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信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2022-06-30 23:29张国柱
天津教育·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笔者素养信息

张国柱

本文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以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轴,提出从建构信息意识、突出问题解决、关注创新能力、形成信息素养四个维度,提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进入信息社会,学生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且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关键能力就是“核心素养”。对信息学科而言,这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环境下人、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生存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最终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现在的信息课堂存在着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内容更新慢,难以吸引学生等问题,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信息课堂革新指明方向。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进入信息社会,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关键能力。按照课程标准信息学科核心素养可归纳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信息教师肩负着革新信息课堂教学的使命,这要求教师以信息技术课堂为主要阵地,引导学生“像信息高手”一样了解身边事物和问题背后蕴涵的信息背景,思考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模式和实施路径,运用学科方法完成问题解决的信息化方案,在遵守信息素养要求的情况下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具有创新特点的项目活动作品,在信息环境中培养学生竞争力。鉴此,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可以从建构信息意识、突出问题解决、关注创新能力、形成信息素养四个维度,实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课堂教学。

一、巧用学科方法,建构信息意识

信息学科有其特点,教学同样注重有效性。信息意识是教师让学生了解事物背后所蕴藏的信息,学生将信息社会的事物抽象化、信息化的一种思路,体现了学生对信息的敏锐度和判断信息价值的准确性,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这要求教师具备信息敏感度,能从教材中挖掘归纳出信息,而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积极向外拓展。课堂上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借助合适的工具进行具象化,着重于抽象出事物的信息特征,有利于学生迁移自身的学习经验并应用。如教师利用微课、小程序等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利器进行课堂渗透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事物,并将其信息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所有事物在信息时代都是可信息化的意识。课例“输入法的选择”中,笔者通过播放视频微课,微课以现在的计算机输入法为参照物,向学生介绍输入法的性能提升速度和发展方向,以及几种常用输入法的特征。学生能通过直观化的视频更深入地了解输入法的异同,真正了解输入法背后蕴藏的信息,即产生的目的、人性化功能的增加等,让学生爱上输入法,产生用好输入法的冲动。又如,课例“计算机部件我爱护”中,笔者借助小程序进行具象化,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将电脑部件展示,并邀请学生体验,激发学生了解电脑部件结构的兴趣。接着让学生交流不同电脑部件的主要特征,符合学生活跃的思维特点,能实现对部件特征的充分认知。在课堂中使用电脑端的“你畫我猜”小程序,笔者快速勾勒电脑部件的“简笔画大家猜”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电脑部件都是可以抽象化的,也加深了对不同部件的认识。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了学生抽象化信息的能力,形成信息意识,达成对知识的深层解构。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自身的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主动获取信息、抽象信息的信息意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方法的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会影响课堂氛围教学效率提升和学习质量,为了让信息课堂在实践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教师需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而现阶段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可供教师借鉴和参考的教学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多,教师需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学龄特征寻找更多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这可以让教师在课堂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以及技巧传授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另外一方面可以提高趣味性,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参与信息技术学习。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调动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分析教师所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起到较大的帮助和影响。

二、立足问题解决,设计信息化方案

核心素养中的计算思维是教师指导学生尝试采用计算机方式界定问题,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的信息化方案。计算思维可以分为概括抽象、分解问题、算法设计、模式认知四个步骤。第一步概括抽象:通过搜集分析数据寻找问题的核心,将问题抽象为计算机能处理的内容;第二步分解问题:它要求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考虑是否能把问题公式化,并把难题拆分成多个小问题,以便借计算机的力量解决他们;第三步算法设计:理解基础上制定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对解法进行测验和测试;第四步模式识别:不仅仅能解决单个问题,而是去除细节,概括抽象,寻找合适的模式,从而解决同类的所有问题。课堂教学设计中,笔者创设基于学生平常生活中存在的真实情境的问题,将存在的问题抽象、分解、开发算法、模式识别,方便学生形成自己的方案。这样结构化的课堂设计才能连接素养与教学,实现学生计算思维水平的提升。

例如,课例“短跑比赛”中,笔者设计如下信息化方案:首先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从公交站到学校的最短上学路线的任务情境,对上课内容进行概括抽象,课前教师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获取学校附近的周边环境。然后通过去除细节——把公交车站到学校这个现实问题在编程软件里图形化,并隐藏了相应地点的位置坐标,建立支架,以适应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其次进行任务分解,帮助学生将任务梳理成:实现最简单的向上移动和其他方向的移动,将向上移动再细分为相应的编程命令,学生容易将问题逐个击破;接着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核心;再让学生通过分析可能用到的积木块,通过问题支架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行尝试不同的积木块拼接方案,并请优秀学生将各自的方案进行分享,达到开发解决问题算法的效果;最后设计以同类型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跑步比赛创新性活动,让学生能找到角色移动问题的本质,解决同类型的问题,最终学生发现可迁移的、能解决同类型问题的方案。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设计给学生充分思考空间的任务,让学生寻找最适合自身个性的问题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升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师“教有方,学生学有成”的效果。

