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思考

2022-06-30 23:29朱苹榕
天津教育·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身心跳绳课间

朱苹榕

为了确保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大课间活动中获得身心健全发展,重拾成长自信,收获人生幸福,教师可通过对大课间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不断优化、改进、创新、调适,使诸多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融入其视域,对其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实效自我而奠基铺路。

对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由于其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更渴望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辅助下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仅填补了学生运动领域的诸多空缺,而且从不同层面、角度、视域提升了学生的体育技能、身体素质、综合素养。基于此,教师应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大课间活动开展形式与活动内容的研究与分析,并以学生的身心特性、认知现状为参考,落实对大课间活动指导策略的优化、开展形式的延展、活动途径的改进。尽量使那些更受学生欢迎、易被学生接受的大课间活动项目被融入学生认知视域,以从不同视觉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塑造“阳光”心态,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认知能力,寻求全面发展。

一、学校大课间活动开展的作用与价值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无形中丰富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而且对学生基本能力、素养、意识的培养与锻炼,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更利于有效弥补源自学生身心、心理等层面的诸多缺憾与不足。

(一)可切实丰富课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在多样化、丰富性大课间活动的驱使下,学生课外活动的视域、路径必然会得到切实拓展,其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必然会得到切实调动与充分激发。为了确保大课间活动效能,教师必然会根据各类学生的认知需求与身心现状设计活动的开展形式,具体内容,无形中提升了大课间活动构建的精准度与针对性,更利于对大课间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无限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和习惯,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态度,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从学生的学龄特点和兴趣特点来看,长时间开展一个枯燥乏味的课外活动形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大课间活动方式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大课间活动不会成为一个娱乐性活动,反而成为一个课余负担,与大课间活动设置的初衷和主旨背道而驰,为此就需要对活动形式作出相应的优化和完善。丰富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满足学生多元化多维度的需求。

(二)可全面培育特殊学生的素质与技能

学生在参与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其运动兴趣、自控能力、体育技能等必然会得到更好发展,更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由于不同学生的身心现状不同,其面对一些差异性、延展性的大课间活动刺激与引领,一些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素养、意识也会慢慢得到发展,更利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源自大课间活动领域的快乐体验,必然更利于实现对学生的潜能开掘与身体缺憾弥补,也更利于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塑造。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都需要以学生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课间活动也同样如此,想让大课间活动切实发挥效益和影响,就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了解学生的差异区别,进而针对性地作出调整和优化,当大课间活动的针对性得到有效提升后,所能带来的影响效益和所达到的教育价值将会发生质的改变。

二、学校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内容与形式

结合学校实情与学生实际,教师在大课间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设定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尽量使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趋于多样化、丰富化,为确保其育人作用发挥而奠基铺路。

(一)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在内容设定上,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并对其精准、精细分类、分组、分层,将如广播操、健身操、自选活动等融入其中,作为大课间活动的基本构架。而在时间规划上,一般应保持在25分钟左右,以避免时间的安排不科学而增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同时,还应借助一些辅助性音乐伴奏、视频观摩等项目,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提升其开展的精准度。一般情况下大课间活动内容集中于学生的身体素养培养,纠正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态度,因此活动内容需结合各个学龄阶段的学龄需求和普遍特征展开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在保障时间跨度的基础上确保实施质量,让活动内容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契合度进一步提高,以此为中心让大课间活动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所达成的效益和影响进一步提升。

(二)大课间活动的形式

对大课间活动的形式构建,必须坚持全员参与、安全第一、科学合理、寓教于乐、实效实用等原则,就其形式予以适度延展。力求其形式的丰富性、延展性、创造性,并结合每一阶段的活动主题,对其形式进行适度调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开展,激活学生身心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保障学生更愿意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受益,形成对应的体育运动素质体育运动观念和体育运动态度,就需要对形势做出相应的丰富完善,在保证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做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有效地舒缓学生日常学习压力,同时,平衡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康发展,相关院校需引起关注和重视,对大课间活动形式作出相应的丰富完善和优化。

三、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策略与实施途径

在确保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内容得以精确设计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预设目标,对其开展的策略、手段、途径等予以适度优化与创新,提升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以实现对学生各方面素养与能力的深度培育。

(一)明确大课间活动定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受到源自身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以致特教学校的很多学生,还未具备基本的自我监控、自我约束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这使其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必须将定位倾向切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领域。并通过教师的帮扶、协助作用发挥,提升大课间活动的精准度与科学化。而且,在大课间活动的实施导向上,则必须以“以人为本”理念为统领,切实突破传统思想观念与活动模式的束缚,将大课间活动置于更为宽泛的领域。此外,教师在落实大课间活动内容、形式构建上,应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在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基础上,设定大课间活动目标、优化大课间活动方法、实施大课间活动评价,以切实提高大课间活动效率。而且,对活动方法的选择、活动策略的实施上,更应多关注学生接受程度、认知现状,且不断变革教师的思想認识与固有观念,并适当渗透有关的健康教育身心调适项目,帮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获得基本能力、基本意识的锻炼。而在健康教育与体育项目相融合的育人定位驱使下,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必然更加充分、深入、科学、高效,学生的自我意识、综合素养必然也会得到充分发展,更利于其身心健康需要的满足。面对精细化、精准度的大课间活动引领,学生身体、心理等层面的诸多缺憾必然会得到有效弥补,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效能自会得到切实提升。

