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7-01 06:48兰丁旺翁贞林汤晋谢宁刘小春李秋生唐茂林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万羽禽肉家禽

兰丁旺,翁贞林,汤晋*,谢宁,刘小春,李秋生,唐茂林

(1.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保障人们“菜篮子”,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实现种业振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畜禽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巩固调整、优化提升畜禽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江西省禽业资源优势,着力补齐补强短板弱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全省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 年,全省家禽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快速稳定提升,其中禽肉、禽蛋产量分别达到95.5 万t 和75万t,全省年家禽出栏量达到6.3 亿羽;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水平显著提升,全省规模养殖企业占总养殖比重的75%以上;屠宰精深加工水平快速提升,加工能力达到3 亿羽;地方家禽育种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到2025 年底培育2~3 个家禽新品种、新品系;家禽产品(禽肉和禽蛋)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肉、蛋抽检合格率目标为98%以上。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及新冠疫情和禽病影响, 江西省家禽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阻力[1~2],江西省地方畜牧部门以及龙头企业、合作社积极响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平衡疫情常态化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关系,在加强家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禽肉、禽蛋稳定持续供给,不断调整畜禽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将江西省家禽产业优质资源进行整合,推动家禽产业转型升级。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数据显示:2021 年全省家禽出栏量57 684.6 万羽,同比增长1.5%;禽蛋生产总量62.6 万t,产业发展状态良好。

1 国内外家禽产业发展现状

1.1 世界家禽产业发展现状

表1 显示世界肉类生产消费结构正逐步发生变化,生产消费种类从猪牛羊肉向禽肉转移[3],禽肉消费增长迅速[4]。禽肉占世界肉类生产总比重由1961 年的12.5%快速增长至39.1%,已成为世界肉类产量第一。其中:鸡肉世界年总产量从1961 年的756 万t 增长到2019 年的11 802 万t,比重从10.6%上升到35.1%;鸭肉、鹅肉产量分别从1961年的34 万t 和15 万t 增长到486 万t 与276 万t,分别占世界肉类生产总比重的1.4%和0.8%。

表1 1961~2019 年世界肉类生产结构变化 万t、%

1.2 我国家禽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家禽养殖历史悠久,饲养量、禽蛋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禽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禽肉产量在肉类总产量中的占比不断提高,2010 年为20.9%,2020 年为31%。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 年末全国家禽存栏67.9 亿羽,出栏157.4 亿羽,分别比2020 年增长0.1%、1.1%,禽肉总产量2 380 万t,比2020 年增长0.8%,禽蛋产量略有减少。表2 显示2020 年我国家禽产业发展迅速。禽肉产量最高的为快大型白羽肉鸡和白羽肉鸭,年产量分别为779.2 万t 和908.1 万t。鸡出栏量最多为快大型白羽肉鸡,年出栏量为49.2亿羽,其次为黄羽肉鸡,年出栏量为44.3 亿羽,这与我国鸡肉消费偏好一致;鸭出栏量最多的白羽肉鸭,年出栏量39.7 亿羽,远超麻鸭等其他鸭类出栏量。

表2 2020 中国鸡、鸭出栏量及禽肉产量表亿羽、万t

1.3 江西家禽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是家禽养殖大省,饲养量居全国第12 位,2020 年全省家禽业产值330 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30%左右[5]。据江西省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对全省家禽生产重点县(市、区)2021 年的家禽生产情况统计调查(表3):重点县家禽出栏量32 765.55 万羽,其中肉鸡出栏量22 557.08 万羽,肉鸭出栏量6 953.69 万羽,肉鹅出栏量976.13 万羽,禽肉产量492 364.4t,鸡蛋产量190 239.32t,鸭蛋产量131 635.95t。在所调查的县中,家禽出栏较多的是崇仁县、宁都县、于都县、进贤县、南昌县,分别为6 820.6 万羽、6 302 万羽、3 843.08 万羽、3 199.08 万羽、2 633.14 万羽;肉鸡出栏较多的是宁都县、崇仁县、于都县、进贤县、泰和县,分别为6 255.6 万羽、6 235.4 万羽、3 325.84 万羽、2 280.58 万羽、1 301.91万羽;肉鸭出栏量较多的是吉水县、丰城市、进贤县、樟树市,分别为1 197.5 万羽、990 万羽、842 万羽、840 万羽;肉鹅出栏最多的是兴国县,为369.8万羽;禽肉产量最多的是宁都县,为77 781t;鸡蛋产量最多的是德安县,为35 000t;鸭蛋生产最多的是南昌县,为68 335t。

