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的卑性与完整地带

2022-07-04 19:15王铭婵
山西文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天涯海角风里道义

王铭婵

从《风之子》中走来,一种微弱的分散的自卑性把我笼住。我指的是主人公在正常的精神生活里不得不面对的自卑。当然,我在给主人公下定义,这种定义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这个世上充满定义。四季的风是她的常客。她觉得放在风里的东西最保险,能到天涯海角,她又认为活着到死去是个不断被人定义的过程,会反哺她或是像她一样的人,这是她的活着,她并为此不断地活着。

她为了成全爱,重新拾起早已遗失的道义。当物欲横流致使爱情来去匆匆时,还有谁会固守在道义中。道义有没有必要在文学中存在,如果没有,那么来自主人公的虚设是失败的,她的那片完整地带是外部世界的,唯有颠沛流离才是她的,以至成全我的定义。如果有,那么我的主人公是疾苦的,她最终死于相思,死于救一个她爱的人,成全了她的道义。

她是一个被定义为有精神障碍的女孩,在他人眼中没有可以匹配一段爱情的资格。她并不需要这些,她就要一个他,哪怕他有过放纵,她也不在意,因为他的放纵对象在她眼中极具人情味。为了生存,他们像她一样接受社会给予的定义,作为另一种形式的共同体悄声存在。

我想通过这个小说,找寻为什么定义会遍地开花,或者说为什么定义不能转化,唯有一种可能就是定义有自卑性,羞于见更广大的世界,于是故步自封,看似牢不可破,由此,渐渐向外形成遵守,口号,广而告之,还有许多情况下更多的道理以便支撑。我也许说得不对:定义没有自卑性,它一直是当今社会的一把剑,所到之处必留光。可我却借这道光看到这片完整的土地上,存在着巨大的自卑,无论哪个行业,无论哪种身份,几乎都逃离不了被定义后的自卑——定义者和被定义者的一个当头棒喝。

而我的主人公以反对定义的姿态,把一切丢进风里,把自己也丢进了风里,令我当下想写写她,怎么也得不到要领,最好的方式是和她一样,把一切丢进风里,把自己丢进风里,卷进天涯海角,躬下身子听从内心的召唤。道义要有的,爱情要有的,给人一个你,而不是给人一个人,这样车水马龙式的爱情就少了,这样物欲垮掉了人,垮不掉你。

就这样,她把定义掰得粉碎,终其一生想完成道义的,相思的,从而也把自己掰得粉碎。其实,到头来,能看到,她从没有定义过任何无力能及的东西,只是在試着突破被定义的东西,想让那个共同体活下来,他们可以替代她继续生存。曾在脑海里的东拉西扯,活着时坚守的完整地带,将随着风声翱翔,分娩一场未来的对抗。

去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在这里,我得到崭新的滋养。愿我的所学所思能与写作、生活相互扶济,写出好一点的作品!CB1D4404-3402-4DD4-AB02-364DC417BA1D

猜你喜欢
天涯海角风里道义
岁月静好伴你遍迹天涯海角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
无 题(2)
远方
风里的“鸭脚”银杏
任金黄谷粒丢失在风里
捉迷藏
彩色风里的妖精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情文兼具的道义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