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2022-07-05 11:52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流通业消费结构关联度

袁 玲 王 琦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作为我国近几年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长三角地区众多成员中的一员,和其他省市相比,一方面,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安徽省总人口数7119 万人,农村人口4652 万,占总人口的65.35%,安徽省农村人口多是一大特点,但是农村流通业发展缓慢,很多农民日常消费只限于生存类消费,消费结构简单[1];另一方面,安徽省城乡贫富差距巨大,提高安徽省农业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重大。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是目前农业经济发展最大现状。很多因素制约着当前安徽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的因素是来自农民收入水平的制约,农民个人收入水平不高,而且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发达地区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所以农村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影响农村消费结构的改变。本文研究安徽省农村流通业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流通业对农村消费结构影响进行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非常丰富,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农村流通业影响农村消费结构的机理进行定性分析,主要是对农村流通业的流通规模、流通速度、流通结构对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梳理,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二是定量分析,主要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计量方法对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2]。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农村流通业对农村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使得研究结论更加具有针对性,完善已有的研究成果。

1 灰色关联建模机理

1.1 灰色关联分析概述

首先对选择的时间数列根据研究目标进行分类,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然后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值。一般来说,关系值越大,两者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关系值越小,两者之间的关系越不密切。

1.2 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

2 安徽省流通业对农村消费结构变化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2.1 指标定义和数据选取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本文研究对象,对所选指标作如下定义。

参考序列:借鉴以往研究经验,本文选择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作为农村流通业的衡量指标(X0)。

比较序列:本文选择安徽省统计局对外发布的统一口径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作为研究对象,共包含八项消费支出,为了方便对数据进行处理,本文依次对八项支出进行进行界定,即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X1)、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X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X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X4)、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X5)、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X6)、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X7)、农村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X8)。

本文所选数据来自于安徽省历年统计年鉴,选取1995—2018 年共24 年数据进行关联分析。

2.2 灰色关联分析

2.2.1 对原始数据进行初始定义

由表1 可知,在整个研究周期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8 年的收入X0相对于1995 年增长了8 倍,收入增加的同时,带动各项消费支出,收入刺激消费,消费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具体而言,2018 年的X1指标较1995 年增长了6 倍,以此类推,X2指标增长了8 倍,X3指标增长了17 倍,X4指标增长了12 倍,X5指标增长了45 倍,X6指标增长了59 倍,X7指标增长了12 倍,X8指标增长了14 倍。

表1 1995—2018 年每年度收入和各项支出明细表

2.2.2 流通业与农村居民各项消费之间的关联系数

通过对比1996—2018 年共23 个年度的每年各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联系数的变化,从纵向分析可以得出,居住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关联度呈现稳定变化趋势,基本维持在0.990 的关联度,说明收入在生存型消费居住支出中所占比重稳定且一直居高不下;衣着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关联度在2008年之前基本保持稳定在0.996 左右,2008 年之后呈现稳定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不大,到2018 年降至0.916;食品烟酒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关联度在2008 年之前基本保持稳定在0.992,2008 年之后呈现波动下降,到2018 年降至0.911;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在2008 年之前基本稳定0.992 左右,2008 年之后呈现波动下降,且近5 年内呈直线式下降,出现明显的下降幅度,到2018 年降至0.753;医疗保健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关联度在2008 年之前基本保持稳定在0.992 左右,2008 年之后呈现波动下降,到2018 年降至0.865;交通通信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关联度在2002 年之前相对平稳,保持在0.990 左右,2002年之后逐年下降,尤其是在2009 年之后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趋势,至2018 年下降至仅为0.429;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关联度在1996 年之后三年内保持在0.990 较高的关联系数,从1999年之后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最低点为2017 年仅为0.3333,2018 年有上升趋势,为0.352;其它商品及服务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关联度在1996 至2012 年呈现波动式上升,最高值为0.981,从2012 年之后出现波动式下降,下降幅度不大,至2018 年关联度为0.877。综上所述,包含于“吃、穿、住”的生存型消费在23 年期间和收入的关联度一直较高,且波动变化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但总体出现下降趋势[3]。而与外延的发展性消费和享受型消费与生存型消费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差异较大,消费结构不合理[4]。

