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公郎镇种植长寿仁豌豆现状及对策

2022-06-30 12:49李崇光
大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豌豆长寿

李崇光

(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南涧 675701)

1 基本情况概述

1.1 公郎镇基本情况

公郎镇位于县境西南部,地处东经100°15′—100°30′、北纬24°42′—24°54′之间,与无量山镇、小湾东镇、宝华镇、碧溪乡、拥翠乡接壤,与临沧市的云县、凤庆县毗邻,与普洱市的景东县相连。国土面积277.78km2,最高海拔2810m,最低海拔994m。镇政府驻地公郎街,距县城41km。全镇辖新合、中山、底么、凤凰、凤岭、回营、公郎、龙平、金山、板桥、落底河、自强、沙乐、官地14 个村民委员会,183 个自然村,226 个村民小组,农户7951户31879 人。有汉、彝、回、布朗等18 个民族,少数民族23832 人,占总人口的72.84%。有林地面积28 万亩,森林覆盖率75%,林木绿化率76%。有耕地28255.5亩,其中水田3852 亩、旱地24403.5 亩。

1.2 长寿仁豌豆的特征特性

据山地试验资料及大田种植观察,该品种株高80~140cm,茎秆粗壮,半匍匐,白花,结荚分支2~6 个,单株有效荚9~38 个,荚粒数6~9 粒,单荚重量7~10g(鲜),籽粒大而翠绿,鲜粒甜脆,口感好,单株产量(鲜)90~350g,单产420~1850kg/667m2。属高秆、中晚熟品种、抗性好、适应性广,喜大水大肥、高产潜力大、耐运输,市场前景好,深受种植户和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很好的种植前景。

2 长寿仁种植现状

2.1 面积规模

公郎镇2012 年开始小面积零星试种长寿仁豌豆,利用部分旱地和水田试种成功,逐步推广扩大种植面积。2017 年前面积虽有所扩大,但种植面积小,14 个村委会都有种植,不成规模,销售不畅。后来,农业部门通过办培训班、办示范样板来带动发展,面积逐年增加,2021 年有11 个行政村种植,面积发展到5200 亩,占小春作物种植面积的24.08%,且种植逐步由小而散向相对集中连片,通过近10 年来的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2.2 产量水平

2021 年的测产数据中表明,鲜豆荚的总产量为312.07 万kg,平均单产为600.13kg。产量高的单产达到998.24kg,面积约1000 亩,种植大多采用上架拉网牵引,大多有水浇条件,种植密度在每亩1.6 万株,群体结构趋于合理,管理上相对认真。另据了解,这些户的商品意识较强;中等单产为592.12kg,面积约2000 亩;差的单产为426.46kg,面积约为2200 亩,与好的相反,商品意识跟不上,种植条件稍差,栽培管理相对落后。山地高产典型地块,实测单产达1648.25kg。综合看,中低产面积占比偏高。

2.3 效益分析

据调查统计,2021 年小春各种作物产值仅扣除种子、化肥农药投入,长寿仁豌豆在市场价比往年偏低的情况下,每亩纯收入为875.3 元,小麦为113.5 元,大麦为186.1 元,蚕豆为648 元,红花(属价格最高年)1005.7 元,马铃薯(属价格最低年)50.5 元。长寿仁豌豆相比较与其他作物纯收入要高些,因此,推广种植长寿仁豌豆发展前景是好的。

2.4 种植方法

一般播期在10 月上中旬—11 月上中旬,大春玉米收获前后种,经化学除草后免耕穴播,多为传统管理,倒伏严重、落花落荚突出,白粉病偏重发生,豆荚外观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近几年逐步采用玉米留桩拉网线或插桩上架拉网线等设施栽培,豆株直立,通风透光好,落花落荚少,白粉病轻,管理采摘方便,荚形好卖相好,产量大幅提高,经济效益较好,但面积仅占1000 亩左右。

3 长寿仁种植存在问题分析

3.1 经济意识有待提高

据了解,近几年还普遍存在小打小闹、跟风种植,苦点零花钱的这种“小农意识”。小春季不同的作物都种点,这样不行那样行。你种我不种,形不成规模。农户不能够从经济作物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没有从菜篮子的产业发展去大胆尝试,这样的经济意识,导致市场价高时,由于面积小,也卖不到钱。

