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化工与制药类人才培养改革与探索

2022-06-27 07:29刘发强田玲夏培蓓吴咏梅熊燕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制药化工应用型

*刘发强 田玲 夏培蓓 吴咏梅 熊燕

(新疆工程学院 新疆 830091)

引言

国家发展需要的是具备创新意识及能力的人才,这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而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及使命。为了能够培养更多满足时代发展、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国家在教育方面加大了改革的力度,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方针、文件,旨在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方向上的指引,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度。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化工制药行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化工制药企业人才匮乏,难以为其发展提供发展动力,为了能够推进化工制药行业快速升级转型,高等院校急需将化工与制药类人才培养思路、方法等体系进行改革,在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将更多目光放在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化工与制药类人才培养改革进行研究,目的就是为了给予化工与制药类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1.应用型本科化工与制药专业概述

(1)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在制药工程方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掌握医药、农药、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知识,以后可以在医药产品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及经营管理等诸多领域有所发展,属于高级工程技术类的人才。

(2)培养要求

应用型本科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理论: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毒理学、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制药专业设备等内容,以上提及都是一些基础性质的知识点;同时也会接受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方法等一些基本的训练;除此之外还要在医药产品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研发等层面具备基本能力。

(3)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第一,能够对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工程基本理论与知识充分掌握。

第二,能够对药物生产装置工艺、设备设计方法掌握。

第三,具备药物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设计最基本的能力。

第四,对国家在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环保等层面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熟悉。

第五,对制药工程与制剂层面理论先进理念、方法了解的同时,能够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最新的发展动态等相关内容。

第六,具备创新意识、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主要学科、课程

应用型本科化工与制药类涉及到的课程较多,而且很多都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仅涉及到了专业实验,而且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检验理论,进而做到学以致用,实践能力的增强,具体学科及课程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1 应用型本科化工与制药专业主要学科及课程

2.应用型本科化工与制药类人才培养改革的意义及现状

(1)改革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社会对于医药企业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医药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引进,在就医环境不断完善的新时代,人才需求、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学生只是具备单纯的理论知识显然无法满足要求,例如化学工程与工艺主要是对化学工业生产共同规律进行研究,此学科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运用化学方法将物质组成、性质改变,进而生产化学产品,通过对洗发水、洗涤剂、化妆品调配、合成,单独研究制作过程中如何完成精馏、吸收、萃取、过滤等操作,然后根据研究分析原理流程以及设备运用,进而设计新化工产品,借助CAD、Aspen软件绘制图纸,进而实现产品大规模生产,而这些都是当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未来参加工作后掌握的基本内容。从以上内容便可以看出,此专业实践性要求较高,而传统教学中理论课程占比较大,学生实践的机会少,不利于实践能力提高,所以只有不断改革与优化,此专业毕业后才能更好的就业。

现代化的制药以及化工企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不仅要懂制药与化工理论,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在药品质量管理、产品设计、新技术开发运用方面擅长,但是目前此类人才特别匮乏。所以新时代必然会提出新要求,强化应用型本科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便成为了重点,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增强,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所以此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不管是对于学校来说,还是对于学生而言意义深远。

(2)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在很多学校开设的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成为了重点,而实践教学则与工程基础完全脱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实践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度较低,在认知方面难以尽快转变。当前学校师资队伍中很多都没有工程工作经历以及背景,同时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缺乏系统化、科学合理的体系以及具体的标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时,老师给予引导、帮助,进而才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但是因为实践教学意识薄弱,未给予实践能力培养较多关注,进而造成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无法较好的衔接,未考虑二者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性。同时教师未做到将实践、创新意识与理论体系更好的融合,造成学生实践应用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较低,缺乏创新意识。

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集中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学习被动。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学生依据教师提前设计好的内容集体训练或者学习。虽然集中式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使学生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巩固,同时还能够缓解实践教学资金成本较高问题,但是此培养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这一重要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实践教学内容由教师设计、活动开展由教师组织,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的跟随即可。因为采用的是集中培养的形式,在实践中涉及到的主题数量很少,极易出现学生间互相模仿,甚至剽窃问题的产生,所以对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极其不利。

