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的问题与改进分析

2022-06-30 12:49纵方
大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园林施工风景园林苗木

纵方

(瑶海工业园区管委会,安徽 合肥 230000)

0 引言

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对工程建设质量影响较大,应深入分析管理问题,明确风景园林建设价值,促进全面管理。施工管理涉及内容复杂,包括土壤预处理、苗木移栽和养护、景墙建设等,不仅涉及技术管理内容,同时也涉及安全管理内容,对管理工作提出高要求。应积极进行制度完善和技术完善,提高安全意识,重视苗木科学种植和养护,合理控制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保证长期建设质量。

1 风景园林的建设目的

风景园林工程是现代常见工程项目,也是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质量要求较高的工程类型。风景园林的主要建设预期是通过协调和完善环境、建筑与人的关系,构建符合人类居住要求和生态文明要求的生存环境,从而为空间使用者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在风景园林工程中,具有关键影响作用的是施工环节,施工管理质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空间使用功能。

2 当前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优质施工、合理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中,存在部分管理问题,应积极加以完善。相关研究显示,常见施工管理问题包括前期勘察不到位、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有待加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以及缺少后期养护意识等。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受到环境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影响,存在部分管理缺陷,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全面分析施工管理问题,针对性加以改进,对于促进风景园林工程高质量施工具有积极意义[1]。

3 改进施工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3.1 加强施工前期勘察

在施工前,应加强施工环境勘察,对工程做到心中有数。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景观施工占比较高。植物景观施工与常规建筑施工存在显著差异,该部分建设所用物料中植物类对运输、存储、种植管理和养护具有较高要求,一旦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材料损耗。为此,在进行该类施工前必须做好环境勘察,尤其应对施工区域土壤环境加以科学分析,针对性施工。经济发展以后,现代人对生活品质要求更高,风景园林工程建设需求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此类工程建设时建设方也对施工效果产生更高预期。风景园林工程不仅对建设后工程实用价值具有较高要求,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美观度,施工过程中应从实用性和审美价值两个方面进行监控,力求构建高品质工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考虑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充分领会施工方案意图,在加强技术和工艺管理同时,充分考虑人居舒适度和生态环保性能,进行整体品质控制。

风景园林建设时应重视土壤条件分析。施工建设前期应实地勘察建设区域土壤环境,分析土壤构成,了解土壤墒情,明确土壤中实际营养成分,分析该地土壤中影响植物生存和景观建设的物质,了解土壤结构特点等。在勘察土壤墒情时,重点进行土壤干湿度调查,评价土壤质量。通过前期调查获取全面信息,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宜在此地种植的植物类型和品种,同时通过观察土壤松软程度,分析该地土壤在承载外界压力时荷载水平,即在该区域建设施工时土壤下沉程度,综合全面情况科学选择石料、假山等装饰物料,促进科学选购建设材料,以及合理选择施工工艺,结合实际完善施工方案等。观察和评价土壤条件也是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建设给排水设施的重要依据,根据土壤干湿度和松软程度,分析地形地貌等,判断建设区域排水需求,科学设置排水管道、建设排水沟等。与此同时,土壤条件对重型机械施工产生直接影响,该类机械使用时需要结合土壤条件进行施工作业管理,合理调配设备,从而促进施工安全,同时避免发生景墙下沉、开裂或者垮塌等不良事件。前期土壤条件勘察不充分,不但可能耗费非必要成本,而且对施工安全造成威胁,必须加以重视[2]。

施工管理过程中还应关注当地气候条件。该类工程施工时,应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特点差异显著。南方风景园林施工通常需要避开梅雨季,保证施工持续、顺利进行,促进苗木合理养护。北方通常不选择冬季施工,此季节寒冷干燥,一方面苗木不易存活,后期养护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天气寒冷作业条件艰苦,技术和工艺应用受到限制,人员作业难度较大,增加整体施工成本。在施工时应结合施工区域实际气候特点,个性化制定施工方案科学开展施工管理。

3.2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3.2.1 苗木选择

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管理中,重点在于科学选择和种植苗木。植物生存受到气候条件的显著影响,应保证所选择的植物与气候环境相适应,提高植物存活率,提高风景园林建设长效性,充分考虑风景园林维护成本,立足于长远视角进行施工管理。例如,在某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中,施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施工项目为居住区多年生乔木。施工管理者在苗木选购时科学选择了适宜此种环境生存的苗木,而避开了部分美观度较高的热带雨林类树木,有效降低了苗木死亡风险,对于延长苗木存活期具有积极意义[3]。

3.2.2 苗木种植

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科学选择和种植苗木是重点工作。在进行苗木选种时,不仅应从审美视角评价苗木,考虑植物的美观度,分析植物与宏观环境的协调性,而且应确保种植的苗木符合实际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植物对自然环境具有较高要求,对光照、通风和温湿度要求方面,不同植物种类差异较大。部分植物需要充足光照,否则较易影响发育,或者导致植物枯萎。部分植物对光照需求较低,强烈光照影响植物健康,应在阴凉背风位置种植。部分植物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应选择含水量较高的种植环境,科学配备浇灌装置。部分植物具有良好的抗旱性能,需要加强土壤透气性,促进有效排水,因此在施工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做好排水设施等。景观植物生长对营养物质要求也存在差异,应结合植物生长需求进行种植和管理,采购人员必须具有专业技能,掌握相关知识和采购经验,优选健康苗木,保证施工物料质量。

