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自然材料在美工区的投放与运用

2022-07-03 00:46杭玲玲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区域幼儿材料

杭玲玲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构建自己认知结构的。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组织形式,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区域材料来实现的。自然材料在美工区域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它们来源于大自然,大自然中的新鲜事物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和欲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自然材料的投放还存在着“成人视角”“幼儿失语”等现象。那么如何将自然材料合理地投放在美工区,是目前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自然材料在美工区投放的现状分析

经过一学期对美工区的跟踪观察以及常态活动中与幼儿、教师的交流、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在投放自然材料时,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目的性。他们更多是基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并结合主题活动和特色活动的开展计划,以及特有的园本文化投放材料。此外,教师更喜欢投放可操作性、可塑性和可玩性强的自然材料。而幼儿则喜欢色彩斑斓、漂亮美观、灵活多变的自然材料。究其原因,儿童视角指向的是儿童的内在天性,教师视角指向的是外在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投放自然材料时,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然材料的投放过“多”

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展依赖于材料的选取。但教师有时为了实现区域活动开展的丰富性,会过多投放不同种类的自然材料,导致幼儿无法从众多的材料中进行选择,既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又影响了美工区活动的效率。美工区活动的开展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自然材料的投放也应与活动目标相衔接,以发挥出材料最大的价值。

(二)自然材料的投放过“平”

在美工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投放的自然材料缺乏层次性、种类过于单一,未考虑幼儿能力的个别差异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教师在活动前应考虑集体及个别幼儿的发展状况,选择投放多层次的自然材料以供幼儿选择。

(三)自然材料的投放过“精”

为了吸引幼儿自主进入美工区选择材料,教师往往更偏向于投放精致、美观的自然材料或用自然材料制作的半成品,以达到活动的开展效果。但这些材料有时候会阻碍幼儿想象力與创造力的发展,限制了幼儿进行自由加工和创作的空间。

二、自然材料在美工区中的投放与运用策略

(一)体现主体性——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游戏就是“工作”,他们有独立探索世界的权利。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从自然材料的收集到使用,教师都应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如在秋天主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我们可以利用哪些自然材料进行美工创作,你在哪里见过它。”鼓励幼儿自由分享表达,并邀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秋天的自然资源,将其投放于美工区中或进行区域环境的创设等。在师幼、幼幼的互动交流中,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与全面成长,使幼儿成为区域活动的真正主人。

(二)侧重层次性——依据幼儿发展水平

教师应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个体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有层次、有目的地投放自然材料。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足,灵活性较差,因此,教师应选择体积稍大、便于幼儿取放的自然材料,如大木块等;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可以投放种类更多、操作比较容易的自然材料,如石头、羽毛、树枝等供幼儿自由选择;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有了更大的发展,因此,可以投放更多样、精细的自然材料,如各类种子、豆子、鸡蛋壳等细小的材料。在投放自然材料时,教师要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及时做出调整与更换,满足不同层次幼儿活动的需求。此外,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一次性投放过多的材料会影响幼儿的选择,进而导致他们在活动中出现随意摆弄材料、漫无目的学习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根据自然材料的特征,选择性地投放带有暗示性的相关材料,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积极探索、大胆创造。

(三)突出连接性——贯穿主题活动进程

美工区自然材料的投放只有贯穿主题活动的全过程,才能高效发挥出教育功能。因此,美工区自然材料的投放也要与开展的主题目标相联系,并随主题活动的推进逐步增减、替换相关的自然材料,以保障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在主题活动“大家来运动”中,教师在美工区中投放了人工草坪、树枝等引导幼儿进行足球场的制作;在主题活动“秋叶飘果香”中,教师投放了各种树叶、蔬果等引导幼儿运用粘贴画、拓印画呈现美丽的树林。此外,自然材料的投放也应考虑到季节性,投放与季节特点相适应的材料,这样才更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的直接感知,获得多元经验。如在“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中,教师将收集到的花朵等材料投入美工区,幼儿可以创作美丽的花园。在“冬天到”主题活动中,教师提供棉絮、吸管等材料,幼儿可以制作雪人、雪景等。这样既增强了幼儿的操作兴趣,也让他们对自然物有了全新的了解。

三、自然材料在美工区中的投放与运用价值

(一)从单一的活动方式到自主个性的探索

在传统的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通常会依据教学内容投放相应的材料,幼儿只能对限定的材料进行操作,活动方式较为单一。这种方式虽然实现了教学目标,让幼儿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对材料探索的欲望,降低了活动的质量。而自然材料的合理投放,则能改善上述弊端。一是自然材料随处可见,教师无须担心材料的欠缺,也不需要提前对材料进行过多加工;二是幼儿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自然材料,根据其特质进行个性化探索,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从侧重技能的练习到实现艺术的创想

在传统的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会通过参与单一的绘画、剪贴等发展相应的技能技巧,这些活动形式往往限制了材料的提供和操作工具的选择,也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美工区中投放丰富的自然材料,并捕捉与整理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使得幼儿能自主将这些自然材料作为想象源,并通过材料的改变和重新组合变出新的内容,将材料内化为自主创造的需要,进而刺激幼儿产生创造新事物的兴趣与欲望。

(三)从完成既定的目标到促进幼儿自然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去接触自然环境,让幼儿能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与奥妙,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教师在美工区中投放自然材料既落实了《纲要》精神,又让幼儿变得更加灵动、自然。他们在认识自然、体验自然的过程中,不仅内化了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艺术素养也深植在了他们的心中,顺应了他们的自然发展。

大自然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遵循自然生态教育的理念,不断挖掘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自然材料,将其与美工区活动有机融合,并给幼儿提供与自然材料进行充分对话的机会,促使幼儿发挥出自然的灵性与本能进行美术创作。951E2BD3-D6F3-486A-9634-C4E3A2554A1D

猜你喜欢
区域幼儿材料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材料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