表3 江西省家禽产业重点县生产情况表万羽、t

根据表4 可知,江西省家禽产业重点县发展态势良好,2021 年家禽产值1 869 041.67 万元,重点县分布依旧符合江西地方家禽区域性布局特点,形成以优势地方品种原产地为核心,位置主体分布“沿江环湖”,产业集群不断扩展的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表4 江西家禽产业重点县产值表万元

2 江西家禽产业发展态势

2.1 家禽种业高质量发展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种源等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并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好种业翻身仗,是推动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江西省按照《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2012-2020 年)》《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2-2020 年)》《全国水禽遗传改良计划(2020-2035)》以及《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大力推动农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与龙头企业联合,积极开展家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实施家禽遗传改良计划,培育江西家禽新品种、新品系。在开发本地优秀地方家禽品种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同“屠宰加工、白条上市”政策相配套,政府积极推动抚州白羽肉鸡繁育基地建设项目落地,推进全省白羽肉鸡研发与育种进程,家禽种业整体呈现良性发展局面。

表5 江西新型农业经营体生产情况万羽、t、万元

2.2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

江西依托丰厚的地方家禽种质资源和产业基础,突出地域性聚集特点,重点发挥地方优质肉鸡(崇仁麻鸡、泰和乌鸡、宁都黄鸡)以及水禽(兴国灰鹅)优势,兼顾其他特色地方家禽发展。根据对19个家禽重点县调查统计,家禽产业产值从2020 年165 亿元增加至2021 年的187 亿元, 增长13.33%。其中“三只鸡”出栏量达1.3 亿羽,约占省内活鸡出栏总量的2/5,已初步形成以“三只鸡”原产地的肉鸡优势产区核心。江西水禽产业则依托“沿江环湖”稳步发展,产区布局建设活禽屠宰、蛋品加工、精深加工等基地,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形成了以南昌、丰城、九江等地为核心的禽肉、禽蛋加工区,吉安、赣州的板鸭加工区,以及共青城、丰城羽绒加工区[5]。

2.3 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加快

禽肉消费比例的逐年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家禽产业的转型升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2020 年,全省年出栏1 万羽以上肉鸡规模养殖企业的出栏量占全省总出栏量的70.1%;年末存栏2 000 羽以上蛋鸡养殖企业的存栏量占总存栏量的75.9%。江西省持续开展家禽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出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制定相关行业规范,加强对产业链条整体优化升级,大力引用智能设备,减少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从而推动江西省家禽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

2.4 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中西部省份环境规制不断倒逼推动家禽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及生产技术提升[6],近年来,江西省家禽产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深入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大力推广普及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装备水平。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动物营养、新品种选育、饲养管理、设施化生产、产品深加工等技术攻关,强化产业技术支撑能力。因地制宜推广家禽多层平养、“稻- 鸭共生”养殖、蛋鸭笼养、蛋鸭小水系养殖、肉鸡大棚散养、鹅反季节繁育等养殖新模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禽病综合防控,开展家禽种源性疫病净化,切实做好病死家禽无害化处理,将符合条件的病死家禽无害化处理纳入规定的政策性补助范围。开展兽药减量化行动,保障家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加快龙头企业培育,扶持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3 存在的问题

3.1 养殖盲目跟风,行业亏损严重

受2019 年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家禽养殖收益剧增,导致盲目跟风养殖情况严重,大量生猪养殖场转为养殖家禽,导致家禽孵化场和禽苗数量剧增。之后因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7],家禽压栏严重,价格持续低迷,不少养殖场濒临倒闭,行业亏损严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基本得到控制后,家禽养殖量又迅速恢复,供应量显著增加,但此时生猪产能逐渐恢复,加上家禽产品进口量增加,导致供过于求,家禽产品价格下跌严重,饲料、防疫成本的上升,养殖户利润被大幅压缩甚至出现亏损。

3.2 家禽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全省现仅有4 个蛋鸡、5 个肉鸡祖代种鸡场,20个父母代种鸡场、5 个父母代种鸭场[5],商品代还需要大量从国内其他地方购进,部分地方家禽品种甚至处在严重退化边缘。良繁体系建设滞后导致江西省地方良种繁育远远不能满足家禽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如兴国灰鹅虽然建设有国家级保种场,但由于资金短缺、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等诸多原因,导致长期存在“三低一高”(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低,雏鹅死亡率高)的技术问题。其他地方品种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地方家禽品种遗传资源的收集、整理、提纯复壮等基础工作亟待进一步提升。

