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药品流通领域的应用

2022-07-08 07:47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冷藏温湿度冷链

刘 帅

(黑龙江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哈尔滨 150020)

1 现代信息技术在药品产业中的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药品流通企业的管理能力及服务品质,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低成本的药品,提高药品流通的高效性与安全性,有利于药品监管,加快药品行业集中化,提升竞争力,促进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及新医改落实。

1.1 保障药品品质,增强药品企业的竞争力

药品经营企业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经营管理系统,节省经营人员成本及时间成本,有效规避人工记录误差,提升管理质效。通过预警阈值的合理设定,在企业超资质经营、药品销售数据异常、存储状态不符、运输过程温湿度变化等情况出现时及时发出预警提示,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保障药品品质,促进药品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2 提升药品流通监管质效,维护监管部门形象

现代信息技术是药品监管部门提升药品流通监管全面性与有效性的有利举措,不仅能够实现高效监管,还可节约监管成本,保障监管绩效,对药品流通监管成效提升意义重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药品的追根溯源,在药品事故发生时,可在最短时间内排查出药品来源,快速调拨药品或将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及时召回,既有利于监管信誉度的提升,也可增强监管过程的透明性与及时性,在维护监管部门形象的同时,保障民众的身心健康。

1.3 保证药品质量,实现药品行业集中

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药品流通企业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差异显著。在全球药品市场中,占据高于40%销售比重的美国药品批发商总共不足百家,而我国药品批发企业高达上万家,药品零售药店多达30多万家。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药品行业并不集中,药品批发经营分散、结构混乱。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药品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可通过药品行业结构调整,为药品质量提升提供保障,益于提升我国药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2 药品流通领域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硬件配置不完善

信息系统硬件不足。不同药品流通企业配备的信息系统硬件设施不一致,在不同网络运行环境下,配置较低的信息系统存在运行速度缓慢的问题,在大数据运行时,信息系统易发生瘫痪。部分药品流通企业存在服务器未专机专用的问题,一旦发生服务器故障,会对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产生影响。

冷链物流硬件配置不完善。相较于美、日等国家,我国的冷链物流设备配置不足,冷藏保温车辆数量与之相差较大。部分药品流通企业在冷链物流的冷藏药品拼箱及配送中,存在违规现象,如利用泡沫箱替代冷藏箱运送冷藏药品。冷藏药品时使用的是品质较差的冷藏剂,或只是将冰块装入塑料袋中作为冷藏剂使用,在未完善配置冷链物流硬件设施的情况下,难以保障冷藏药品的流通质量安全。

2.2 软件系统功能不完善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应定时监测药品仓库的温湿度情况,每日至少检测2次,但是此种静态化的温湿度温监测,监测数据不够动态化,难以对药品的存储环境是否适宜进行精准评判。同时,冷链物流中仅配制了温度自动记录装置,并未配置齐全的自动控制系统或自动预警系统,这些软件系统的缺失导致无法及时发现与解决药品运输途中出现的温湿度变化问题。

2.3 信息化专业医药物流人才缺失

目前,对于医药行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并不高,药品经营者对信息化技术缺乏深入的认知与了解,许多企业的专业性医药物流人才并不充足。企业为节约人工成本,聘用了不具备专业医药流通能力的人,难以胜任药品流通岗位的管理要求。整个医药行业的专业性物流人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兼具医药及物流管理两方面能力的人才严重不足。

2.4 缺乏健全的药品流通管理制度体系

由于GSP中并未针对药品流通企业的信息技术做出严格规定,因而药品经营企业并未建立起基于信息技术的药品流通管理制度,未明确各岗位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也未详细确定其职责,影响了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的有效贯彻与履行。GSP规定应基于温湿度要求存储与运输药品,要以季节变化为依据,做好保温或冷藏措施后再运输药品。然而GSP现场认证检查过程中,无法全面监查运输项,未将此项目纳入GSP现场检查项目范畴,导致药品质量管理存在漏洞。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药品流通的制度,但多是立足整体层面保障医药物流温湿度监控的实施,交通管理部门并未参与其中,导致制度实施过程可操作性欠佳。

2.5 药品供应流程信息化建设不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便逐步应用于药品供应管理环节,一些医院陆续构建了医院信息系统,将医药生产及销售企业引入了ERP系统,药品销售基本现了自动化。在药品供应与流通方面,信息共享及采购订单传递的信息化并未全面实现,行业之间存在信息孤岛。一些药品企业虽完成了与医院网络的对接,但因信息系统数量多、标准各异,行业内部并未实现有效连通,未能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导致业务之间的内在关联被割裂,不仅数据录入重复,且数据精准度与有效性均不高,难以做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与利用。

