架

为了保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整体效率,要针对具体问题开展具体分析和管控,夯实管理基础的同时,打造国家-区域-省级-市级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结构,发挥框架应用模式的优势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层级管理协同发展进程。

第一,国家级。从国家层面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要实现跨区域尺度连续重污染过程预测管理,配合会商处理、预警支持,实现全面协同的发展结构,从宏观层面提高具体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要建立面向省市开展的国家预报指导产品,打造系统化布局体系,维持综合监督管理的实效性和可控性。

图2 管理框架

第二,区域中心。针对所在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进行协同管控,打造协调合理且可靠高效的应用管理模式,并且,能对省级中心提供良好的技术指导,维持应用平台中相关工作内容的质量水平,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综合质量效果。

第三,省级中心。主要是结合实时性报告内容,建立基于本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要求的管控结构,积极协调各级部门和城市,并且完善技术指导流程,形成统一管控的处理结构,维持综合监督、综合管理的实效性[7]。

第四,地级城市。要秉持精细化原则,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进行细化分析和处理,确保相应内容和后续工作任务都能贴合实际需求,提高各个部门的联动效果,一定程度上保证本地预报预警服务工作都能顺利开展。

(3)搭建数字化平台

为了提升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效果,就要积极融合数字化技术模式,共建完整且规范的数字化管控平台,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汇总的实效性,整合具体工作内容,从而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更加直观的依据,提升预报预警效率,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监管工作质量最优化。

第一,相较于传统的预报模式,数字化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管理平台的效率更高,能为质量控制工作的落实提供更加直观的依据。并且,在搭建数字化平台的过程中,配合计算机技术、试验模拟技术、现场观测技术等内容,就能形成协同化技术管理平台,发挥各项技术的优势作用,从更加多元合理的角度完成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分析,实现协同化管理的目标。例如,全耦合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是基于全球尺度GNAQPMS中期水预报系统和WRF气象模式驱动建立的应用结构,能实现区域-城市尺度空气质量多模式预报,主要是利用“稳定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块”“气态亚硝酸形成新机制模块”“二次气溶胶生成转化机制模块”“二次污染物来源解析模块”等进行动态污染源的反演分析,利用多模式-多尺度-多时效融合的量化技术体系,完成预报预警分析工作,为城市开展综合化管理提供更加直观的数据信息[8]。

第二,数字化平台的搭建也是为了提高数据共享的时效性。整合数据体系和数据结构,在平台完成数据分析后,就能建立相匹配的共享机制,从而实现区域、省级、市级相关工作的联动管理。依据相关调研可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存在非常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若是一个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周边区域也会在大气流动的作用下相继出现污染,因此,区域性联防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此时,借助数字化平台就能提高信息数据的共享效率,匹配实际情况形成区域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合作监督管控机制,总结经验的同时及时落实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减少大气污染产生的不良危害。

第三,数字化平台还能匹配大数据技术,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信息进行数据挖掘,采取地图网站、在线监测等工作,更好地形成良好的分析模式,保证评估工作的合理性和可控性,最大程度上提高监管质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与此同时,挖掘数据的同时,还能明确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结合关联性评估影响因素的特性,从而更好地落实预警预报工作内容,实现提早发现、提早处理、提早优化[9]。

(4)优化部门联动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落实过程中,也要提升部门之间联动管理的质量,发挥各部门工作优势作用,打造监测、预警、管理、治理协同控制的模式,及时分析相关内容,并且基于管理要求和任务标准,落实更加可靠的工作方案,促进协同工作水平的全面进步。

第一,部门联动管理具体工作,基于信息交互和信息共享,实现和谐化信息管理控制目标。在传统的管理结构中,环境监测部门、政府管理机构以及市场企业、社会工作部门之间缺乏实时有效的信息交互处理,这就增加了预警预告工作的难度,由于信息传递和管控不及时,难免会造成处理决策的延误,影响空气质量。

第二,配合机制落实的过程中,环境人员也要对具体协同控制工作进行流程化管理,维持整体管控结构的规范效果,并且配合数字化信息交互平台,打造完整且和谐的管理模式,保证部门系统配合工作的实效性满足大气质量环境监管的具体要求。

第三,在协同机制建立的基础上,也要配合相应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及时纠正和预判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效维持整体控制效率,确保部门系统配合管理的整体性和稳定性[10]。

(5)优化人员业务水平

对于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而言,人员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要从技术层面、意识层面、专业层面落实更加科学可控的管理机制,从而提升具体工作的质量效果,满足环境空气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要求。

第一,从技术层面出发,要积极融合新型技术要求和内容,确保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新型技术要求,并且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落实相应工作,实现现代化空气污染监测、治理协同管理的工作目标,保证工作人员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作用,维持良好的应用监督结构。

第二,从意识层面出发,要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指标和要求开展相应工作,要秉持精细化原则,维持良好的监督体系。只要真正意识到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落实相关内容[11]。

第三,从专业层面出发,要为从业人员专业融合提供良好的平台,确保系统化培训工作的落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秉持专业精神开展具体作业,充分践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机制,在培训的基础上形成业务能力较好的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的推进提供支持。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重视,践行全过程管理方针,强化质量变化趋势、规律的分析水平,从而开展更加科学规范的预报预警管理,实现多元协同控制的目标,促进城市环境管控工作的全面进步,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空气质量预警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多功能空气质量远程检测仪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日盲紫外探测技术在空间预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