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常规序列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2022-06-28 09:59洪雯雁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肠壁符合率直肠

洪雯雁

对于直肠癌患者临床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为金标准,而术前准备判断疾病分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必要条件,且对判断预后至关重要[1]。钡剂灌肠、直肠镜等是诊断直肠癌的常用手段,但无法准确判断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浸润范围。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无放射线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多功能成像等特点,特别是薄层高分辨率MRI的使用,使直肠系膜筋膜和直肠肠壁的各层结构均可获得更好的显示,提高分期准确率[2]。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可经多面、多参数动态增强扫描软组织,准确定量分析组织细胞中水分子扩散运动情况,同时扫描时间短、敏感性高[3]。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9年2月-2021年5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65例直肠癌患者,分析DWI、MRI常规序列联合检查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5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65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文献[4]《现代肿瘤学》中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并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初次就诊,既往均无直肠癌相关治疗史;具备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年龄≥18岁。排除标准: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肝肾等重要脏器衰竭;存在MRI检查禁忌证,如幽闭恐惧症、内置心脏起搏器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65例患者中,女21例,男44例;年龄27 ~86岁,平均(57.26±3.75)岁;病变位置:直肠下段20例,中下段11例,中段19例,上段 15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 ~25 kg/m2,平均(23.02±1.02)kg/m2。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术前用磁共振扫描仪(美国;型号:GE HDXT 1.5T)、8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对患者实施MRI常规序列、DWI检查,叮嘱患者检查前禁食12 ~14 h,必要时可行肠道清理工作。扫描前将少量空气经肛门注入,对盆腔横断面行常规T2WI序列和T1WI序列扫描,以L5下缘至肛门处为扫描范围。设置扫描参数:T1WI/FSE序列,回波时间(echo time,TE)=9.6 ms,矩阵为320×256,重复时间(time of repetition,TR)=1 060 ms,扫描野(field of view,FOV)为 26 cm×26 cm,层间距为 1 mm,层厚为 4 mm;T2WI/TSE序列,TE=85 ms,矩阵为320×256,FOV 为 32 cm×34 cm,TR=3 500 ms。完成后行DWI扫描,用两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系列做矢状位、轴位扫描,设置参数:TR=4 500 ms,TE=93 ms,矩阵为198×198, 层 间 距 1 mm,FOV 为 26 cm×26 cm,层厚 4 mm,b=0、1 000 s/mm2。在 GE Work Station adw 4.6工作站内传输入扫描获取的数据进行后处理。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以双盲法阅片,若两者诊断结果不一致,共同讨论至意见统一。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MRI常规序列、DWI及两者联合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常规序列诊断标准:直肠壁明显增厚,直肠内存在肿物,图像可见混杂或等长T2信号影,稍长或等长T1信号影。DWI诊断标准:直肠壁增厚,直肠内存在肿物,可见弥散性高信号。直肠癌分期标准:肿瘤侵及黏膜下层为T1期;侵及固有肌层为T2期;病灶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或侵犯浆膜下层,且穿透固有肌层为T3期;病灶侵犯其他组织结构或造成粘连,且穿透腹膜脏层为T4期[5]。联合诊断:两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根据RI常规序列联合DWI图像,给出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65例患者中T1期14例(21.54%),T2期 26例(40.00%),T3期 18例(27.69%),T4期 7 例(10.77%)。

2.2 MRI常规序列、DWI及两者联合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诊断结果

MRI常规序列、DWI及两者联合检测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诊断结果见表1、表2、表3。MRI常规序列联合DW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总符合率高于MRI常规序列、DWI单一诊断,且T1期、T2期诊断符合率高于MRI常规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同一直肠癌患者术前MRI常规序列、DWI盆腔横断面影像,见图1。

图1 直肠癌患者术前MRI常规序列、DWI盆腔横断面影像

表1 MRI常规序列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结果(例)

表2 DW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结果(例)

表3 MRI常规序列联合DW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结果(例)

表4 MRI常规序列、DWI及两者联合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符合率比较[例(%)]

3 讨论

直肠癌发病早期多数无症状,缺乏典型性表现,生长至一定程度时会出现便秘、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泻等,晚期会发生消瘦、排便梗阻甚至恶病质[6]。直肠癌分期不同则治疗方案存在一定差异,对于T1、T2期的早期表浅和局限于肠壁的肿瘤仅需行手术切除便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T3、T4期的累及周围结构范围较广的患者,术前多使用放化疗治疗,降低肿瘤分期后再行手术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7-8]。故术前准确判断肿瘤分期至关重要。

纤维结肠镜、多层螺旋CT扫描等虽能发现病灶,但难以准确判断直肠癌分期,而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显示并区分直肠壁层次和对应肠周脂肪间隙、外膜等,并可清晰显示肿瘤形状、大小、范围、肿瘤病灶与周围组织节后之间的关系,利于判断肿瘤对肠壁的浸润程度,被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检查。T2WI序列具有高分辨率,可对肠壁黏膜下层与肌层做出准确区分,但低于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信号区分时显示效果较差[9-10]。另外,常规MRI可因呼吸、心脏搏动等情况因素,出现运动伪影或磁敏感伪影,降低诊断准确率。DWI可经对组织细胞水分子运动检测,根据组织信号强度变化,反映病变内部结构、组织成分的微观变化,其轴位可较好地显示病变侵犯肠管周径,矢状位可直观地显示病变长度,故DWI可直观地显示直肠癌病灶[11-12]。本研究中,MRI常规序列联合DW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总符合率高于MRI常规序列、DWI单一诊断,且对T1、T2期诊断符合率高于MRI常规序列(P<0.05),提示术前使用DWI、MRI常规序列联合检查可提高直肠癌T分期诊断准确率。分析原因在于,DWI有图像清晰、不易受干扰、检测时间短等优势,可判断水分子弥散受限程度,为医生提供病灶区域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可较好的显示直肠癌病变且对比显示能力较好,为评估肿瘤性质提供更多参考信息。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细胞密度较高,组织外间隙减小,水分子扩散受限,会造成DWI上信号异常,而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则生长速度越快、密度越高,水分子扩散限制越明显,DWI诊断中表现为高信号。DWI在结直肠、盆腔病变中应用会受到一定限制,是因运动伪影、肠道气体所致,无法完全区分直肠壁黏膜下层和肌层,还可能会因图像信噪较低影响,会对病变分期高估,影响诊断准确性。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能将此伪影所致的图像失真和变形去除,使得DWI有效地应用于直肠癌的诊断,结合常规序列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度。

综上所述,DWI、MRI常规序列联合检查可较为准确判断T分期,指导治疗。

猜你喜欢
肠壁符合率直肠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中多排CT征象与肠梗死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