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2022-06-30 23:36张蓉
家长·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素养

张蓉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语言紧密结合,正确使用语言、认识语言,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高年级小学生的语言思维与文化学习能力正在逐步觉醒,个体意识不断加强,其开始产生互动、交际的欲望,并通过语言表达相关诉求。对高年级小学生来说,语言是适应未来社交的基本能力,更是帮助学生认知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基于此,要重视口语交际的价值。结合核心素养设计口语交际新模块,有助于学生基本语言技能、文化思维的发展,能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新的有利条件。

一、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一)教学低龄化,难以满足学生

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更为丰富,人文情感与独立意识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正在逐渐发展。对该类学生来说,其需要一种难度更高、开放性更强的素材来引导自己成长。霍华德·加德纳在其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当中将语言定义为重要的智能,认为拥有语言智能的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为出色,并拥有成为演说家、作家的潜能。由此,教师必须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调整,针对学生的需求重新设计教学模块。但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并不重视,教学活动中的低龄化、低难度问题依旧存在:教师将口语交际活动理解为指导学生开口、表达的教育课程,并不重视小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在口语交际环节,所交流的内容局限于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学生的情感、思想得不到引导。从表面上来看,口语交际活动确实围绕着“说”的过程开展,但在要求学生“说”时,教师并不会对说的内容进行强调,导致学生的语言素养得不到提升。当小学生尝试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时,低龄化特点明显的口语交际主题很难满足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封闭式教学,限制学生思维

要让小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训练自身的语言技能、提高语言修养,教师必须保障口语交际活动的开放性、互动性,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话题、自由表达观点,调动学习者的交流热情。但受限于各种因素,一些教师采取管制、约束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在设计口语交际任务的同时,教师根据教材上的交流主题确定交流内容与交流范围,整个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堂上展开,教师并不会为学生预留搜集资源、整理语言的机会,使学生无法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口语交际的最终教育成果,要求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但对词不达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并不会进行针对式指导。资源有限,互动单一,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掌握口语交际技能。在部分学生眼中,口语交际活动中的交流甚至成了一种“优待”,是成绩出色的学生才能享受的待遇,学生的积极性被严重伤害。

二、核心素养下口语交际的教学优势

(一)目标明确,内容丰富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板块,是训练学生基本语言技能、帮助学生锻炼思维的重要素材。对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来说,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发起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能有效创新教学指导模式:一方面,结合核心素养的不同内容,教师可设计多元化教学板块,如语言技能训练、语言思维训练、审美能力训练等,感受语言中的情感美,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学生能实现思维、技能的同步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能实现口语交际的对外延伸,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配合课外文化素材、口语交际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交流技巧,了解语言的感性化、主观化特点,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认识。可见,核心素养下的口语交际活动,语言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交流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思维与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学生主导,自由发挥

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的过度干预一直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站在成年人的视角上探究口语交际活动的主题,忽视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小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盲目阻断小学生的发言,用“对错”来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过程,导致相关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在核心素养下,口语交际活动围绕着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等板块展开,聆听、发言都是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观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探讨的空间。掌握教学理论的提出者布鲁姆认为,教学是一个通过个人能力来掌握相关信息与技能的成长性过程,教师的干预要适度,在必要的环境下,甚至可以中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核心素养实现了这一目标:配合核心素养的不同概念,学生能在学、用、说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个人能力,从而切实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

(三)全面发展,不断进步

部分教师认为口语交际只是一种锻炼小学生语言技能的手段,从而忽视了口语交际的教学价值,甚至不在课堂上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但对高年级小学生来说,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情感与交流技巧对其未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极为重要,口语交际是学生接触外界社会、形成语言技能的基本前提条件。基于此,必须要创新口语交际教学模式。借由核心素养,口语交际活动从基础语言训练、审视语言之美、了解语言文化等角度展开,为学生创造了应用语言、解读语言的全新环境。对学习者来说,语言不再是一种单纯用于沟通活动中的素材,更应是开发学生思维与能力的重要载体。用核心素养搭建口语交际的大框架,有助于学生语言技能的不断发展。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一)聚焦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回归语言本质

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为核心,重視学生的表达、体验、感悟与创造,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这是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配合核心素养,要将以“说”为核心的教学模块尽早提上日程,以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开口表达、学会交流。对高年级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的积累使其掌握了不同的语言技能,在语言交流活动中能有好的学习表现: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不断创新语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应用语言知识。让学生乐于开口表达、融入活动,保障口语交际教学的科学性与教育性功能。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的教学为例,口语交际活动以民间故事为主题,充分调动了高年级小学生的互动兴趣与文化学习热情。在指导小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时,可要求学生结合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提前进行准备:主动搜集民间故事,在课后进行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民间故事带有强烈的情感特征,对豪绅恶霸的鄙夷、对良善之人的同情、对仙人术士的尊敬,都要借助语言表现出来。在讲述民间故事时,要对学生的语气、态度进行训练。如“杨半仙赶山”,描述了拥有“赶山”神力的杨半仙只爱老婆不爱老娘,最终被收回神力的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人物的情感变化:“老娘病危,尚有兄弟照顾”“贤妻得病,属实令我痛断肝肠”等,借由人物对白来梳理情感,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故事体验。在口语交际中,要抓住构成语言知识的基本要素发起教学活动,围绕着语言交流、语言表达、情感描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结合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独特魅力,形成解读语言、应用语言的良好意识。

