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红色题材美术创作与传播研究

2022-07-05 23:45高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读图时代美术作品

摘 要:读图时代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媒体信息文化环境不断完善的产物。美术作品作为图像的一种,可以使人们快速读取作品信息,有效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将红色文化与美术创作相融合,并且在各大高校开展教学与实践,对于弘扬红色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红色题材美术作品的传播也可以激励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牢记历史,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读图时代;红色题材;美术作品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项目“读图时代的高校红色题材美术创作与传播研究”(21WL(H)56)研究成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相较于文字信息,人们更易于接受直观、鲜明的图像。在这种背景下,图像充斥在大众的视野中,当今社会逐渐迈入图像时代、读图时代。图像阅读成为人们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它具有强大的传播功能。在读图时代,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推广具有重要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美术创作,并应用于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红色美术的内涵,也有助于提高红色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营造优秀校园文化氛围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读图时代概述

20世纪末,网络界、传媒界、学术界出现一个热门词语——读图时代,它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信息量需求加大的时代背景下悄然而至。

(一)读图与图像

读图是以图像或图形为主的阅读,它不是使受众从文字中读取知识,而是提供生动鲜活的图像供受众“读”。图像阅读可满足人们快速获得信息的需求,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读图时代的价值

读图时代,图像随处可见。图像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多维度地传播着社会信息,实现视觉体验与精神体验的契合。图像通过报纸、书刊、网络等媒介进行传播,给受众提供鲜活的画面,使受众获得感性的认识、直观的体验,它浅显易懂、便于阅读的特点,可以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满足大众的口味。图像正以势如破竹之势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大众传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图像与文字不同,它不限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沟通,可以超越国界、超越时空。图像可以使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人们沟通没有障碍,图像因自身所具有的天然优势,深受当下人们的喜爱,与文字阅读共同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知识的传播[1]。

二、读图时代高校红色题材美术创作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读图已经成为风尚。作为图像的呈现,高校红色题材美术创作所具有的强大艺术感召力和影响力,对于宣扬爱国主义思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传播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美术创作图像的呈现

美术作品是平面的,又是鲜活的,它以图像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它在二维的空间中让观赏者感受到三维的空间效果,能生动塑造出不同的人物、景物、场景,以丰富多彩的图像重现历史故事,表达思想情感,传承文化习俗。从记录功能方面来看,美术作品具有其他信息载体无法比拟的功效。

(二)图像传播种类繁多

美术作品天然、灵动、自由、奔放,它与其他艺术形式共同促进文化的传播。美术作品以独特的构图、色彩、造型等语言符号表现画面,通过鲜活的“图”传递给读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以红色文化为题材内容,将美术作品展现在大众视野中,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帮助读者读取作品信息,体悟作品的精神内核,掀起红色文化的浪潮。

(三)高校红色题材美术创作的价值

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种族,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这种精神可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它就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指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奋勇前进。而中华民族不屈不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革命精神,正是这样的一面旗帜。高校作为培养学术人才的殿堂,对挖掘、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发展更是责无旁贷。

第一,挖掘美术创作的民族特性,传播红色精神。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涌现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模范先锋,他们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取得革命伟大胜利,是高校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鲜活教材。对其进行挖掘、学习,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再现,可以有效地影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深化大学生对红色精神的认知。红色题材美术创作可以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图像的形式进行再现,记录中国人民取得革命伟大胜利的场景。它具有超越时空、民族的特征,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学生通过学习、研究红色文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美术创作实践中,利用画笔,以“图”的形式记录历史,展现精神的内涵,有助于促进红色精神的传播。

第二,挖掘美术创作的艺术特性,推动高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高校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摇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各大高校的培养目标。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美术教育所具有的直观性、感化性、包容性的艺术特质,与德育同行同向,可以有效促进学校德育的开展。高校以红色题材美术创作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充分学习、研究民族性素材,深入了解民族发展历程,实现美术创作与民族精神的有机融合,引导大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的同时,体悟作品的精神内涵,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大大提升高校的德育水平。美术作品的读图特征契合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多彩的美术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可以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2]。

第三,挖掘美术创作的叙事特性,丰富教育形式。留存于世的新石器时代的岩画足以证明直观的图像符号早于抽象的文字符号,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利用图像传达信息。而在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漫画的兴起就可以充分体现图像的叙事魅力,它打破了文字的桎梏,是其有益的补充。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和数字印刷技术的高速发展,图像的公众性使其成为传播知识的有力载体。从欣赏者的角度分析,图像是通过人的眼睛直接传输给大脑,它无需任何中介桥梁,迅速将表达的思想情感传递给观者,不受观者文化水平、民族语言的限制。因此,从解读的效率方面分析,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开展红色题材美术创作,挖掘美术作品的叙事特性,可以使大学生更快速、更有效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使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实现红色文化教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

