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支持幼儿表演游戏发展的评价策略

2022-07-03 02:29王芳芳董英姿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评议镜子经验

王芳芳 董英姿

一、“放大·镜”评价策略的缘起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教师应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应具有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活动的专业能力。可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是以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评价为前提,已成为幼儿园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之一。虽然很多教师在区域游戏中已建立起一定的观察意识,但还存在不知观察内容、不懂观察方法和不善分析解读等问题,导致无法真正捕捉幼儿的游戏需求,影响了幼儿的游戏质量。

我区基于省规划课题“一链三走四研:‘走园体验研修的高新样态设计与推进”,从区域层面分阶段开展了“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观察评价”研修活动,引领全区幼儿园聚焦某一个或某几个区域游戏,探讨教师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如何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给予幼儿发展所需的支持和引导,以保证区域游戏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园聚焦表演区游戏的“放大·镜”评价应运而生了。

“放大·镜”评价主要是借用放大镜的“放大事物本身特点,有一定的聚焦性,能看到更多細节”这一原理,引出教师在幼儿表演游戏中的观察维度和解读节点,即教师基于幼儿表演游戏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进行“放大式”观察和“再放大式”解读,给予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镜式”支持,让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看见自己的学习,从而逐渐实现主动的发展。

二、“放大·镜”评价策略的探索

(一)“放大式”观察

经验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研究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会更好地帮助教师理解幼儿的发展。本研究在第四阶段的“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观察评价”研修活动中,基于文献梳理和实践总结,形成了《幼儿表演游戏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一览表》(见表1,下页)。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表演游戏中的观察维度为“表演体验与态度”“艺术表达与表现”“社会交往与规则”三个方面,并落脚在幼儿情绪、兴趣、音乐等十个观察点。

基于幼儿表演游戏的核心经验,本研究进一步设计了《幼儿表演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表》(见表2,下页),针对三大观察维度和十个观察点设置了相应的观察建议,不断“放大”教师要观察的内容,帮助教师快速、准确地将观察镜头对准幼儿的核心经验,了解幼儿的当下行为表现正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可能往什么阶段进一步发展。

(二)“再放大式”解读

表演游戏从开始到结束有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幼儿表演游戏水平发展既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又存在差异性。基于上述两种特性,教师结合《幼儿表演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表》进行以下两种“再放大式”解读。

1. 阶段性“重点解读”

阶段性“重点解读”,是基于表演游戏发展的“酝酿表演——自主表演——生动表演”三阶段[3],教师面向参与表演区的所有幼儿,以全局扫描的方式观察,依据三阶段的核心“任务”来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以表演游戏的整体发展推动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发展。

幼儿在“酝酿表演”阶段的核心“任务”:形成脚本,讲述故事;角色感知,摆弄道具。教师在此阶段中重点观察幼儿在形成脚本和感知角色过程中的游戏情绪、游戏兴趣表现,以此放大解读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自主表演”阶段的核心“任务”:丰富脚本,表演故事;角色理解,自制道具或以物代物寻找道具。教师在此阶段中重点观察幼儿在丰富脚本和理解角色过程中对音乐、语言、动作、表情和教具的使用情况,以此放大解读幼儿使用中的策略形成和相关学习品质。

幼儿在“生动表演”阶段的核心“任务”:创编脚本,表演故事;角色表达,熟练使用多条线索制作的道具。教师在此阶段中重点观察幼儿在创编脚本和表达角色过程中的同伴合作、问题解决和规则意识等,以此放大解读幼儿的创造性、计划性、执行、反思与解释等学习品质。

2. 差异性“焦点解读”

差异性“焦点解读”,是基于幼儿表演游戏经验和水平发展的差异性,教师面向表演区的个别幼儿,以个别跟踪的方式观察,选择性地解读幼儿表演游戏中的兴趣点、经验点、困难点,以幼儿差异性的游戏行为表现推动整体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发展。

兴趣点:教师观察个别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兴趣,分析幼儿兴趣背后的价值点,以及下个阶段幼儿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