(二)聚焦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学会解读语言

随着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理解能力的逐步发展,高年级小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技巧,能理解语言中的文化、情感等内涵。当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提升,教师就要创新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围绕着基本的语言知识设计教学模块,更要重视学生语言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应用语言、了解文化、培养情感的良好思维意识。学会解读语言,才能提升高年级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设计相应的互动板块,紧扣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目标,为学生提供解读语言的机会,调动学生的思维。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的教学为例,口语交际活动可从两个角度开展:首先,围绕着“課本剧”这一对象展开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探讨课本剧的表演方法与相关元素。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观影经验进行互动,在话剧、电影、电视剧中搜集灵感,并尝试指出课本剧当中的关键要素:课本剧中要包含人物、对白和各种场景,要发挥出“叙述故事”的功能。教师为学生选择教材,围绕着教材开展课本剧的编排工作,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思维,再以教材中《猴王出世》的学习为例,教师可设计猴王、猴子猴孙等角色,设计对白,突出人物情感。其次,围绕着课本剧的具体表演过程展开口语交际活动,以《猴王出世》为范例,要求学生结合故事为猴王设计对白。在故事中,石猴是一个精明、勇敢的角色,要在台词中加以体现,如“我若是进得了山洞,你们便封我为王”“好去处,好去处,是个天造地设的地方,锅碗瓢盆一应俱全”等,通过对白刻画人物,帮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来尝试组织口语交际活动。在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下,口语交际活动不能停留在说的层次,而是要鼓励小学生开口表达、主动交流,调动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造力,用口语交际训练小学生的文化思维。

(三)聚焦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感悟语言之美

口语交际围绕语言应用演化而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语言中的美正在逐步体现出来:简约的语言之美、独特的文化之美、感性的情感之美,不同的美学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口语交际的全部内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挖掘美在课堂上、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使其形成主动鉴赏美、创造美的良好素养。语言中的美借由口语交流、语言文化表现出来,是一种独特的审美素材。认识语言的多元美,才能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独特美学价值。教师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用美的渗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高年级小学生主动挖掘语言中的美学元素。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聊聊书法》的教学为例,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文化美、情感美。高年级小学生对书法之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如何表达这种美,让其他学生产生欣赏书法、学习书法的兴趣,还需要学生不断探索。部分学生依靠平白的语言进行叙述,“书法能美化字体,提高我们的书写水平”,虽然强调了书法的实用功能,但语气过于平淡,很难激发其他学生的互动兴趣。配合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要鼓励小学生重新整理语言,搜集素材,阐述书法中的独特魅力:我国素来有字如其人的说法,写一手好字,代表着其刚正不阿的态度。配合“颜筋柳骨”“铁画银钩”等故事在课堂上讲解书法的发展历程,感受书法家的文人风骨。教师可要求学生搜集相关书法作品与名家故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如“铁画银钩欧阳询”“入木三分王羲之”等。对高年级小学生发起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要鼓励学生独立去感知、去体验。在讲解书法文化的过程中,将口语交际活动转化为文化交流大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热情。愿意开口,接受美育,让语言的美在课堂上生根发芽。

(四)聚焦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延伸教学课堂

以往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多围绕着教材开展,即使教师要求学生搜集相关文化素材,在实际教学中也难以摆脱低难度、低龄化的尴尬现状。对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其渴望得到表达、交流的机会,当自我意识不断萌芽,用自己的理解去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尝试创新文化理解与文化交流模块,改变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可配合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来延伸语文课堂,为小学生提供阅读、学习的机会,改变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辩论》的教学为例,这种针锋相对的、带有竞争性特点的口语交际活动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围绕“辩论”开展口语交际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传统文化素材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小学生掌握辩论的特点。如文化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二人就“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等话题展开辩论活动,以著名的“诡辩之道”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扰乱对方的思维。而读物《寡人之于国也》则站在实施的角度上据理力争,从客观现实的角度推翻对方的观点,属于“雄辩”。高年级小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极强,在掌握相关辩论方法之后,会针对自己的活动兴趣、学习能力迅速对其进行应用。此时,教师要为小学生创造应用语言知识的机会,围绕课文、生活开展辩论活动。以围绕课文教材开展的辩论活动为例,针对课文素材提出辩论问题:《穷人》中,夫妻俩的行为属于乐善好施还是多管闲事?《两小儿辩日》中,孔子连小孩子的问题都无法回答,他是否配得上“多智”的称谓?用辩论活动启发学生的观点,让小学生重新认识语文知识。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开口,更要将优秀的文化资源融入口语交际教学中,以此来丰富教学工作的内涵。

综上所述,小学口语交际承担着锻炼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语言技能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语言技能的有效教学手段。在针对高年级小学生发起口语交际教学活动时,可尝试建设以核心素养为框架的全新教学机制,在语言、文化、审美等角度分别对学生开展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正确掌握口语技能,激发口语交流热情,教学才能更有成效。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两块磁的交际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