3.2 种植条件较差

长寿仁生产期都在旱季,公郎镇年降雨量在800~900mm,雨量集中在5—10 月份,进入冬季降雨很少。水源虽好,由于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原建部分水利设施因老化利用不上,江河在下地在上,远水不解近渴。加之,长寿仁根系不发达,根系储存水分能力弱,部分长寿仁豌豆由于雨水少而又浇不上水导致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

3.3 劳力不足

长寿仁豌豆种植的全过程中,上架与采摘豆荚是用工最多的,据统计,2021 年外出务工劳动力有6195 人,其中常年外出的4995 人,而且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基本上是青壮劳动力,留守农村大多是老年人、小孩。强劳力不足也是面积难突破的又一重要因素。

3.4 市场价格不稳定

长寿仁豌豆生产销售过程中,没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作为支撑,年度间、年内不同时段价格不稳定,有时早产出的有价,有时晚收获的有价,农户收入靠运气靠闯,收入不稳定。通过近10 年来的种植,虽然农民有了不同程度的增收,绝大多数也只是苦了点零花钱。原因:①依然存在农户“跟风种植”,不考虑市场需求与变化以及销售风险。规模小而散。②农户的“小生产”与现代农业的“大市场”之间,缺少有效的产销对接[1]。在公郎镇没有专门的豌豆产品收购公司,没有固定的收购商,没有市场保护价,销售价格由市场左右,农民种植长寿豌豆的风险比较大。

3.5 栽培管理相对落后

3.5.1 种植不规范,群体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公郎镇山地长寿仁豌豆上架拉网种植面积仅19.23%,大多为玉米收获前几天或收获后免耕不规范塘播,出苗后将玉米秆清除,这样的种植方法豌豆卷须无处牵引,倒伏严重、落花落荚突出,白粉病偏重发生,产量低,豆荚外观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

3.5.2 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体现在以下5 个方面:

(1)农家肥不足,由于大多采用免耕种植,农家肥没法装,有的用来盖塘,相当于不施农家肥或施农家肥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产量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农家肥在豌豆生产中的作用有不可替代性,田间观察结果,施农家肥的长势长相要好于不施的,豆荚要大些,抗性强些,产量及商品率更高些。

(2)除草剂使用过当。大多采用两次除草剂,即下种前用灭生性除草剂杀灭玉米田间杂草。二次是在出苗后到初花前,用豌豆类专用除草剂除草。连续两次用药、用药不均匀或多或少造成长寿仁豌豆中毒,群体结构受到影响、植株生长不同程度受到抑制。

(3)水分不足,大多依赖雨量决定产量。长寿仁豌豆种植种在山区,且在小春旱季种植,田高水底,水利基础设施差,难以满足长寿仁豌豆生产用水,导致大多数长寿仁豌豆不能够正常生长,植株矮,尤其是花期干旱可造成落花落荚严重,结荚少而小,影响产量和品质。有些田块适合种长寿仁豌豆却因灌溉条件差而种其他麦类作物。

(4)化肥使用不当。化肥有养分单一、单质元素含量高、肥效快及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径流、挥发等特性,农户大多干肥表施,根系吸收不到,有的甚至造成烧苗。

(5)病虫防控不到位。突出表现在蛴螬为害造成缺苗断垄,群体不足;白粉病、潜叶蝇为害较重,常造成落花落荚,“气泡荚”多,影响品质,即便防也效果不是很理想。

4 长寿仁豌豆发展的对策措施

4.1 各级重视支持,培植冬早长寿仁豌豆产业

冬早长寿仁豌豆,其适应性广,收入较高,以成为豆农小春季的主营收入来源。各村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做好宣传引导,把豌豆产业作为为民办实事,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政府要发挥自身优势,立足“高山、生态、净土”,做好产业发展引导,做好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给好、给活、给足政策支持,逐步实现长寿仁豌豆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4.2 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长寿仁豌豆产业实现旱涝保收创造条件

在长寿仁豌豆生产期间,时值冬季,降雨量少,建议政府部门积极争取水利建设项目,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生产用水设施,增加小水窖、小水池及其管网建设,解决长寿仁豌豆生产灌溉用水保障。有条件的投资架设喷灌设施。修建机耕路,方便农机作业运输,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并为农村发展后续产业创造条件。

4.3 优化栽培、强化管理

4.3.1 优选种子

选择正规种业公司生产,商标标识清楚,质量可追溯,种子表皮淡绿凑缩均匀,新亮有光泽的小包装种子,不买来源不明,标识不清,无光泽,纯度低的种子,不买散种子。

4.3.2 优选地块

选择光照充足,水源好及有水浇条件、交通便利,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的砂壤或壤土种植为宜。

