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弘扬北斗精神看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2022-07-08 00:07袁鸣于静
西部学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文化自信

袁鸣 于静

摘要:北斗精神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特质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其内核为“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属于兼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思想文化体系。弘扬北斗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首先要从国家、学术、群众三个层面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科学实践观。其次要通过宣传北斗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定力,具体为:(一)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宣传北斗精神;(二)加强文化软实力输出,抵御不良意识形态入侵;(三)诠释新时代对全人类贡献与担当,在思想上去“西方中心论”。最后要融合好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要坚持以文化人,一方面要激荡守正创新的文化智慧,创新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融通方式,开启民族文化自信新篇章。

关键词:北斗精神;文化自信;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2-0031-04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我们打造的一支党领导下的国防战略科技力量,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这支“科技力量”能够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并孕育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迈入新时代,北斗精神为航天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北斗一号项目自1994年立项之日起,见证了一代代航天人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他们始终心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秉承科技兴国的使命,在短短二十几年间,发射了55颗卫星,创造了伟大的航天奇迹,这是航天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航天战线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智慧、中国技术的生动展示。北斗精神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特质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其内核为“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它吸收融合了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创新与活力,形成了兼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思想文化体系,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凝结和升华,已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思想动力。可以说,北斗精神滋养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涵养北斗精神。目前,“北斗”全球组网完成,中国上下正处于民族自豪感提升之际,应当传承好和弘扬好北斗精神,继续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精神助力。

一、传播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树立科学实践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一穷二白的状态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大力发展航天科学,尽管一切从零开始,但中国航天人始终心怀梦想,用科学实践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在当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还能提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同时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

(一)建党百年以来我国航天实践取得的成就

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中国航空工业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了出征太空的新征程。

2.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1981年,中国首次发射“一箭三星”,表明我国独立掌握航天发射关键技术;1999年,神舟一号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成功飞天,太空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宣告结束。

3.党的十八大以来。2013年,在神舟十号上中国进行首次太空授课;2017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2018年,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2021年,载人航天空间站进入关键实施阶段;2022年,载人空间站建造完成,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

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一不证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力量,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代标志。

(二)从三个层面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实践观

北斗精神源于科学实践,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奠基石。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和树立科学实践观?因为弘扬北斗精神、实现科学发展、坚定文化自信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及其实践。历史已经证明,当人民群众被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武装起来时,他们将创造历史。“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

首先,在国家层面。党和政府应该继续加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我国根本指导思想而存在的政治定力,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深入发展,使其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中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可以从确立时代主题、规划全局设计、提出历史任务、构建传播体系、纠正实践偏差入手,在宏观上调控全局,以政策性优势加强理论传播面和传播力度。

其次,在学术层面。学术界应继续深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新探索,依据新时代和新形勢呈现出的新特点,丰富和发展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其中真理性的部分,继续加强学术探究和理论阐述、对其中需要结合和创新的部分,作出科学回答,为理论传播提供学术支撑。

最后,在群众层面。要自觉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使全民敢于捍卫、乐于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真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实践观作为分析社会、解决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导,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助推人民群众树立科学探索精神,培养求真意识,促进全社会追崇科学的积极氛围。

二、宣传好北斗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定力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不仅成为了中国的骄傲,更是中国的一张世界名片。用科技浇灌自信力量,用文化引领民族复兴是大势所趋。在当今互联互通的世界中,中国这艘庞大巨轮已经承载着无数历史积淀驶入世界舞台,中西方文化交流日渐加深,我们必须要利用好现代传媒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有利因素,坚持塑造高质量传媒环境,加深北斗宣传实效性,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加快中华文化输出,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诉求,为社会注入向上活力。