经验点:教师观察个别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成功经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中的亮点,判断个别经验在幼儿群体间示范推广的可行性,总结具体示范推广的策略。

困难点:教师观察个别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不成功游戏行为,分析幼儿困难背后的可能性,支持幼儿解决困难的方法,以及解决困难后成功经验的示范推广。

(三)“镜式”支持

幼儿的学习是基于经验的学习,将幼儿学习经验“可视化”,可以让幼儿像“照镜子”一样看见自己的成长。教师从再现评议、现场评议和自我评议三个角度,给予幼儿三种“镜式”支持,引导幼儿针对自己的游戏表现做出相应评价,对自己的发展有更清晰的期待,从而让外在的发展期待转化为内在的发展动力。

1. 再现评议:“实录式镜子”支持,让幼儿看见自己的学习者形象

再现评议指教师在幼儿表演过程中,运用视频或照片等方式记录幼儿的表现,并在游戏结束后再现,与幼儿一起认真观察后进行评价,帮助幼儿了解游戏中同伴的情况,引导幼儿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教师打造以下两种“实录式镜子”,能帮助幼儿了解游戏中同伴的表演情况,看见自己在游戏中的学习者形象。

第一种“实录式镜子”,是利用实录照片创设一面“风采墙”:可以依据“表演体验与态度”“艺术表达与表现”“社会交往与规则”三个维度分版块呈现,也可以依据“酝酿表演”“自主表演”“生动表演”三个阶段进行线性呈现。第二种“实录式镜子”,是将实录的视频上传手机钉钉端的“圈子”:可以直接运用于区域游戏结束后的交流评价环节,也可以间接运用在一日生活中,实现幼幼间、师幼间和家幼间的多频次、多场域回看。BE1FEC4D-3F78-488F-BF11-328AC6895654

2. 现场评议:“导图式镜子”支持,让幼儿看见自己的思维过程

现场评议指教师在幼儿表演过程中,组织幼儿现场讨论、记录和分享,并通过“导图式镜子”,呈现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思考与学习的质性信息,让幼儿看见自己的思维过程。

第一种“导图式镜子”,是教师以“项目故事”的形式,在环境中循序呈现幼儿在某一阶段的表演游戏发展中的思考与学习,包括了幼儿的讨论、调查、绘画、前书写、照片和问题解决等。第二种“导图式镜子”,是教师以“游戏日记”的形式,在环境中循序呈现幼儿上一次与下一次表演游戏问题解决策略的思考与变化,具体为游戏现场记录的相关思维导图。

3. 自我评议:“档案式镜子”支持,让幼儿看见自己的学习成果

自我评议指教师在幼儿表演后,帮助幼儿针对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做出相应评价。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围绕幼儿表演游戏初级阶段、稳定阶段和拓展阶段的核心经验,设计相应的自评表——档案式镜子,鼓励幼儿从正向激励的角度回忆自己的表演经历,并用不同的方式肯定自己,看见自己的学习成果。

小班的“档案式镜子”,幼儿通过盖一种印章的方式,在个人档案本中记录自己在表演游戏中的情绪、兴趣等情况。中班的“档案式鏡子”,幼儿通过盖多种印章或画符号的方式,在个人档案本中聚焦自己在表演游戏中的策略形式情况。大班的“档案式镜子”,幼儿通过画符号或前书写的方式,在个人档案本中记录自己在表演游戏中的策略形式和问题解决情况。

三、“放大·镜”评价策略的反思

“放大·镜”评价策略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放大式”观察、“再放大式”解读和“镜式”支持等,提升了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观察水平和对幼儿表演游戏核心经验的支持和引导能力。基于省规划课题的研修还在路上,我们将带着这份热忱,对幼儿游戏区域持续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观察评价,为幼儿创设更适宜的游戏环境和支持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 董旭花.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22-123.

[2] 李曼.幼儿园表演区材料投放策略探析[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0(10):30-33.

[3] 张镜波.简论表演游戏的评价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06):240-242.BE1FEC4D-3F78-488F-BF11-328AC6895654

猜你喜欢
评议镜子经验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难忘的两次评议活动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他者的镜子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