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实施路径研究

2022-07-03 12:33纪友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纪友根

摘要:教育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可以促进个人明理处事,激发个人更快更好地成长,更是社会和国家不断向前迈进的动力,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的保障。基于此,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进行了高中语文校本化课程的探讨,以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

现阶段,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少能体现出学科特色,也不能满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实际需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各地高中学校注重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特别是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更加需要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不断丰富语文教学途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开发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和进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很多学校选择开发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以此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对于地方学校来说,校本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凸显该地区的人文特色。学校可以根据该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教学资源,使语文教学工作更加自由和灵活。换言之,校本课程模式就是对基本的语文课程的一种有效补充,是地方学校文化资源发展的依托和前提条件。如笔者所在学校就结合地方特色开发了《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品文湿地》《如皋饮食文化探究》等语文校本课程。学校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的全面性、平衡性发展。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不断开发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此外,各个地方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可以展现学校办学特色,而校本课程也可以将这一特色不断发展和深入,从而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所有语文老师都应积极开展研究和探索。

二、开发高中语文特色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理念为先、实践主导。以系统、合理、适用、科学的理念为先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在校语文学习中的实际状况,经过调查全校师生学习需求,并经专业老师以及相关教育人员研究,研制出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在开发完成后,应当先进行适应性教学试验,如果出现不合适的课程内容,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待该课程打磨完好,方能整体范围推广。笔者所在学校开发的精品校本课程《朗读的艺术》就是在这样的流程下应运而生的,后被很多联盟学校共享使用。

三、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

课堂教学是在校学生极其重要的学习方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学应当在传统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打破沉闷、僵化的课堂氛围,突破机械教学和程序教學,充分发挥师生的思维创造性,组合多种学习要素,活跃课堂气氛。1.主动教学法。在传统的课堂中,很多老师更多的是倾向于填鸭式的被动教学,即大量地向学生输出教学内容,却无法有效确保学生真正地学进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学应当使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老师应当在教的同时,更加注意学生的课堂反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课堂互动等方式及时巩固课堂内容,循序渐进,保证主动有效教学。2.情景代入法。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与自己不同年代、不同性别、不同境遇的人物以及相关故事。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情景代入法,把自己设想成书中的人物,同主人公一起去经历去感受,从而能更加充分地理解作品及其本身的含义。3.学科融合法。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往往能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不同的学科之间“各自为政”,不同学科老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也比较少。然而,语文是一门系统的学科,与很多学科都有一定的关联,并且能够辅助其他学科,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学科融合法。以“语文学科”为核心,将语文课本上出现的重要人物按照历史排序法排列等方式,将语文、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融合关联在一起,搭建一条不同学科之间的“桥梁”。

四、融入地方优秀文化资源

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不仅是这个地方的历史见证,更是这个地方的所有优秀资源的合集,是当地人们的宝贵财富,包括自然风光、民俗、古建筑等。在语文学习当中融入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扩充其他知识,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当地名人、传统手工艺,了解当地传统文化,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承习者和传播者,笔者所在学校依托省级课程基地,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开发了校本课程《水绘情缘》,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五、号召学校、家长及社会共同努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要想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还需要联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并不是局限于在学校单打独斗的过程,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以及社会力量的大力协助。比如,学校在举行一些知识竞赛、外出参观等活动时,就需要家长参加,需要社会相关部门、单位予以支持。只有这样,学生的人身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实践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结束语:多元化的教育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该如何迎接这一挑战呢?笔者认为我们只有根据学校的特色、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制订相应的解决策略,开发出符合学情、校情的高质量校本课程,进而不断满足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系统、科学地接受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迈向更加宽广而美好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陆瑢,董旭午.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校本化拓展[J].语文建设,2020(21):67-69.

[2]滕明君.《红楼梦》作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毛冯.成都本土文化作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