3 提升药品流通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的路径

3.1 完善硬件设施及设备

完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实现药品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完善配备硬件设备,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利用基于分布式管理系统的服务器,为各岗位配备专用终端机,确保业务、物流及质量控制各个环节均可实现专机专用。在安全平稳运行的网络环境支持下,构建互联网接入方式固定、与药监部门功能及接口标准相符合的安全信息平台,确保药监部门可对其实施电子监管。对于其他乡镇药品经营企业,应配备基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服务器或与之相匹配的终端设备。

配备功能完善的冷链运输设施设备。药品经营企业应配备具备自动调控与显示温度功能的冷藏运输车辆,还应在车辆上配置齐全且性能优良的车载冷冻或冷藏设备。应以QC/T450-2000标准为依据配置冷藏车辆,冷藏车要能够自动除霜,安装具备GPS定位功能、能够自动化监测并上传监测数据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在射频识别技术辅助下,全过程监测冷链运输车辆的运输状况。可通过集装箱内各包装单位温度差异的持续监测与记录,全面了解冷链运输途中温度的变化情况,保障药品运输的质量安全。

3.2 优化储运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功能

通过储运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的优化,充分发挥其分级管理功能,实现温湿度自动化管理,能够自动与网络连接,改善数据传输接口,确保监测数据向药监部的实时性传送。增强监控系统的多点监测功能,强化其数据显示能力,从而可在PC终端设备上直接显示所监测的温湿度数据,自动存储与分析数据,将数据打印出来。要增加预警功能,在温湿度数据超出预定值时,立即发出警报或向管理人员发送短信通知,在数据超限时长达到阈值时,可向被控设备发出信号,控制设备自动启停。此外,还应使系统具备温湿度数据储存、统计及调控功能,但应限制系统的数据修改功能使用。

3.3 加强专业信息化人才培育

药品经营企业应对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与能力进行强化,引进计算机或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才,确保药品流通管理人员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操控与维护能力,质量管理、运输等岗位人才要具备计算机应用知识、冷库管理知识。除此之外,还应掌握阴凉库温湿度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应对信息技术人才展开岗前培训,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培育兼具医药知识与物流知识的专业化质量管理人才。

3.4 构建完善可行的现代技术应用管理制度体系

应按照药品经营企业的岗位需求,制定与之相应的制度。应建立与完善技术操作规范,基于网络安全及信息安全,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科学制定管理制度,实现各岗位职责的细致划分,确保制度的全面落实。要建立储运管理制度,冷链药品承运方应制定冷藏药品冷链管理制度,制定紧急应对措施。

3.5 基于信息化优化药品供应流程

应对药品供应流程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结算等各个环节展开分析,对各环节进行分解与优化,实现资金、药品及信息的一体化管理,构建基于信息化的药品供应链管理模式,见图1。

图1 基于信息化的药品供应链管理模式Fig.1 Dru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information

药品供应过程。医疗机构利用与医院信息系统相对接的药品集中采购系统,向药品企业下达药品采购订单,药品配送企业利用与ERP系统相对接的药品集中采购系统接收订单,按照医疗机构的订单要求准备药品,在药品集中采购系统中发送药品的电子监管码及物流码。医疗机构接收药品后,利用物联网设备完成药品核对后再进行药品入库处理,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监管药品利用情况。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机构以药品集中采购系统中的数据为依据,核算医疗机构应缴药款总额,由其负责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支付药品采购金额。

各流通环节的职能。医疗机构。医院机构的职责是信息传输与沟通,基于信息化的药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利用药事管理系统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整理,其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唯一出口,负责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录入与传送采购订单、票据,并进行各项信息统计。药师应根据药事管理系统的整合分析结果,为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服务支持。医药配送企业。医药配送企业可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为医疗机构提供全链程的药品流通服务,可在物联网技术方案中纳入原本医院内部的药品流通环节,药品出厂、运输及利用整个流通过程均由医药配送企业提供,帮助医院降低成本,及时供应药品,保障临床用药质量与安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机构。需设立药品信息监管平台,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信息及资金的流转,由药品集中采购机构向医药配送企业传送药品采购信息,并由其负责与医药配送企业结算药品采购资金,全面监督整个药品的流通过程。

4 结语

通过完善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在专业医药物流人才的辅助下,在健全的现代技术应用管理制度体系支持下,实现药品的高效流通,节约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运输及质量管理成本,提高服务品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冷藏温湿度冷链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不同处理对冷藏“安哥诺”李果实软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基于AT89C51的数字型蚕用温湿度计的设计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基于温湿度控制的天气预测装置
基于DSP和μcos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PLC在计算机空调机房温湿度控制中的应用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