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联合检测外周血T细胞免疫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诊治意义

2022-07-08 02:39宋多灵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广东广州511400
吉林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叶性肺炎支原体

宋多灵 (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常见于儿科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属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好发于小儿,发病率高达20%[1]。临床上,患儿常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症状,呼吸功能严重受损,此外,患儿还会表现为其他器官、系统损害,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因此,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旨在延缓疾病进展,防止疾病对患儿身心发育造成的影响。然而,该类患儿临床表现多不明显,易被漏诊、误诊,且该疾病可表现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等不同类型肺炎,难以分辨。因此,临床指出,应寻取合适的检验指标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早期诊断和肺炎类型辨别,以对患儿采取针对性治疗[2]。血清学指标一直是临床用于诊断疾病及病情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关于其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指出,免疫功能改变、炎性反应、组织损伤等密切参与该疾病发生发展,因此,本研究对患者T细胞免疫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旨在探索其诊断效果[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分为大叶性肺炎组(32例)和支气管肺炎组(40例)。同期选取正常体检小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6岁,平均(4.12±1.76)岁;观察组男43例,女29例,年龄2~7岁,平均(4.18±1.74)岁,病程4~14 d,平均(9.46±5.12)d。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有关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4];均经影像学证实为支原体肺炎;均获得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免疫功能缺陷疾病者;合并免疫相关药物使用史者;合并有严重基础器官疾病者;合并其他类型肺炎者。

1.2方法:体检当日或入院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抽取5 ml置于试管中,将试管置于离心机中,以3 5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置于试管中,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测定降钙素原(PCT)含量,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及百分比。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三组Ig异常率:Ig异常率=Ig异常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三组T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3+、CD4+、CD4+/CD8+水平、CD8+水平。 ③比较三组血清hs-CRP、PTC水平。

2 结果

2.1三组Ig异常率比较:大叶性肺炎组、支气管肺炎组的IgG、IgM、IgE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叶性肺炎组IgG异常率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IgE、IgA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Ig异常率比较[n(%)]

2.2三组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大叶性肺炎组、支气管肺炎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叶性肺炎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支气管肺炎组,CD8+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三组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2.3三组血清hs-CRP、PCT水平比较:大叶性肺炎组、支气管肺炎组的血清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大叶性肺炎组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血清hs-CRP、PCT水平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小儿人群中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小儿机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且抵抗力较差,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时常造成患儿多系统损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5]。研究指出,免疫反应多参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该疾病患儿多伴随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增高[6]。肺炎支原体经呼吸道入侵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受刺激,B淋巴细胞活化,宿主细胞膜抗原结构改变,产生特异性转身抗体,如IgM、IgG、IgA。因此,临床可采用免疫球蛋白作为指标检测疾病并判断病情。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叶性肺炎组IgG异常率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组,可能与IgM、IgG可参与中和游离外毒素和病毒有关。证实了IgG、IgM、IgE具有诊断支原体肺炎的价值,而IgM、IgE分辨肺炎类型价值有待商议。研究指出,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密切相关[7]。机体识别抗原并参与细胞免疫应答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来实现,其中CD4+细胞、CD8+细胞两者分别作为辅助性、抑制性T淋巴细胞相互制约,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若CD3+、CD4+、CD4+/CD8+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则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失常。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证实免疫指标诊断支原体肺炎、肺炎类型的价值,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抗感染能力下降,支原体易侵入发病机制有关[8]。据研究,支原体肺炎与炎性反应明显相关,患儿多伴随血清PCT、hs-CRP水平的升高[9]。机体感染支原体时,PCT作为降钙素的前肽存在形式,会受刺激而水平增高,而hs-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物质,可在机体应激反应、组织损伤时水平骤增。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叶性肺炎组、支气管肺炎组的的血清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大叶性肺炎组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组,证实hs-CRP、PCT可用作诊断疾病、监测病情的指标。因此,临床可通过检测患儿外周血T细胞免疫指标、hs-CRP及PCT水平诊断疾病,并对其监测判断患儿预后。

综上所述,外周血T细胞免疫指标、hs-CRP及PCT水平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效果显著,可用来分辨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大叶性肺炎支原体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胸部平扫对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诊断价值及治疗前后图像特征分析*
咏松
大叶绿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