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应对突发事件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

2022-07-07 06:54
交通企业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车站乘客

□ 訾 习

地铁具有运量大、效率高、运营安全等优点,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时普遍采用的交通工具。但地铁特有的空间密闭、人流密集等特点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地铁空间一般会造成比地面等开阔区域更加严重的影响和后果。地铁突发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地铁安全,加强地铁车站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地铁突发事件的概念及类型

1. 地铁突发事件的概念

地铁突发事件是指在地铁运营管辖范围内意外地、突然发生的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经济损失、中断行车、火灾或其它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必须立即处理的事件。

2. 地铁突发事件的类型

(1)运营突发事件分级。根据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大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应急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4 个级别,见表1 所列。

表1 车站突发事件分级汇总

(2)按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分类。地铁运营公司突发事件分为3 类:运营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公共安全类。①运营生产类事件包括各级行车事故和各类影响地铁运营的设施设备故障;②公共安全类包括在地铁运营范围内发生的恐怖袭击、火灾、聚众闹事等影响城轨运营的事件;③自然灾害类包括突发地震、洪水等各种危害地铁运营的恶劣天气事件。

二、地铁车站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问题分析

1. 突发事件发现、汇报不及时

(1)发现不及时。地铁工作人员未及时对潜在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未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员工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不按规定巡视工作负责区域,错过最佳的处理时间,导致事件处理不及时,事态严重化。实际工作中,地铁工作人员过分依赖后期处理,缺乏对突发事件敏锐的感知度。比如,由于车站工作人员没有监视好站台及相应轨行区、未仔细巡查站台端门锁闭情况,导致非工作人员进入轨行区未能及时发现,某男子跳下铁轨,不仅影响线路列车的正点运行,而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

(2)突发事件汇报不及时。地铁工作人员突发事件处理意识欠缺,遇突发事件不及时上报,造成事件处理滞后,工作被动的局面。比如,某站台门发生故障,站务员发现后第一时间将站台门打至“手动关”位,向司机显示“好了”信号,列车出清未造成晚点,但该站务员未及时将信息报送至车控室。行车值班员及值班站长不了解情况,接到行调电话时未能及时说明情况,导致后续工作被动。

2. 应急预防预警不充分

完善的预警机制涉及较多的部门机构,沟通协调繁琐。比如,恶劣天气需气象部门发布信息,周边活动需办公室人员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应急物资需物资部门统一配备。新运营的地铁线路往往出现应急物资不足、后续待发的情况;线路周边大型活动后知后觉,不能提前做好准备应对事件的发生,以致于处理过程中出现衍生事件。

3. 应急预案演练不充分

地铁应急演练普遍由班组人员自行安排演练,多数流于形式。比如,未能将应急预案充分学习;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相应物资存放位置不明确;发生类似事件时不能够及时处理完善,等等。又如,阴雨天气路面交通状况较差,同时全线上下行列车均出现较长时间的延误,早高峰期间新街口站客流积压,车站外也滞留了大量的乘客。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反应缓慢、未及时上报;没有及时做好乘客解释,引起乘客不满;客流疏导混乱,导致客流对冲等情况发生。

4. 应急机制联动不协调

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是以现场工作人员为主导,相关部门配合的形式。而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是独立的、信息不共享,只负责自己的工作,预案演练各部门自行组织,综合性配合演练组织难度较大,因此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各部门之间联动缓慢,秩序混乱,导致应急事件处理效率较低,而且乘客乘车安全意识较差,不能及时配合工作人员安排。

5. 应急法律法规宣贯不到位

近年来,地铁发展迅速,地铁的安全性和社会的参与协调迎来了重大考验。许多不了解相关规定的乘客携带危险品、违禁品进站,曾发生过一名男子携带水果刀在车厢内自残的事件。乘客不了解地铁相关条例,携带危险品进站乘车,类似案例不在少数,地铁公司应将相关条例宣贯到位,如将涉及乘客相关的法规张贴在地铁车站,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官网等发布相关条例。

6. 设备管理不到位、不规范

地铁较多设备处于委外维护的现状,容易出现责任界定不清,工作相互推诿等情况,委外单位人员管理相对松懈,设备检修等施工容易出现纰漏。相关设备根据部室划分,同时较多设备相互关联,具体负责人却未能明确,联系维修人员时难以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委外单位施工作业结束后,未对设备性能和状态进行复验,相关部室人员未及时确认设备恢复正常,相关人员在故障处理过程中也暴露出故障敏感度薄弱、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