三、读图时代高校红色题材美术创作的当代实践

(一)教学实践

第一,建立红色题材美术教学和研究团队,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挖掘红色美术资源。教师不仅仅承担着传授知识、解决疑惑的重任,而且还担负着文化传承、塑造人格的职责,他们是学生的领路人。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教师对红色历史文化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红色文化是可以利用的优秀文化资源,无论是对高校课程体系的优化,还是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提升都发挥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红色题材美术创作教学的开展,必须加强教师对红色文化知识的研究,提高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美术创作能力,注重教师对红色经典的解读,使其进一步探究蕴藏其中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操。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红色文化教学团队,定期为美术教师提供红色知识培训和进修机会,使其更好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提高美术创作能力;学校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教师与其他院校、社会平台等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可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进行实地走访、参观、记录,不浮于表面地学习,实现实地考察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第二,加强大学生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美术作品的图像视觉特点,使观者对其有着独特的视觉敏感优势。它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故事,它能使人们在感受绘画作品艺术魅力的同时,深入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领悟革命精神。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将所掌握的红色文化知识与美术创作技能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自己实地考察、走访、记录的资料、图片,以红色专题PPT、红色视频微课等形式传输给学生,并通过课堂讲授与技能示范,提高大学生的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能力和认知能力。教师通过感人的红色事迹讲解与创作示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可以有效影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则可以通过教师的教授与课堂技能训练,更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革命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美术创作再现历史情景,在提高自身作画技能的同时,更好地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红色文化。

第三,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的作用,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健康的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良好熏陶,它是无声的良师益友,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高校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主动接受红色文化,并不是被动灌输,因此,校园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美术教育寓情于“图”,是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因此,学校可以建立校园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中心,使学生多渠道地学习红色文化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开设红色美术名师讲堂,鼓励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创作中心学习,通过了解红色历史和实践创作学习红色美术知识,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另外,合理利用学校的各处空间,设置红色美术作品宣传栏,让高校师生在美术课堂及校园美术中心创作的红色美术作品可以在宣传栏中展出。参展学生既可以从中获得文化自信,激发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热情,同时也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高校还可以制定红色文化宣传日,每学期定期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

(二)传播实践

第一,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高校红色美术创作课程中。线上课程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泛运用的教学方式,各大高校应鼓励教师建设一流红色美术创作课程,将所讲解的红色文化知识与绘画创作示范以红色美术专题创作课的形式上传至网络,不但供各大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使社会大众随时观看,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学习者可以在评论区讨论、留言,教师则可以在线解答,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线上课程的推广,在高效推动红色文化知识传播的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

第二,各大高校可以建立红色美术作品网络专区,提高红色题材美术作品传播的广度。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师生红色美术作品线上展,通过网络专区,将红色主题美术作品推广至社會,让欣赏者在读“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各地高校师生还可以举办红色美术作品联展,促进区域性红色文化的交流与传播[3]。

第三,高校教师可以走进社会,定期举办讲座或交流会,将所掌握的红色文化知识与创作技能在社会中进行传播,与受众面对面交流心得体会,提高高校红色题材美术创作传播的深度。另外,相关部门要提高对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的投入与扶持力度;各大报社、媒体、宣传机构要加强对高校师生红色美术作品的宣传与推广,通过制作宣传片、发布红色新闻、定期举办绘画刊展等方式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提高红色美术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四、结语

在读图时代,图像无处不在,而美术创作以图像创新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以图传情。高校开展红色美术创作活动,可以使红色美术史料得到进一步梳理。红色美术创作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授课内容,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理念,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美术自信。校园红色文化实践,不但可以使大学生提高美术创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美术创作的德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新时代的大学师生应充分发挥美术创作专长,将红色文化融入创作,以鼓舞人心的美术作品影响大众,从而更好地诠释其担当和责任。

红色美术作品可见、可感、可读,它扣人心弦、打动人心,对激发大众形成团结拼搏精神有着较好的激励作用。通过读赏美术作品,大众可以感受到社会的变革,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校通过红色美术创作活动的开展,可以使红色革命资源得到高效挖掘和利用,使红色精神得到有效传播,同时使大众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钱轶群.“读图时代”下的图文信息共生及其反思[J].名作欣赏,2021(17):160-161.

[2]李燕妮.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爱国教育的深远影响[J].智库时代,2019(42):255-256.

[3]聂建平.美术教学中传承红色经典美术教育研究: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黑河学刊,2013(5):122-124.

作者简介:

高玉,硕士,滨州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水彩画。

猜你喜欢
读图时代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欣赏
美术作品
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读图时代城市画报发展策略探析
美术作品
读图时代的文字符号发展
“读图时代”视觉传播的利弊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