4.3.3 施足有机肥,提倡使用种肥

一般施用农家肥1500~2000kg/667m2作底肥,确保长寿仁豌豆全生育期有足够的有机营养,打好“有机”牌。高肥力地块,一般不需要在施化肥。在中下等肥力地块上,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提倡使用种肥和化肥减量使用,每667m2用普钙50kg+硫酸钾10~15kg+尿素5~10kg 混匀后做种肥,但要注意种子不能与化肥接触。

4.3.4 播种

(1)净种。等行开沟起垄种植。每隔80cm 开沟起垄,墒面40cm,沟深10~15cm,在墒面中间开沟塘播,塘距15~20cm,每塘2~3 粒,塘与塘之间放种肥,但要注意种子不能与化肥接触,再提土盖种和肥,盖土厚度5~10cm;宽窄行(双行)起垄种植。1.4~1.6m 开墒,墒面1~1.2m,墒面上种两行豌豆(宽行0.9~1.1m,窄行50cm)塘株距0.15~0.2m,每塘2~3 粒。另外,水田种植墒面间沟宽30~40cm,沟深20cm 左右要有利于灌水或排水,同时方便田间管理。

(2)套种。玉米腊熟期将果穗下2 叶以下叶片和田间杂草清除干净后在玉米株与株之间打塘,塘距15~20cm,每塘2~3 粒。玉米收获后,统一留高80~100cm玉米秆,并将叶片清除干净待用。

4.3.5 管理

(1)苗期管理。苗期管理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出苗以后要及时查苗补缺,对缺塘要及时打塘浇足水在下种盖种,促使早出苗出齐苗。台地或水田种植,苗期注意排水防涝,土壤水分过大时,容易烂根,引发病害。②豌豆幼苗期易发生根腐病,可用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 液淋根防治。虫害有蛴螬、地老虎、可用辛硫磷3~5kg/667m2加50~80kg 过筛细土均匀撒入播种沟或播塘内。

(2)中后期管理。中后期管理应注意以下4 点:①补肥。下等肥力地块苗高20~30cm、开花前用复合肥各5kg 对水浇施。所有种植地块开始采收后,每采收1~2次用用复合肥5kg 对水浇施。每亩用尿素0.3%加磷酸二氢钾0.3%加硼砂0.2%溶液喷施,或用其他叶面肥喷施,有利于豆荚生长发育[2]。②人工除草结合中耕培土,保持田间清秀无杂草。③补水。开花结英期间是豌豆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期降雨少则需要浇水人工补水,防止落花落荚。④搭架。搭架是夺取长寿仁豌豆高产的重要措施[3]。在株高10~15cm,豆苗顶部长出卷须时就要及时搭架。净种的在每一行上每隔5~6m 插一根1.5m 高的桩,桩与桩中部上部用六号铁丝两道固定,再拉细网线将豆苗与铁丝进行固定,使豌豆卷须攀附在拉线上,让豆株始终保持直立向上生长,但行与行之间也要做好固定,整个生长周期不能塌架。套种搭架可用预留的玉米秆,将网线固定到玉米秆约4~5 道(台),使卷须攀附在拉线上,让豆株始终保持直立。

4.3.6 采收

长寿仁豌豆的最佳采收期为豆荚80%鼓粒至完全鼓粒而外壳光滑透亮时,此时糖分积累最多、单荚重量最大。不采灌浆度不够“瘪荚”,也不采过熟的“麻荚”,做到成熟一批采收一批,保证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4.4 拓宽豌豆销售渠道,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积极引进培育有实力、有技术、有资金、有管理经验、有销售渠道以及精深加工等的龙头企业,落实产业优惠政策,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采取以“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的合作,带动长寿仁豌豆产业的发展。②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让其在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农民与市场农民与企业农民与政府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5 结语

公郎镇长寿仁豌豆经近10 年来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市场,已成为小春的主要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长寿仁豌豆发展还是要立足“高山、生态、净土”,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有机、无公害、特色,做好产业发展引导、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整合项目资金,给好、给活、给足政策支持,改善种植条件,强化培训与指导,推广集成技术,抓实典型示范,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逐步实现长寿仁豌豆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猜你喜欢
豌豆长寿
长寿秘诀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小豌豆
一棵豌豆爬呀爬
豌豆笑传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
豌豆笑传之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