3.3 家禽业屠宰加工和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江西现有家禽屠宰加工厂8 家,年加工量为6 500 万羽。受疫情影响,2020 年全省家禽实际屠宰加工仅2 478 万羽。且大部分生产方式落后、冷链体系不健全,与家禽生产能力不匹配。地方优势产业板鸭、皮蛋等传统初级产品加工存在工厂化程度低、地方品牌建设和保护能力不足等问题,呈现节日性、季节性、周期性消费的特点。

3.4 产业链发展不平衡

江西省地方家禽品种还未形成以保护利用为核心、保护成效反哺保护工作的良性循环,受到市场行情和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价格的影响,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产地及周边县市,且产品加工仍处于初级水平,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高端产品。

3.5 禽病防控难度加大

江西省大多数基层兽医站检测设备欠缺,兽医技术服务滞后,出现新型家禽传染病时处置难度大。如新型鸭病毒性肝炎、鸭圆环病毒病、鸭坦布苏病毒病、IV 型禽腺病毒病、禽戊型肝炎等都有发生。

3.6 饲料全面禁抗存在困难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消费观念的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动物福利等方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8]。禽产品中抗生素及兽药残留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2020 年饲料全面禁抗的实施,社会对无抗养殖保持着很高的期待。但依然存在部分养殖企业不遵守全面禁抗相关规定,滥用兽药抗生素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产品加工行业自律机制缺失,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欠缺,产品安全存在隐患。

3.7 人才力量支撑不足

现阶段年轻技术人员倾向到生猪、牛羊等大型畜禽养殖场工作,家禽养殖企业科技人员短缺,加上县级事业单位改革以后,技术人员岗位变动较大,对当地家禽产业在防疫、保种育种工作的有效指导出现空档。

3.8 政策扶持力度薄弱

近年来,为解决肉蛋奶供应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和措施,重点扶持了生猪、蛋禽和奶牛生产的发展,但在肉禽生产方面相关补贴政策较少,贷款程序繁琐,生产企业普遍融资难,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4 对策建议

4.1 推进适度规模养殖

引导农户开展适度规模家禽养殖,实施标准化生产,杜绝跟风养殖。畜牧部门应积极开展技术跟踪服务,降低养殖风险,并延伸产业链,如板鸭、家禽副产品加工、熟肉加工等,增加产品附加值。

4.2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向优质地方家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倾斜,加快推进保种场- 育种场- 扩繁场系列配套设施建设。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加大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联合科研单位及高校共同举办各类保种、育种方面的技术培训,提升畜牧从业人员以及保种场、育种场、扩繁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4.3 加快一二三产融合

通过培育龙头企业等诸多形式,延伸家禽产业链。从种苗、种蛋到家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端口;从家禽养殖到旅游观光、果树种植一体化发展;从活禽销售到禽肉、禽蛋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4.4 提升养殖标准化水平

积极引导农户与养殖企业转变养殖观念。加强家禽养殖技术培训及技术服务,创建标准化示范场,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集成家禽生态养殖关键工艺,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济适用且便捷操作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提升养殖标准化技术水平,促进江西家禽产业健康发展。

4.5 加强禽病防控能力

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检查,对养殖场工作人员、车辆与其他物品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开展突发疫情应急队伍演练,提高养殖户与企业对禽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注重政府防控政策对市场的滞后影响[9],确保出现疫情能及时、快速、有效地处理。完善冷链配送系统,减少疫病传播渠道。

4.6 规范兽药使用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严格规范兽药、抗生素使用,并贯彻执行国家兽药以及抗生素使用相关政策,加大上市家禽产品检查力度,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4.7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一是财政支持。省级财政应加大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设立家禽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良种繁育、标准化改造;加大对屠宰加工、产品开发、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发冷链运输市场,建立禽肉禽蛋生产、保存、运输、销售等流程标准,同时将家禽生产、运输、屠宰加工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

二是用地保障。根据国家、省市及地方政策,在家禽产业用地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破解用地难问题;大力推广发展林下养殖,合理利用闲置林地,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三是金融支持。加大对家禽养殖、加工等相关企业在金融信贷方面的支持,积极探索、完善、落实家禽产业保险机制,提高家禽养殖户与养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四是人才支持。依托基层农技协同推广,建立区域产业协同推广工作站,促进公益性与经营性的融合发展。通过“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三定向”和乡镇特聘动物防疫员等方式,稳定一支数量足、技能强、职称上升通道顺畅的专业技术队伍。

猜你喜欢
万羽禽肉家禽
蛋鸡规模养殖现状调查报告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禽肉进口单价超猪肉!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双重疫情下上杭县家禽业的“危”与“机”
2020年家禽行业市场规模预测禽肉产量或近2400万吨
乌克兰政府批准扩大 对欧盟禽肉出口配额
海南临高蛋鸡养殖扶贫项目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