现代化工企业需要的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教育实质上也就是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将实际工程问题解决,整个环节既涉及到了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但是此方面的培养在教学中是缺失的,引导式、探究式是创新意识培养非常不错的方法,但培养周期较长,而且投入精力较大,进而影响了培养方式高效开展。

3.应用型本科化工与制药类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1)减少理论课学时,加大实践课比重

应用型本科学校传统教学理念中更加看重的是培养有知识、有素养的全能人才。但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高等院校需要做的就是紧跟国家政策步伐,积极贯彻国家在教育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将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放在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以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有较强创新思维,勇于创业的应用型人才。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将理论课学时所占的比重适当减少,同时要将实习、课题训练等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时比重适度提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要的核心内容,教学思想、思路及时转变,同时还要将创新教学方法引进,基于化工制药行业发展需求,进而培养与企业岗位发展相适宜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2)转变考核方式,淡化考试分数

目前很多本科学校已经将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而且教学方法以及教材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更新,但是考核体系以及方法却依然以笔试为主,以最终的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能力,这无形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质量人才培养。为了能够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化工与制药类专业要将考试形式进行创新,体现其多样化,将分数考核形式淡化,部分课程进行考核时可以采用日常表现+日常测试+期末考试模式,期末考试中可以采用开卷形式,学生可以将日常学习时做好的相应笔记带入考场,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开卷考试涉及到的题目以及内容应该是多样化且灵活性较强,重点针对学生问题分析、处理能力考查,考试结果不以分数呈现,根据提前设计好的标准给予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价,通过此方法淡化师生过于看重分数,避免教学时对日常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训练忽视的现象发生。

(3)搭建多元化实训平台

①改进实验教学

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实验教学中,首先是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内容开展实验,此方法效果欠佳,学生思考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为了确保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可以将任务驱动法与实验教学结合,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在任务的驱动下,实验内容划分为诸多片段,由不同学生分工完成。同时还要将实验课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结合当前化工、制药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为应用实践能力提高奠定基础。所以学校可将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将陈旧内容适当删减,实验项目和企业生产结合,同时也可以增设一些生产工艺设计实验,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及创新能力。

②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

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自主创新能力也是重要内容。为此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可通过科研项目,给予大学生更多参与科研团队的机会,由导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报告、成果交流与展示等诸多任务,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学校可以鼓励青年教师设计课题题目,学生参与由教师组织的科研创新实验,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共同参与探讨、交流以及实验全过程,由于实验现场中,学生亲自操作,科研兴趣会逐渐提高,同时动手、思难、抗挫等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锻炼,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水平提高,为以后就业、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深化校企合作

当今社会,人才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用型本科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也应该及时转变,积极与地方化工、制药企业合作,各自发挥优势,形成产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一是化工及制药专业课程老师要对企业生产、岗位需求深入研究,充分了解,将学生实习基地选好;二是实习前,导师要交代清楚实习计划及任务,要求学生查阅大量文献材料,组织各项探讨及学习活动,为实习做好准备。专业导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来到化工、制药企业参加、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更加扎实,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实践兴趣。三是和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构建实习基地,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管理层交淡,争取获得更多课题,使学生科研训练平台更加丰富。四是专业教师可在节假日走访企业,将自己在技术、生产、产品研发等方面的见解分享给企业领导,二者互来互往,资源共享,共同搭建学生实训平台。

4.结束语

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年都会向社会、企业输送诸多优质人才资源,特别是在地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新时代新环境新挑战,而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成为了当今时代急需的资源,特别是在医药行业,具备专业知识,拥有较高科研及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得到了行业的青睐。为此,应用型本科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及时整合各项资源,合理安排理论及实践课时比重,搭建多元化实训平台,对现有师资队伍进行优化的同时,构建健全的评价体系,勇担社会重任,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制药化工应用型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斯里兰卡将在汉班托塔建200英亩的制药区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