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的影响*

2022-06-28 09:59傅中来陈振华叶涛邱高高吴煌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

傅中来 陈振华 叶涛 邱高高 吴煌

临床针对高龄(≥75岁)股骨颈骨折患者多推荐保守治疗或行固定术,但患者长期卧床可能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移位等严重情况,影响骨折愈合与患者生活质量[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因其能有效缓解髋关节疼痛、提升患者运动功能,成为临床研究新的方向[2]。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含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术式,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人工股骨头与人工髋臼匹配度较高,在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上有一定优势,在多数专家学者选择中占优先地位[3]。有研究指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损伤较小,在加速患者康复速度方面优势明显[4-5]。但两种术式具体应用在高龄患者中尚无明确定论,故本研究通过将两种术式疗效对比,以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中的手术效果,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兴山县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87例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对照组(n=42,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纳入标准:(1)影像学检查确诊股骨颈骨折[6];(2)年龄≥75岁;(3)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为Ⅲ或Ⅳ型[7]。排除标准:(1)受伤时间≥7 d的陈旧性骨折;(2)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3)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75 ~86岁,平均(80.17±1.72)岁;Garden分型Ⅲ型24例,Ⅳ型21例。对照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75 ~88岁,平均(81.02±2.01)岁;Garden分型Ⅲ型19例,Ⅳ型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与家属均知晓手术方案,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取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在患者髋关节后外侧作切口,暴露髋关节囊后将关节囊外粘连分离,上至髋臼周边,下至大转子基底,将关节囊与滑膜彻底切除,拖尾髋关节后。切除残余关节囊与滑膜,后取出骨折的股骨头,清理髋臼,使用髋臼锉打磨髋臼,保持前倾15°,外展45°,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髋臼杯,保持髋臼杯40°外展角,15°前倾角,再根据患者自身股骨头大小,选择适宜的人工股骨头替换,术中注意避开患者坐骨神经,术后常规生理盐水冲洗、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体位、切口与对照组相同切开关节囊后,利用骨摆锯将骨折股骨头切开分离,清除髋臼卵圆窝中部分残留组织,应用髓腔锉将股骨髓腔扩大,选择合适的股骨假体柄、人工股骨头替换骨折的股骨头,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常规生理盐水冲洗、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术后1个月的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分别从髋关节部位疼痛、功能、关节活动畸形等维度评价髋关节恢复效果,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8]。

应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洗澡、穿衣等10个条目,每个条目0 ~10分,共计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好[9]。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患者手术部位疼痛情况:医生请患者根据自己疼痛情况,在一根10 cm长的尺子上标明数字,最后医生进行评分。其中0表示无任何疼痛感觉,0分;1 ~3 cm表示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生活,1 ~3分;4 ~6 cm表示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但不影响生活,4 ~6分;7 ~10 cm表示重度疼痛,影响工作生活,7 ~10分[1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下床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n=45) 86.37±9.74 175.38±63.22 1.52±0.64 7.62±0.82对照组(n=42) 102.08±10.61 306.25±91.46 2.13±0.81 9.23±1.24 t值 7.201 7.808 3.911 7.188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1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3 d 术后1个月观察组(n=45) 6.57±1.14 3.76±0.89* 2.08±0.63*对照组(n=42) 6.29±1.06 4.37±1.06* 2.14±0.70*t值 1.184 2.914 0.421 P值 0.240 0.005 0.675

2.3 髋关节功能

两组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观察组(n=45) 33.67±6.32 72.64±10.51* 81.06±9.77* 85.36±4.67*对照组(n=42) 33.24±6.71 74.31±9.64* 82.91±8.53* 87.15±5.83*t值 0.308 0.771 0.938 1.586 P值 0.759 0.443 0.351 0.117

2.4 日常生活能力

两组术前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手术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观察组(n=45) 34.27±7.41 67.51±14.34* 70.54±12.62* 75.62±9.68*对照组(n=42) 33.12±8.06 65.24±12.83* 68.67±10.66* 73.84±7.89*t值 0.693 0.776 0.744 0.936 P值 0.490 0.440 0.459 0.352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股骨颈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较差,患者疼痛较严重,出现缺血性坏死等影响预后的情况较多,同时高龄患者常伴高血压、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11],进一步增加手术后骨折愈合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因此,寻找一种适合高龄患者的治疗方式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方向。

目前针对移位性股骨骨折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以人工材料置换患者坏死髋关节、股骨头,该手术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恢复关节功能,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替换骨折坏死的股骨头,同时在单极股骨头置换术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对髋臼的磨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6、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升,提示两种术式均能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体现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所在,通过替换原本的股骨头,避免骨折愈合时间过长或缺血性坏死发生,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股骨头替换后,骨折所造成的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好转,运动功能得以恢复。

由于高龄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术后恢复较慢,且手术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术后出现较多并发症,影响患者后续生存状态,因此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应将评估工作做好,由于高龄患者活动量较小,应优先选择手术创伤更低的手术方式,故临床针对高龄患者选择术式时应注意降低手术对患者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造成损伤更小,这是因为与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无须打磨髋臼,能降低手术对患处关节囊与软组织的破坏,提升手术效率,故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股骨头置换术造成损伤更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本研究结果互相印证,但由于本试验样本量过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后续研究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股骨柄假体主要有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两种,高龄患者常伴骨质疏松,有研究结果显示,骨水泥型假体负重效果较好,能加速患者下床时间,减轻其他并发症的发生[13]。但骨水泥进入人体可能出现排异反应,毒副反应比生物型假体高,故临床选择假体材料时应当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对骨质疏松较严重的患者,推荐使用骨水泥型假体。

综上所述,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手术损伤较小,同时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充气升温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