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结合教育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龄特点对教学进行有效的建构和优化,从概括抽象、分解问题、算法设计、模拟认识等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和研究。信息知识学习对很多小学生而言抽象性和概念性是相对较强的,很多学生无法有效理解,而这时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主体特征,对问题进行有效设立,对任务作出有效优化,以此为中心在保证学生可以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输出。这既可以挑战学生的能力上限,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和成长,也可以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兴趣,建设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设计创新作品,培养创新能力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使儿童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是他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让他们从事我们所创造的工作。”要解决学生的创造“自由”,让他们做有趣的活动,发展他们的天赋。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设计创意作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获得成就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如何让学生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笔者从开阔学生视野、提供优质范例、交互不同的设计角度让学生设计优秀的作品。创新创意作品的设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课例“小小建筑设计师”中,笔者首先运用将金字塔等古代建筑转化为多边形的微课,将真实情景抽象化为美术作品。新奇的导入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其次,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分层任务和微课视频等脚手架发现了绘制彩色多边形和不同形状多边形的技巧,在欣赏中发现事物背后的信息,在探究中找到自己处理信息问题的个性化方案。最后,笔者开展设计比赛,提供了设计主题“做小小建筑设计师”,将提前准备的网络和其他班级优秀作品进行展播,拓展学生思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做出自己的创意性作品。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和创意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时刻保持思考能发挥学生创意和个性的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寻找创新点,让学生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作品,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创新创造能力是每一门学科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都必须考量的一大问题重点,只有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创造能力才意味着学生可以有夯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可以灵活地应用理论知识做出有效的设计优化,对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

四、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基础软件应用能力、网络冲浪能力强,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自制力有待加强。因此信息时代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工作。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信息时代教师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担当和育人情怀,切实把政治要求、理想追求和道德诉求转化为以德塑人的育人实践,把立德树人融入信息技术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达成培养数字化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合格公民的目标。所以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思考学科特色行为习惯,设计恰当的渗透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软硬件使用习惯、负责任、安全地使用技术、崇德向善的道德修养。如在养成软硬件使用习惯上,在教学中,笔者注意以身作则,课堂教学示范和指导学生的时候有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机房守则、电脑操作规范化等。学生模仿着做,就能在小学这个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例如,开学第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自行讨论“应遵守哪些机房守则,如果违反了会造成哪些不良的结果?”让学生分析所需遵守的机房常规要求,制定结合本班特点的机房守则。笔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机房严格遵守机房守则,爱护使用计算机设备,尊重其他同学作品的知识产权,借鉴模仿要注明出处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软硬件使用习惯;在负责任且安全地使用技术上,充分利用课堂适时提醒学生遵守网络安全,养成防范网络欺骗行为的安全意识。

例如,课例“辨别信息判真伪”中,笔者根据社会热点事件引起市民恐慌,设计学生识别虚假信息的微课,学生通过观察虚假信息的传播模式,思考教师介绍的监测虚假信息方法,根据教师总结的应对虚假信息的方针,找到安全使用技术获取信息的合理手段;在渗透崇德向善的道德修养上,笔者结合教材,使爱乡意识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而然地渗透课堂。再如,课例“小小建筑设计师”中,笔者围绕让学生设计自己家乡建筑设计教学任务,感受到建筑设计的无限创意和美丽效果,让学生明白好的建筑设计能让厦门更加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厦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中形成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乃至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伦理,最终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自身的信息社会责任。

基于學科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做法有很多,引导学生了解身边事物和问题背后蕴涵的信息背景,思考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模式和实施路径,建构信息意识;运用学科方法完成问题解决的信息化方案,培养计算思维;形成具有创新特点的项目活动作品,培养创新能力;在遵守信息素养要求的情况下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这切合培养信息时代有道德有能力的数字公民的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学生不止局限于信息技术“消费者”,能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需要,变成信息社会的“创新者”“守护者”,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实践始终在路上,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并实践。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体验更丰富、更有趣的信息核心素养内容是一个非常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希望教师能从小事做起,逐步完善信息课堂实践的各个环节,承前启后,提高学生信息核心素养,不断探索和开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面貌。

猜你喜欢
笔者素养信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