(一)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宣传好北斗精神

国家富强是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又是国家富强的深层动力。在世界已经发生过的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一直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现在,中国已经站上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头。进入新时代以来,航天科技成果的大力转化,使之在脱贫攻坚、资源开放和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高分、北斗组合精准化标绘,高精度定位,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北斗”全球组网成就的取得,不仅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还引领了国家科技的进步,使中国人民深感骄傲和自豪,中国历史再不会出现“银河号”事件①。但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择手段地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在传媒平台上大肆抹黑和污蔑中国,阻止中国的健康发展的阴谋不会罢手。我们必须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首先,要借助各类传媒平台的迅猛传播力和群众基础,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各类音像、直播活动,做好航天知识科普,可以从北斗宣传片定点投放、航天知识科普座谈会、开展中国航天日等方面入手宣扬中国航天成就,展示科技成果,进行主流价值观引导。

同时,重视典型报道,宣扬优秀科学家事迹。要采用观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深宣传实效性,认真打磨精品,预防意识形态干涉科学发展,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此外,还要用好网动力,掀起航天文化网络传播新浪潮。加快构建以《大国重器》《北斗》等全景式文化类节目和纪录片唤醒民族根脉中的文化自信之路。通过开放网络购票吸引群众参观航天展览馆,利用云展览和VR多维立体式的宣传航天发展史。积极打造北斗文创IP,用年轻化的方式让深厚的航天文化焕发新生机。加强多部门联合举办“航天+文艺”的主题类比赛,打造经典与流行并存的航天音乐,吸引更多人关注航天事业和悠久的中华文化。加快老旧纪录片的AI修复和整理,配合电子动态或3D全景,再现航天历史上的经典音像,开创中国航天宣传新局面。要让北斗宣传真正走进校园,走向港澳台,加强中国各地区间宣传合作交流,积极开办两岸三地航天论坛。借助主流媒体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正面舆论宣传,筑牢文化自信基石,展现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据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位教授访问中国后感慨道,中国的航天科研人员都十分年轻,有80后、90后甚至00后,而他们的子辈,甚至孙辈都不愿意学习航天技术。我国航天人的年轻化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表明中国的年轻一代正在扛起责任,更是每一个中国航天人愿意为探索宇宙、追求真理而不懈奋斗的光辉映照。因此,更应注重利用各类传媒工具和手段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环境中宣传好北斗精神,尤其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科学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对每一个中国人向上发展的助推力,不断为我国科技创新培育优秀人才。

(一)加强文化软实力输出,抵御不良意识形态入侵

意识形态安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安全。部分西方国家正凭借特定手段和特殊渠道向中国渗透和传播不良意识形态,企图瓦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如当年中国被迫退出“伽利略计划”②,决定自主研发卫星导航系统时,网络上充满对北斗系统的不屑和质疑,几乎没有支持者发声。一方面是因为部分邪恶力量从中作梗,他们害怕中国科技取得进步,害怕中华文明崛起,故而带头污蔑中国,其不良媒体刻意歪曲中国的新闻屡见不鲜。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我国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普遍不高,部分人思想上仍受资本主义影响,国人缺乏足够的文化自信,所以更易受到国外不良思潮的欺骗,对中国科技和文化充满自卑。但从事实中我们看到是,不管国家面临多少困难和挑战,总有一批科技工作者忍辱负重,发愤图强,为科技自立和文化自信提供支撑。北斗导航系统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是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白手起家,依靠自身的智慧和艰苦奋斗,逐一攻克难关,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今天的第三代北斗系统,其精度已可与美国GPS媲美,是全球第一个提供三频信号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率更是高达100%。其中原子钟、星间链路等关键技术,不仅由中国自主研制,技术创新程度也是首屈一指,北斗导航所有元器件均实现国产化,中国人从此真正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眼睛与耳朵,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已经开始使用北斗系统。中国航天事业经历数十年的探索和发展,从无到有,由弱至强,在辽阔而深邃的宇宙中,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作出了无数重大的贡献,也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意识到祖国的强大和精神文化的力量。所以,增强文化自信是应对不良意识形态冲击的一条重要举措。

