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教融合协同发展的价值意蕴、地方实践与推进路径

2022-07-04 03:11刘芳枝沈友青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教青少年融合

徐 剑,刘芳枝,沈友青

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8个方面37项政策措施,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指明了方向。体教融合的提出是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立足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体育事业转型发展新需要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1]。体育本源于教育范畴,无论是教化,还是育人,最终都必然归根在文化和教育目的上。一直以来,我国素质教育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而现实却大相径庭。“重文轻体”“体教割裂”现象突出,学校体育育人呈现出逐步边缘化的态势,在整体教育体系中的位阶不高,不受重视,从而弱化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升。为此,在新时代,必须要再次弘扬“体教融合”大教育理念,打造新时代新型立德树人育人新模式,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 体教融合的由来与释义

体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国外,虽然没有“体教融合”这一明确提法,但“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识,许多发达国家均对青少年体育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美、日等国家已经推进实施“体教融合”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战略。由于其市场化程度高,使得“体教融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育治理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体教融合(体教结合)大致经历了5个(刘海元,2020)阶段[2]如(图一)。从“体教结合,以体为主”,到“体教结合,教育发力”到“体教结合,陷入困境”,再到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我国对体教融合之路一直在不断探索和调适,虽然道“探索”之路十分艰难,但是仍旧坚持不懈。说明了我国对体育体制改革与创新任重道远。新时代,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变革,导致我国亚健康体质人群比例逐年升高,尤其是青少年,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未来。体教融合已经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新时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重大政策文件中多次被提及,将体教融合融入体育强国的内涵,就是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在内的大教育,对新时代我国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图一 体教融合由来及发展

新时期以来,我国众多专家学者及其团队开展体教融合相关议题的研究认为,体教融合是立足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体育事业转型发展新需要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各专家、学者针对体教融合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梳理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可归类为如下三个层面:第一宏观层面,也称制度层面。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动态集中在体教融合体制机制(王登峰,2020)、政策协同创新(柳鸣毅,2020)等方面。目前顶层设计不完善、有效融合有所缺失(毛振明,2020),主要存在思想观念、组织结构等障碍(李波,2020),如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跨越“条块管理”格局、打破行业利益壁垒等,促进体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已成为当务亟待解决的难题。第二中观层面,也称运行层面。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证分析,研究内容集中在体教融合的方法、运行路径、实践对策(李爱群等,2020)、(杨国庆,2021)等。显然,体教融合是体育与教育双向跨界交叉融合,是一项要素众多、关联复杂的巨系统,精准把握发展的问题导向和影响机制,是促进体教深度融合的关键。第三微观层面,也称操作层面。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动向集中在体教融合的实施措施与方法(唐炎、陈佩杰,2020;刘海元,展恩燕,2020)、体教融合的价值与“融点”探索(梁风波,2020)实证分析等。再如钟秉枢及其团队针对体教融合(2020)、汪晓赞及其团队对青少年健康促进发展(2020)等开展了系列研究,相关成果为体教融合提供了科学实例素材。(见表1)。

表1 学者对体教融合概念的阐释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体教融合是指运用体育配合教育培养青少年在身心健康、人格塑造、社会适应等全方位、多领域的一种育人手段,其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然,“体教融合”不是“体”和“教”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两者的简单调和,而是在理念、思想、制度等方面的实现一体化,它是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新时代体教融合协同发展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的体教融合,从中国国情出发,直面我国当前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体制问题和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事实,将目标锁定全体青少年。“青少年体育强,则中国强”,其价值主要有:第一、体教融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的本质要求。习总书记在关于体育强国建设和青少年体育工作等重要会议多次强调“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重要思想[10]。他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聚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二、体教融合是新时代体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体育事业还是教育事业其高质量发展都必须使其功能发展最大化。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基石”,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梦想,体教融合必将发挥最佳效力,释放强大力量。第三、体教融合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体教融合绝不仅仅为解决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更为亿万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体格强壮和快乐成长铺设阳光大道。“帮助青少年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进而实现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这符合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第四、体教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求。“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的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等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正向作用,是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营养佳品”。