(二)借助大课间跳绳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跳绳项目是大课间活动领域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且在内容、目标、定位上更为切近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身心特性。而对很多刚开始接触跳绳指导的学生来说,虽然其运动技能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若离开了基本功的夯实与针对性方法指导,势必难以确保其跳绳技能的提升,对大课间活动作用的发挥势必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切实强化对基础性跳绳方法、技术的指导并通过对多种教学策略的融合,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进行尝试、模仿、实践,以获得对跳绳技巧的初步感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与反应力。同时,还可针对一些辅助性跳绳动作的渗透,让学生在观摩视频中了解其分解动作,掌握其运动技巧,并借助对音乐伴奏的渗透,进一步提高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在浓郁的体验氛围内获得跳绳兴趣的激发与调动,以避免其倦怠心理的形成。而且,由于长时间的跳绳实践,必然会对学生的下肢产生巨大冲击,进而影响其下肢发育,对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教师必须控制好教学指导的时间,实现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促使其对辅助动作的运用技巧等予以内化。此外,还可在教学中适当渗透辅助性问题:如何防止出现拉伤的现象?跳绳的规范动作是什么?在跳绳中应该如何呼吸?组织学生在结合实践中开展探究、思考、分析,使其在提升大课间跳绳技巧的同时,掌握必要的健康防护常识,确保其身心健康。

(三)通过辅助性媒介引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为了实现对宽松、欢悦、鲜活的大课间活动生态的营造,教师可在开展选定内容与形式时,适时引入一些对应的网络资源、媒介素材等作为铺垫。让学生在观摩视频、模仿图画中进行尝试、体验、感知,以逐步获得对基本技能、浓厚兴趣的培养。而且,对一些受到场地、环境、条件、器材等限制的大课间项目,教师则可通过对媒介资源的利用,组织学生初步了解其运动要领、基本要求、活动特色等,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实现对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更为重要的是,媒介资源的应用,彻底弥补了传统大课间模式、方法、策略领域的弊端与不足,不仅增强了大课间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而且更利于预设活动目标的达成,大课间活动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加理想。例如,在开展“队形排列”展演大课间活动中,为了确保学生精准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并熟悉队形变换的正确方法,教师可在活动中即时引入关于“队列队形”训练、展演等视频,组织学生在对比分析、观察借鉴中开展学习,以逐步掌握其动作要领,提升大课间活动效能,开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此外,媒介资源、素材、案例等的引入,必然会促使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向着更为丰富、多样的领域而迈进,源自学生身体缺憾、心理自卑等层面的诸多缺憾自然会得到充分弥补,更利于对学生运动潜能的开掘与激发。

(四)依托多样化活动项目,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有关大课间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的很多新方法、新思想、新理念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向。而加强对这些科学指导方法的借鉴与应用,不仅创新了大课间活动的方式与途径,而且提高了其开展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情境创设等方式为引领,就大课间活动的视域、路径予以延伸、拓展、优化、改进,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合住互助、彼此帮扶、团结竞争中融入大课间活动之中,来帮助其进行身心状态调适,促使其获得认知夙愿释放。例如,在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大课间活动中,教师可以分组合作为铺垫,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利用辅助活动器材开展分组比赛、分组活动,并由教师根据各小组在大课间活动中的表现,对其开展一些辅助性指导,以不断提升大课间活动的针对性,实现对大课间活动形式与内容的优化。此外,还可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完成情况等,就其分组构架予以适当调控,以确保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得到切实释放,助推其获得全面发展。而在多样化活动项目的驱使下,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也会更具吸引力,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引领与感召下,获得综合素养的更好锻炼与全面提升,更利于大课间活动教育功能与育人价值的凸显。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论是在育人定位、教育功能上,还是在预期效果、预设目标上,都更为贴近学生的身心特性与认知需要。尤其是其多元化开展形式、丰富性实施内容的落实,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满足。面对丰富且多样的大课间活动内容与形式驱使,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活动兴趣的培养、运动潜质的激活等目标,均会得到深度达成。其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兴趣、自信、热情等势必会得到全面调动,更利于对这些特殊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培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特殊教育学校大课间活动时,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分年级、分层次落实优化、改进、变革创新其开展形式与活动内容。不断提升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多元化、丰富性,尽量使那些充满吸引力、更具后感染力、彰顯生命力的大课间活动被深度投射至学生认知领域,激发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其运动能力,开掘其身心潜能。让学生在感知快乐、收获成功、体味幸福中获得认知蜕变,使“健康第一”的活动理念与运动思想被深度融入学生心灵,落实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培养。

猜你喜欢
身心跳绳课间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跳绳的起源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NO.10 跳绳
给身心降个温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破碎的“豪门”梦让我身心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