图1 关联系数汇总图

2.2.3 流通业与农村居民各项消费之间的关联度分析。

由图2 所示,对1996—2018 年的各指标(X1—X8)的关联度进行了不同排序,分析各指标与收入之间的关联度,可以清晰地看出,最高值X1关联度值0.9922,在农村收入中众多的消费支出项目主要是用于居住支出,最低值X7关联度值为0.7269,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差额最大,两者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进一步说明消费结构的不均衡。

从1996—2018 年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流通业随之发展起来,农民选择性增多,消费类型逐步丰富多彩,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除了满足日常生存类消费(食品、衣着、居住)之外,逐步外延到一些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一方面,具体表现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农村消费形式也在发生一定的改变,农村集市实体店快速发展,常见的家电、电子产品等很多品牌如雨后春笋似的出现在农村集市中,增加农村居民接触和购买的机会,同时进一步刺激农民提升消费层次的欲望。另外,我们真实享受到农村网络全覆盖的福利,足不出户可以享受各种互联网资源,尤其是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农民可以通过各种网路平台,将农产品、手工艺品卖到千家万户,同时,也可以通过网购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各类产品,随着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重视程度提升,进一步刺激医疗保健这部分的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另一方面,享受型消费目前总体支出要稍微大于发展型消费,如图2 所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关联度处于最低水平。这和目前农村居民对于教育文化这部分重视程度不够相符,比如农村居民相对而言不会花费较多金钱和时间去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农村居民对于教育文化等发展型消费存在明显不足[5]。

图2 关联度变化图

总体来说,随着农村流通经济的发展,各类商品能够迅速流入农村市场,极大地满足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消费需求,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对象的差异,消费变得更加便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消费水平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优化消费升级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最终体现,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大力发展农村流通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促进消费结构改善。

3 结论和建议

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原理,对安徽省1996—2018 年度农村居民各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文章仅选择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作为农村流通业的衡量指标,没有考虑其它影响因素,不够严谨,存在一定不足。在本文的研究结论下,未来研究方向应该进一步探讨农村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双向促进作用,找出流通业发展应对消费升级的关键因素,来补充本文的研究。现对推动安徽省农村流通业发展提供如下建议:

第一,农村流通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市场的支持,需要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加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是现在农村的最大现状,农村居民在当地就业可选择性不多,尤其是和大城市相比,缺少强大的企业力量支撑,农村流通业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去向,农村流通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提升农村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一方面要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教育、文化、经济水平,积极引导,充分发展当地产业经济和个体经济[6]。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农村流通业、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同时借助城镇化发展的东风,全方位发展。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当地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优秀人才等形式完善招商机制,让本地的流通业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得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区域之间联合合作[7]。另一方面,推动本地小农企业的发展,充分释放市场活力,让更多的企业在农村生根发芽,从而更好地促进流通业吸引和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进一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逐步增加收入水平,从而带来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共同增长,达到刺激消费增长的效果。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监管力度,严惩损害农村流通业健康发展行为,给目前正在从事流通业的农村居民营造健康良好的营商环境,改善收入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加入。同时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提高与农村发展相关事项的审批效率,逐步改善农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现状,即农村居民能够增大自身消费支出在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中的比重。

第四,加快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也是目前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优势,加快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村村通道路、自来水、网络全覆盖等,是吸引更多外商投资的前提准备。同时,开阔农村居民眼界,进一步激活乡村市场经济[8]。

第五,全面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带动乡村功能价值的迅速提升,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案例,积极探索安徽省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模式;同时利用最大程度发开本土优势,同时积极承接项目转移,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加强跨地区分工合作,借势发展带动造势发展、借势发展扩大本土农产品知名度。

猜你喜欢
流通业消费结构关联度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沉香挥发性成分与其抗肿瘤活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