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2022-06-30 12:49闫沁茵
大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供水管供水城乡

闫沁茵

(广西农村投资集团水务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3)

0 引言

现阶段,我国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然而与城市相比,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农村内部的供水设施较为简陋,自来水尚未实现全面普及,影响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此背景下,通过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就能更好提升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要点。

1 背景分析

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推动城乡供水朝着集中供水化方向快速发展,但是,当前阶段我国部分农村区域的供水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过程当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给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一般来讲,即将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城乡周边均会存在比较多的水资源,供水对象主要是城镇或者城市居民,对当地农村用水支持力度不足,流向农村的水资源特别少,影响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步伐。与此同时,部分农村在供水一体化建设的过程当中质量不达标,无法有效保障广大居民的用水安全,导致当地农村居民产生诸多不满。为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真正达到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水平的目标[1]。

2 当前时期我国城乡供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城乡供水工程运行能力逐渐下降

当前时期,我国城乡供水网络体系主要由各个乡镇农村内部供水管网有序组成,但是,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其内部的供水管网多为自主建设而成,管网材料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再加上供水管网的运行时间过长,一些供水管道已出现比较严重的破损,无法继续作业。如果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将直径比较大的供水管网接入农村供水管网,会明显降低城乡供水工程的整体运行水平,使得城乡供水管网运行速率不断下降,加快城乡供水管网瘫痪进程。

2.2 部分农村居民的积极性比较低

通过提升农村居民的积极性,帮助村民充分认识到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建设效果。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期间,部分农村居民的积极性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1)虽然部分农村内部的供水管网发生不同程度的破损,但是仍然可以为广大居民提供正常用水,对于广大农民来讲,仅需要解决日常的生活用水即可,他们对水源的安全性与质量问题并不会特别关注。

(2)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会使用村内供水管网免费为村民提供供水服务。同时,水费主要由村集体承担,很多村民担心,如果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现供水并网,水费可能会快速上涨,所以,在部分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居民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持不支持的态度。

2.3 有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首先,污水问题比较严重。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期间,需要对现有的水源进行严格保护,保证水源水质满足规定要求。在具体生活当中,水源管理不到位使得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下降[2]。

其次,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期间,由于有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技术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现状可以得知,通常需采取先进技术与网络技术,保证工程建设期间能够实现信息化的有效运转,而现阶段的技术能力无法满足此要求。

最后,运营机制不完善。运营机制不完善导致管理水平落后,这严重影响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进度,给当地农村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3 提高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平的有效对策

3.1 提高城乡供水工程运行能力

为全面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水平,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安排技术人员深入各个农村,针对当地农村区域的饮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不同乡镇内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遵守先集中后分散、先水质后水量原则,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城乡供水工程的整体运行能力。同时,在水污染治理过程当中,通过有效建设水净化处理厂,通过采取穿孔旋流反应斜管沉淀池与重力式无阀滤池等一系列先进工艺,针对现有水源进行有效净化,提升供水质量,确保农村用水安全。

此外,为确保城乡供水工程的整体运行水平得到良好提升,有关部门还要加强统筹与协调力度,在全县定期召开动员大会,针对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部署,并对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进行有效分析,确认具体时间节点,不断强化城乡供水工程的一体化建设水平。比如,通过成立专业的监察与监督部门,有效督促全县有关部门加快行动步伐,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有序进行。制定出完善的内部考核机制,针对按时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部门与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针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各个部门与个人,适当给予一定惩罚。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舆论引导,营造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氛围,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为保证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的运行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有关部门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良好的管理模式,具体可以从以下3 个方面着手。

(1)针对县区域内部的水厂,采取直属乡镇供水企业直接管理的模式,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管理效果。

(2)针对各个农村所属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选择具备良好管理能力的水管站,加强经营管理力度,同时,制定出有关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目标的实际完成度越高,表明水管站内部的经济效益越好[3]。

(3)制定出完善的综合水价制度。在水价设置层面,通过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综合水价管理制度,针对工程的具体投资成本和实际运营成本,进行精确测算,确定出水价的实际价格,针对收取方式问题,需要按管理归属方式,采取不同收取方式,乡镇集中式供水主要由各个水厂自行来收取,村级主要由村级水厂自行管理。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力度,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更好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大宣传力度