三、应对突发事件处理措施

1. 提高突发事件发现与汇报的效率

(1)提高站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敏感度。加强地铁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定期组织学习地铁相关案例,了解事件发生预警,客流较多时加强关注扶梯运行及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如有乘客摔倒及时按压紧停降低事件严重程度;雨雪天气时应及时播放地面湿滑广播,设置小心地滑牌,铺设防滑垫,加强出入口的关注,容易出现乘客滑倒摔伤、大客流等突发事件。针对不同情况提前做好预警信息,从预防到事件处理步步紧跟,提升车站人员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

(2)明确事件汇报流程、提高汇报效率。事件汇报程序标准化有利于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明确的汇报,现如今多数地铁事件发生后车站会同时接到行调、设调、站长等人电话,而车控室行车值班员仅1 人,多人关注重点皆不一致,容易造成混乱的现象。因此,要明确事件汇报流程,如车站发生大面积停电时,车站及时通知行调、设调该事件后联系相关专业维修,后汇报站长及工程师等人员,根据不同的事件明确事件汇报先后顺序,对车站应急处理有一个系统的流程安排,有助于车站行车值班员汇报的效率,也避免了事件发生后漏报情况的发生。

2. 建立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信息系统

(1)车站备品的准备。为应对突发事件,车站需配备充足的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消防靴、灭火防护服套装、消防头盔、消防手套、正压式自救呼吸器、融雪剂、推雪铲、雨衣雨靴套装、膨胀袋等应急备品。

(2)制定专项应急预案。目前,我国轨道运输行业还没有为地铁行业应急预案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全国各省市的地铁运营公司的应急计划也是参差不齐,都有不同的规范、准则,很少注意到各种紧急事件处置的科学合理性。因此,提前制定应急预案,能够提高突发事件处理时的效率和规范,使突发事件前的准备工作更加全面,从而提高危险防范意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个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防止事故扩大。

3.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较多的突发事件都与工作人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排查隐患,提前做好预防。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决定了事件后续的影响程度。目前,多数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到位、业务能力一般,因此,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生产意识,敏锐地发现事件的前兆,提前做出预防。

4. 加强应急机制联动协调能力

应急事件发生后应遵循“救人疏散同时进行”的原则,各岗位都应积极配合,及时互通消息确保信息交流准确,避免信息汇报延误等。要提高车站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能力,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优质的乘车体验。地铁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及演练,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加强各部门员工对应急事件处理及协调配合的能力。

5. 丰富地铁应急法律法规的普法宣教手段

地铁车站作为公共场所,公共安全格外重要。应积极引导乘客学习地铁相关知识,倡导乘客积极参与、配合地铁组织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从而提高乘客的安全乘车意识,突发情况自救能力等。地铁公司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官网等各大网络平台向广大群众宣贯地铁安全知识。在车站及列车上张贴安全提示,利用乘客信息显示屏向乘客解说安全标语,介绍灭火器、紧急装置等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在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逃生路径。

6. 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度

(1)加大重点设施设备的巡查力度。落实设备安全制度,责任到各个部室,机电设施部对隧道内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锁闭不牢等现象及时整改,各部门比照上述情况,自行梳理问题,对所辖的设备设施,全面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提高设备设施状态质量。

(2)落实设施设备责任人。相关设备落实相关负责人,由安技部牵头机电设施部、车辆部全面梳理地铁设备设施,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方案和计划落实到人,相互关联的设备设施由主要负责部室管辖,其他部室配合处理,明确责任。

(3)加强作业的规范性。各生产部门加强应急处置管理,严格落实应急响应制度,接到故障信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有效的处理建议,加强各专业间的信息互通和传递,杜绝“事不关己”的心态,同力协作,同心共保;委外单位在轨行区施工作业时,要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监管要求,增加作业监管人员,把控作业全过程,作业完毕后须对设备性能和状态进行复验。

四、结语

随着地铁的迅速发展,地铁突发事件越来越值得关注。为降低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发生,地铁应制定合理应急救援体系,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并组织全员学习演练,确保应对突发事件时处理及时,将事件最小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做好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保证列车安全运营,避免事件发生,增强乘客安全乘车意识,提高各岗位的应变及协作能力。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车站乘客
嫦娥五号带回的“乘客”
车站一角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最牛乘客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地铁车站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