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在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2022-06-28 09:59王飚陈传远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远端股骨经皮

王飚 陈传远

股骨远端骨折包括髁间骨折及髁上骨折,指的是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15 cm以内的骨折。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相对较低,多见于骨质疏松老年人群,不过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加剧,该病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1]。股骨远端骨折为不稳定、粉碎性骨折,多累及关节面,且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治疗难度较大[2]。目前,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术式,包括髓内钉固定系统及钢板固定系统等,而不同内固定方式具有各自特点[3-4]。本研究对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照分析,旨在为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岁以上;(2)经临床表现、CT或X线片检查确诊;(3)为单一骨折;(4)无本研究手术治疗方案禁忌证。排除标准:(1)入组前存在膝关节功能障碍;(2)无法配合检查或者功能锻炼;(3)陈旧性骨折或者病理性骨折;(4)存在严重内科疾病。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骨折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研究组接受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常规消毒铺巾,取仰卧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于患肢大腿根部绑气压止血带,垫高患侧膝部及臀部;根据患者骨折分型选取入路,A2型和A3型患者选取膝关节外侧作为手术入路,C2型和C3型患者选取髌旁外侧作为手术入路;取长度约为6 cm的切口,然后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充分显露股骨并复位,取克氏针进行固定,然后牵引复位,对畸形急性矫正后置入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置入内固定,X线机透视下对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位置进行调整,位置满意后拧入锁定螺钉,骨折稳定后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常规消毒铺巾,取仰卧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入路方式与研究组相同,取长度约为15 cm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充分显露骨折处并取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于直视下对骨折处进行复位,然后预弯解剖钢板,在复位之后将钢板置入,置入螺钉固定,在复位固定之后步骤与研究组相同。

术后1 d,两组均给予功能锻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步开展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屈伸、抬腿活动、下床站立及行走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1)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2)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3)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通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HSS评分满分为100分,其中85分及以上为优,70 ~84分为良,60 ~69分为可,60分以下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5]。(4)并发症:记录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及血肿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周) 完全负重时间(周)研究组(n=30) 101.89±25.16 109.31±12.57 12.49±2.05 15.91±1.74对照组(n=30) 124.75±29.28 205.67±51.43 15.62±2.81 18.26±2.41 t值 -3.243 -9.969 -4.929 -4.330 P值 0.002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术后3个月,研究组优良率为83.33%,对照组为60.00%,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出现2例血肿,未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置物松动/断裂,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出现3例血肿,1例内置物松动,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741,P>0.05)。

3 讨论

临床上,股骨远端骨折多为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在骨折愈合过程当中也会出现膝关节僵直、膝内翻、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加之股骨远端的生理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因而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规范治疗是临床医师研究的重点课题[6]。早期,由于内固定材料缺乏,对于股骨远端骨折多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式,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材料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内固定手术已经成为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7]。

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常规术式,不过在操作过程当中,剥离骨膜软组织及反复复位可能会造成额外损伤,无法完全兼顾患者软组织保护及保留骨膜营养血管等操作,可能延长骨折愈合时间[8]。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无须剥离患者骨膜,还可以不用显露骨折端,能够最大程度减轻对骨折端血运情况的破坏,从而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生理环境[9]。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能够与螺钉锁定结合为一体,在操作时不需要贴合骨面,从而有助于保护骨膜的血运,有助于加快术后骨折愈合[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杨益红[11]的研究结果相近。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的锁定螺钉,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中的导向器,能够在较小切口情况下完成螺钉锁定等操作,因而减轻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同时,锁定钢板和锁定螺钉螺纹之间咬合固定,锁定螺钉和骨质之间咬合固定,不仅不与骨折面接触,而且形成了牢固整体,对局部骨膜形成直接保护作用,减少对软组织损伤,因而加快了骨折愈合,完全负重时间更早[12]。

研究指出,对于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而言,良好固定及骨折端血供保护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13]。本研究中,术后3个月研究组优良率为83.33%,对照组为60.00%,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其原因为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螺钉可以从不同方向进行置入,与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锁定之后形成一定角度,一方面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破坏。另一方面,可形成牢固整体,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因此,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更加显著。同时,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并未增加骨折远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周明敏等[14]的研究中指出,复位质量及功能锻炼是影响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上要注意复位质量,并指导患者做好早期功能锻炼,从而改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过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观察时间短,随后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并延长术后观察时间,以进一步分析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远端股骨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假体断裂的研究进展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