3.2.3 景墙建设

景墙是施工难度较高的工程环节,在修建景墙过程中,应保证准确理解设计图纸,与设计人员加强沟通,确保精准理解设计意图进行规范施工。应立足宏观建设效果合理选择景墙,考虑形制科学性,而且应分析建设区域土壤条件。土壤干湿度、松散程度对建设区域承重力度造成直接影响,不仅影响施工工程作业安全性,而且影响景墙建设后稳定性。建设区域土壤条件较差,例如土壤松软或者湿度过高时,景墙较易下沉和开裂,导致损坏和坍塌风险增高,影响建设长效性。在建设景墙时,应保证景墙和其他植物、建筑、装饰等视觉上具有协调性,功能上具有良好适用性,此外应重点监控安全性,保证修建质量。在修建景墙过程中,应避免选择排水沟附近或者输水管道上方区域,此类区域称重能力较差,较易加速景墙沉降,同时造成缩短其他设施寿命。应保证景墙建设选址土壤结实,不易发生沉降,在施工时实施夯实处理,提高土壤坚实度。部分情况下,需要在地下结构稳定性较差的区域建设景墙,对于此种情况,应获取可靠依据,与设计人员沟通,通过降低景墙重量、调整景墙结构设计等方法进行科学施工,降低景墙垮塌风险[4]。

3.3 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施工管理制度优化中,应重点改进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落实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方面,促进安全检查制度化。提高安全巡检力度,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促进各方配合,安全检查中防控管理死角,形成系统性和制度性管理方案。风景园林建设中,使用电力设施、机械设备等施工操作中,促进由点到面的管理,促进全面防控隐患,在开展全面检查同时落实重点监督。在施工管理中应动态监控施工现场,实施前瞻性管理,根据施工风险等级采用管理措施。大型机械作业时,应做好人员疏散,分析作业环境,规范实施施工流程。器械作业前进行机械性能检查,保证器械性能正常,质检符合要求。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关资质,保证设备安全应用。使用电力设备时规范铺设电路,杜绝违规连接电路,避免使用老化电线,预防线路漏电和触电,执行规范操作。

完善责任制度,在施工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明确划分职责和执行追责制度。通过责任落实,促进各司其职,保证施工人员各负其责,指派专人安全巡护检查,预防安全事故。提高现场管理反应能力,及时应对意外事故。精细划分职责,预防互相推诿,明确岗位责任。责任落实采用分区分层模式,逐一进行落实。综合多模式管理,明确施工流程,按照操作类别和作业区域等灵活划分职责,全方位完善管理环节。采购时严格选择物料,由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苗木和材料选购。加强成本管理,减少材料浪费。

3.4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与大型建筑工程相比,风景园林工程通常规模较小,在施工管理中管理者较易忽视安全问题,造成安全隐患,不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而且较易造成人员伤亡。在施工管理中,应结合风景园林工程进行安全培训。施工前应规范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宣教施工作业规范,通过视频、图文等资料对施工人员进行直观安全教育,促进施工人员对施工风险产生清醒认识,自觉提高警惕,积极保护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完善施工人员安全知识和技术知识,促进施工人员形成系统性安全作业。风景园林施工中,景墙建设、假山建设、高大乔木起吊种植时,均存在一定风险。在安全宣教中应针对性说明规范作业方法和潜在风险,在保证人身安全同时,还应在作业过程中保证物料安全。例如,在运输物料时应根据物料实际养护要求规范运输,避免造成损伤或异常消耗,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施工人员是一线作业人员,在风景园林施工中,许多一线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知识构成存在缺陷,安全意识、防护常识等不足。工程施工时,需要使用设备器械、连接电路以及进行存在风险性的技术操作,通过安全培训完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针对性加强安全教育,对于促进施工人员提高警惕、规范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应重点讲解高风险施工环节,有效讲解安全操作,通过工程事故案例解析等警醒施工人员。安全宣教应采用浅显易懂、逻辑清晰的讲解方式,培训后考核操作,强调违规操作危害性,提高全员安全意识[5]。

3.5 强化后期养护

风景园林工程与常规建筑工程的显著差异在于,风景园林中植物类景观较多,许多施工管理人员在工程建设期间侧重前期建设,缺少后期养护,导致施工后植物损耗较快,影响最终施工成效。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进行外观养护。施工后养护重点在于植物养护以及其他景观养护,落实日常基本维护。结束前期施工后,应根据景观植物具体生产需求实施定期修剪,修剪去除多余枝节,保持植物良好生长状态,同时保持植物美观度。灌木品种植物在养护阶段需要及时科学修整,促进外观整齐、美观。特殊天气情况下需要对部分植物进行安全防护,重点进行暴雨、狂风等极端天气景观养护管理,避免苗木受到损伤,同时应对受到损伤的植物实施抢救与修整,对枯枝败叶及时加以清理,避免对其他健康植株造成影响。苗木营养供应方面,应根据花草树木营养需求进行养分管理,科学灌溉和排涝,维持良好生长环境。风景园林养护中,不仅应进行树木外观管理,保证齐整美观,而且应监控植株成长状态。应从植物习性差异出发,加强排水、浇灌管理,预防旱涝灾害。与此同时,应分析土壤和植被情况,及时施肥灌溉等,促进植株营养供应,预防营养不良,保证植物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预防枯萎衰败。病虫害防治是植物栽培常见问题。风景园林选用植物具有特殊性,以观赏类植物为主,许多种类不易存活。风景园林景观植物层次丰富,种类繁多,较易发生病虫害。因此应加强预防,做好用药管理,对于病虫害要及时治理,避免病虫害扩散。养护植物时,应严密监控花草树木长势,做好日常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针对性措施。在施工管理中,还应结合新技术,应用生物知识实施现代化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风景园林施工中,施工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风景园林建设可促进环境美化,提高生活质量。应积极改进施工管理模式,提高施工前期勘察力度,开展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全面优化管理措施,构建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后期养护管理,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猜你喜欢
园林施工风景园林苗木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关于现代园林施工管理的探讨
苗木供求信息
节能型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初探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基于园林施工管理的探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