3 地方经验:对体教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

3.1 “云南模式”:实施“体育中考100分制”政策新探索

2020年,云南省教育厅制定推行“体育中考100分制”政策,并下发了《2020云南省体育中考细则》,在全国率先实施体育与语数外同等分值的考试,成为全国“体教融合”试点先行第一个省份。云南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顶层设计,上下联动,推动学校教育重视体育,进而推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其次,细化体育考试标准,让体育课程规范化。如体育考试考核由四部分构成,即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和竞赛加分,使得体育教育全过程、持续化进行。与此同时,考试时间也由原来“三年一考”改为“一年两考”,强化了过程性评价,既督促了学生加强锻炼,也缩短了考试周期。最后,在获得最终体育分数上,也采用积分来量化,既科学又公平。云南作为学校体育改革试点,如何实施、执行新政策都将给其他省份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各方都还在商议和等待中,效果究竟如何也有待检验。但我们坚信“云南模式”定能发挥积极有效作用,凸显体教融合之价值,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学校体育教育与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3.2 “浙江模式”:创新“学校+”多元模式

作为体教融合改革试点的省份,浙江模式已日臻成熟。浙江省坚持“体育+教育”并重,努力探索高水平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加强青少年体育与学校体育协同发展之路,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体教融合硕果累累,其成效显著。具体做法是:在学校体育方面,实施“学校+俱乐部”“学校+体校”“社会力量+体教合一”等多元模式[14]。通过政府、学校、社会俱乐部等多主体协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现实高质量融合发展;在青少年体育方面,探索青少年体育赛事社会化,建构完备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联合教育厅等主管部门全面开展阳光运动会,实现全员化参赛;在培育体育特色学校和深化体校改革方面,加强体育和教育部门协作,制定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认定办法》(2008)、《浙江省体传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办法》(2015)等文件,通过制度规范“体教融合”的基层实践,为体育特色学校和新型体校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3 “上海模式”:大中小学“一条龙”培养模式

上海是我国较早实施“体教融合”的试点城市,现已经成效显著,成绩斐然。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教融合工作,体育、教育部门也结合上海特点,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为指导思想[11],积极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为我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体育各类人才。具体做法是:第一、积极推行“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和大学个性化”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推动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增强青少年体质;第二、成立了学校体育评估中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评估,量化评估结果,“以评促改”为学校体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第三、推出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动员青少年全员积极参与,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搭建良好的平台;第四,打造青少年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创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依据青少年不同年龄、不同水平打造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每个层次的青少年都享受体育竞赛的乐趣。上海市“体教融合”模式已成为“范本”,为我国学校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3.4 地方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呈现特征

“云南模式”和“浙江模式”显示出,当前我国“体教融合”协同发展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体教融合”模式在实施层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云南“体育中考100分制”政策,可能还存在:第一、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相关配套细则不健全。虽然云南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组成的领导小组,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缺乏体教融合体系的模型构建和近、中、远期发展规划,包括相关政策配套能否有效落实实施;第二、“体教融合”合力不够。转变体育在教育中的弱势位置,不能仅靠提高体育考试分数,还需要深入推进,需要政府为主导、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各方面形成共识和合力。如果仅仅是提升体育考试分值去推行体教融合,难免会变成应试的“体教融合”最后贻笑大方。而浙江“体育+”多元模式在“体教融合”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运行机制不够合理、评价机制不完善、主体利益争端等方面的问题,体教融合的推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作,需要国家层面上推进相关国家机构深度合作,协调制定目标,明确职责,共同规划总体方案,联合推出法律法规,发挥指导、评价、监督、保障和协调等职能,助力体教融合真正落地生根[12]。