结合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现状分析可以得知,要想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步伐,做好日常宣传工作特别重要,减小外界因素对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影响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水平的因素较多,部分农村居民因为其自身的专业素养有限,对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缺乏了解,再加上其对植物保护缺乏重视,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具体工作当中,有关部门需要结合我国农村区域的发展情况,加大日常宣传力度,保证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当地有关部门还要结合社会实际发展要求,有效发挥自身的重要价值,在落实各项政策的过程中,加强宣传与指导,保证各项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实。

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制定出以水价作为核心,以市场资金为主、财政资金为辅的资金筹措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推动城乡供水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不同区域需要加强统筹发展,政府有关部门需要积极鼓励农村地区采取转向债券与银行信贷等一系列方式,给予工程建设良好的资金支持[4]。针对当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来讲,需要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力度,全面发挥财政资金的重要引导作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效吸引广大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

通过大力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日常管理与维护力度,不断提高脱贫地区的供水标准与服务水平。与此同时,针对脱贫地区与供水条件比较差的农村供水项目和当地农户的实际饮用水状况,加大跟踪与动态监测力度,一旦发现问题,需要立即整改,实现动态清零目标,避免问题反弹,从根本上减少整村连片停水与断水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有关部门需要合理布局厂网,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结合统一标准与相关要求,定期开展提质增效,加快农村供水工程的改造步伐,对现有的净化消毒设施进行优化,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要构建稳定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管护机制,成立专业的供水服务部门,专门负责此区域内部全部集中供水工程与分散供水设施的技术服务指导,加强统一服务,积极鼓励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针对现有的中小型供水项目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提升专业化维护养护水平,实现标准化管理目标。

3.3 大力完善有关配套设施

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的建设现状可以得知,通过对管网和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完善与优化,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然而,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部门所选择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影响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进程。在此背景下,有关部门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从长远角度来分析问题,有条件的区域,需要有效运用新技术,为后续的推广提供良好经验。

此外,由于农村居民的居住范围比较分散,村庄与村庄之间的距离较远,导致当地供水设施的维护难度很大。而通过对现有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同时加强设施维护的指导,及时制定完善的整体规划,则可以为后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5],这就要求有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规划,及时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分成多个步骤来实现,首先是各个乡村之间的集中供水,其次是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最后是对最终建设成果进行评价。

针对现有的配套设施,要及时进行维护,并根据具体情况,有效利用现有的各项设施,为后续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提供更多便利,针对现有设施,若存在老化与漏水等现象,需要制定出有关维修方案,及时淘汰落后的工艺与设施。

由于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属于综合项目,所以项目的具体建设和运营均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初始环节,有关人员需要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机制完善力度,加强统筹管理,确保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稳定运行。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有关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水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对现有管网结构进行优化,提升水质的安全性。同时,相关人员还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构建水质状态模型,针对管网爆管与渗漏等问题加大监控力度,并对管网流速进行优化,科学布置调压阀。有关人员也可运用水质状态模型,针对现有水质实施24h 监测,为后续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改扩建及用户的用水安全提供良好支持[6]。

3.4 妥善解决二次供水问题

使用城乡一体化管网为村民供水时,若微生物或重金属超标,也会影响居民身心健康,而供水质量问题的原因是由防护不到位、外界入侵,或者二次供水设施在设计、施工与运维环节存在较多的缺陷,进而引发管网渗漏导致的。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得知,一旦二次供水水箱中的水滞留超过24h,水内部的氯含量将将为零,并滋生大量的细菌。在炎热的夏季,若实际滞留时间超过12h,余氯量管也会降为零,细菌将会大量繁殖。当前时期,我国的二次供水管理模式较为复杂,不同区域的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上二次供水存在一定的水质隐患,若管理模式不完善,会影响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水平。

为减少二次供水问题的发生,有关人员需要全面加强二次供水在线水质监测力度,一旦发现问题,需要立即解决,以确保二次供水的安全。通过全面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不但可以满足农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需求,而且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法。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措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提高城乡供水工程运行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完善有关配套设施、妥善解决二次供水问题等,不但可以提高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水平,而且能够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供水管供水城乡
二次供水管道漏损预警方法的分析和选择
市政工程供水管网运行管理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S片区供水管网水质调查分析与探讨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用EPANET确定供水管网的最不利配水点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