(二)诠释新时代对全人类贡献与担当,在思想上去“西方中心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单打独斗、闭门造车早已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只有相互合作,集众家之长,才能利益最大化。中国也愿意与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但部分西方政府和政客对此却视而不见,利用传媒工具蒙蔽西方人民,使得许多西方人民仍然认为中国贫穷、科技落后。这种中外文化交流逆差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后一味地重视文化“引进”而未过多注重文化“输出”导致的,加之敌对势力从中干涉,使世界无法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不利于我国的大国形象的塑造、损害我国的国际地位。因此,必须要借助宣传北斗精神及其成就的东风,反击部分敌对国家对中国的恶意抹黑,着力宣传北斗系统为全球导航事业和全球人民作出的突出贡献,向全世界传递这一重大航天工程的价值和意义,展现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和智慧,介绍中国人在全人类导航科学进步史中的独特位置,诠释新时代的北斗对全人类共同未来的贡献与担当,也为国人在思想上去“西方中心论”提供强大精神助力,使国人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实现民族复兴。

三、融合好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历史及其悠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文化面临传承困境。不仅不利于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也严重危害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究其原因,在于部分传统文化的衰落,致使国人在文化方面普遍缺乏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上述情况的存在,也使得部分国人在一定时期内无力抵抗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2]伟大精神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自信的根据,既在传统文化之中,又在现实之中,它离不开当代中国社会。新时代北斗精神传递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与中华传统文化既血脉相连、又兼具当代特征的精神财富。只有以深厚文化涵养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必须要融合好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培育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回顾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红色基因贯穿始终,是支撑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蕴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密码,但航天事业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正在不斷赋能航天事业。在古代,北斗七星一直是中国人辨明方向的重要标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北斗一词隔着漫漫岁月而来,承载了华夏祖先与我们的共同梦想,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浪漫诗意。北斗精神就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与环境中出生成长,从中获得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融入了集体主义精神与共同发展的理念。北斗精神可以看作是中国摆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缩影,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并未被抛弃,而是通过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而融入到中国当代精神之中,实现了创造性发展,传统文化也与时代文化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为了加快二者的融合,一方面要坚持以文化人,让浓厚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深嵌于每个中国人的脑海中,使之自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内核,形成人人崇尚、人人争做科学家的精神追求,为我国科技创新注入永生活力。另一方面要激荡守正创新的文化智慧,创新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融通方式,让传统文化跟上时代步伐,焕发新的时代风貌,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文化诉求。同时要加快构建大外宣格局,讲好中国故事,宣扬好中国精神,使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变大,向全世界展示良好向上的中国形象,逐步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飞向太空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和奋斗,中国航天事业从零起步,踏上通往星辰大海的追梦之旅,如今中国已踏上月球,中国星在九天之上熠熠生辉。航天事业的政治方向就是听党指挥,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始终是航天人的不懈追求。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使命,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才能走出一条崭新的康庄大道,因此,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途中,我们要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为根本遵循,传承好、发扬好北斗精神,开启民族文化自信新篇章,为更好实现科技强国战略助力。

注释:

①“银河号”事件:在1993年,美国无中生有地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在运输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关了“银河号”货轮的GPS导航,迫使银河号没法继续前进,在公海上漂泊了很多天。美国派人强行登上“银河号”检查,但并未查出所谓的“违禁品”。此事成为国人铭心刻骨的耻辱,由此坚定了中国研发“北斗”导航系统的决心。

②“伽利略计划”:在20世纪9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美国利用GPS系統提供定位的导弹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这给欧洲国家留下深刻印象。2002年3月,欧盟15国启动“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该计划的总投资预计为36亿欧元,由分布在3个轨道上的30颗卫星组成。与美国的GPS相比,“伽利略”系统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定位。欧洲当时有意邀请中国参与该项目。2003年5月16日正式开始中欧伽利略计划合作谈判。“伽利略计划”总值36亿欧元,中国投资2亿欧元,约占5%。但当时欧盟各国明争暗斗,项目不断推迟。而中国虽然是投资方,却惨遭排挤,很多核心技术的研究都把中国排除在外。2007年,欧洲竟然将中国踢出“伽利略”项目。但中国航天人越挫越勇,先于“伽利略计划”成功发射了北斗二代组网卫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

作者简介:袁鸣(1998—),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单位为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于静(1976—),女,汉族,辽宁铁岭人,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文化自信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