目前,国内高校和地方政府对“体教融合”都做了一些积极尝试和探索,从效果分析来看,现有的“体教融合”已经得到认同和好评,如高校的“清华模式”[13]、“南体模式”[14],省市的“云南模式”、“浙江模式”“上海模式”等,一方面反映了“体教融合”的地域性,另一方面体现了“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灵活性和创新型,要适应所在地域经济、文化、体育发展现状。目前“体教融合”模式尚未形成固定化的内容和形式,也未有一个通用的模式,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

4 新时代“体教融合”模式的推进思路

4.1 构建体育与教育部门一体化运行体制与机制

新时代的体教融合,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建立一体化的运行体制与机制。在政策制定和实践指导过程中要凝聚共识、积极参与、协调合作、科学布局。长期以来,体育与教育两大部门在体教结合、体教融合推动上合力不足,壁垒难破,未能形成从国家到地方层面的联合体,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就造成了“两张皮”的尴尬现象[15]。为了解决体教融合“两张皮”的现象,首要任务就是使“体”和“教”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打破部门之间的封闭、隔阂等弊病,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可以预见,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政策主体,更有利于体教融合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施,同时也更有利于体教融合政策在地方的有效执行。

4.2 加强“体教融合”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师资力量是推进体教融合的有力保障。新时代的“体教融合”,需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从现实情况来看,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身份认同不高、职业感不强、工资待遇偏低等是长期以来困扰的顽疾,同时受到编制紧缺、招考制度僵化等因素影响,导致优质体育人力资源流失,阻碍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仅优秀体育教师留不住,年轻教师难以专心从教,优秀体育生无心加入,不能满足当前学校对体育师资的现实需要。因此,亟待实施体育教师综合性改革,以夯实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应尽快依法切实落实和提高体育教师群体的地位和待遇,提高职业吸引力,让广大体育体育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应积极贯彻国务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高素质体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改革,积极探索高素质体育教师培养的规律与路径,吸纳优秀退役运动员加入体育教师队伍,构建专业化+开放式的教师队伍师资保障,加快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4.3 强化“体教融合”政策的宣传解释

目前,人们对体教融合政策的接触、认知和理解程度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亟待强化对体教融合政策的宣传和解释。第一,加大对体教融合政策体系的宣传力度。要对《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重要政策进行重点广泛宣传。政策宣传要面向全社会、全体居民,要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了解和知晓体教融合政策目标和内容。唯有各目标群体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体教融合才能落实并发挥真正效力。第二,在宣传方式上,可以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线上可通过中央主流媒介如人民网、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向全社会宣传体教融合政策,为政策执行营造舆论氛围。线下通过举办社区政策宣讲、学校学术论坛等对政策进行全面、细致、科学分析,让人民群体对体教融合政策有更直接的认识,从而付出行动,为政策有效执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在宣传策略上,要对各地方典型的成功案例和模式进行跟踪报道,树立典型和做好示范。深化群体目标对体教融合的认同。尤其是大中小学校是“体教融合”传播的主阵地,加强各个群体尤其是师生对体教融合的全面认知和认同,与此同时,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切实深入推动体教融合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4 探索地方性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新模式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重要的支撑之一,是新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体教融合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其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固定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探索、选择符合所在地区的发展模式,以实现各地体育发展需要和满足各地区青少年的体育教育诉求。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建构形成一种良好的育人模式。例如清华大学倡导的“无体育,不清华”的“体教融合”模式,早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育人的“标杆”。云南省实施的“体育中考100分”的“破题”和“破冰”之举,成为全国首个体教融合的试点省份。浙江在体教融合中采用“学校+”的多元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世界冠军和优秀体育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上海推行的把“优秀的运动队办在学校里,让优秀的运动员从校园里走出来”的校园体教融合模式,拓宽了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渠道。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体教融合模式正等遍地开花,已经形成具有创新特色的体教融合之路,体教融合也必将为新时代的体育强国建设增添新动力。

猜你喜欢
体教青少年融合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