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对人民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逻辑和关键

2022-07-08 05:04许维泽
中国领导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民政协委员领导

◎许维泽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2019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要求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人民政协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切实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在人民政协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党在人民政协中的领导地位,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逻辑、充实的历史逻辑,而且具有扎实的实践逻辑。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必须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各项活动中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根本政治原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从人民政协的定位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之前的一个限定性定语,所包含的意义是非常深刻的。从人民政协的发展历史来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也就不会有人民政协的诞生和发展。从新时代实践看,党对政协的全面领导,有利于更好地推进政协事业进步发展。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对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长期执政地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思想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人民政协如果离开共产党的领导,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就其发展而言也无从谈起。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成就和经验,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因此,我们必须把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人民政协职能定位的本质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他还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2]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制度设计,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政治组织、政治机关,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人民政协的本质属性和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人民政协的光荣传统和制度优势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幕。 新华社记者陈正青 摄

人民政协从1949年9月成立之日起,一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就指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3]在全体会议上刘少奇也提出为人民政协的最高威信而奋斗。[4]两位领袖的讲话都突出强调党的领导与人民政协的密切关系。还要说明的是,这次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把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组织上完备和固定下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我们党把政协工作和人大工作放在一起进行部署,人民政协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国政协第二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专门发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的谈话。他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性,它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也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统一战线组织,是党派性的。[5]

改革开放以来,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人民政协认真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人民政协作为政治机关的属性进一步加强,全面建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协履职的各个领域和各项活动的全过程。

可以看出,人民政协从诞生之日起,就毫不动摇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履行职责。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始终坚定不移地以党的正确领导确保政协事业发展的方向,坚持以广泛深入协商履职厚植党的群众基础。这是政协的光荣传统、制度特色和优势所在。

(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推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拼搏、奋勇前进。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政协组织不断深入,强化政协党组织在政协工作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对应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政协党的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些人对政协是政治组织、政治机关属性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政协党组是同级党委在政协设立的领导机构,是有效实现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制度保证的定位把握还不够准确。有的把加强党对政协的领导片面理解为加强政协机关党的领导,对政协党的领导和建设拓展覆盖到整个政协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抓政协组织党建的力度不如抓政协机关党建的力度。还有的对“两个全覆盖”(政协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政协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认识不深刻,对实现党员委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政协组织双重党的活动有效方式研究不够。

二是政治引领不够有力。一些地方政协工作中建言资政的积极性较高、工作机制比较完善,但加强对委员政治引领的制度和机制尚不够健全完善,党组织和部分党员委员的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工作力度还有待加强。如在落实政协组织与政协委员谈心谈话工作过程中,对于宣传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在对委员考核管理中,党员委员和其他委员用同一标准,没有体现出对党员委员的严格要求,部分党员委员对自己“两种身份”“两种职责”认识也不够明确,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活动中,有针对性地组织民营企业家、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等非中共委员开展教育活动还不够深入,成效不够明显。

三是党的领导和政协履职结合不够紧密。一些地方政协不能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抓党的建设与政协履职紧密结合,一定程度上存在“两张皮”现象。一方面,人民政协履职范围广泛、任务众多,容易造成关注具体的履职事务而弱化党的建设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强调人民政协党的领导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做到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协调研、视察、协商、监督、评议等日常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党的建设工作难以转化为履职成效。

鉴于上述情况,提高政协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全面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的客观需要,也是迫切要求。

二、加强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关键是抓好党的建设

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关键是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健全完善党的组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建工作队伍,发挥政协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和安排,包括建立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定期研究政协工作制度、完善政协党的领导体制、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等。各级政协党组织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政协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全国政协的工作要求,完善落实党建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具有政协特色的党的组织建设和活动。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政协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开创了具有政协特点的党建工作新局面。目前,各级政协已基本形成政协党组、机关党组、专委会分党组、机关党委、机关党支部(含党小组)五位一体的党的组织体系。但还有少数政协特别是县级政协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小组等党的组织机构建设还不完备。[6]市县(区)政协专门委员会“一人一委”的问题普遍存在,党的建设队伍和党务工作力量较为薄弱,不能很好地适应政协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日趋规范严格、工作量逐渐增大的党建工作新要求。因此,必须把推进政协党的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当前政协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把加强和改进政协党的建设作为各级政协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

(一)切实提高党全面领导人民政协工作的思想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人民政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形成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其中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充分认识坚持党对政协的全面领导是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确保人民政协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保证。推动人民政协更好地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二)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重点,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

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实现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非一时之功、一域之责,必须系统发力、持续用力,既要全面把握、整体谋划,又要抓住关键、重点推进。

一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夯实党全面领导的政治根基。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政协的本质要求,也是政协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所在。加强政协党的政治建设,要求政协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建立健全贯彻落实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到政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要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面夯实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根基。

二要突出抓好思想武装,奠定党全面领导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各级政协要建立健全学习落实制度机制,坚持以高度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注重引领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认真学习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继承光荣传统、坚守合作初心,筑牢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三要做到“两个全覆盖”,确保党全面领导的组织落实。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是对各级政协组织加强政协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政协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两个全覆盖”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协党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形成运转顺畅的组织网络,形成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协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和引导党员委员自觉接受政协党组织教育管理、自觉进行党性锻炼,把党员委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政协组织双重党的活动要求落到实处。

四要党建引领履职,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政协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建设与政协履职紧密结合起来,以党建引领履职,以履职成效检验党建实效,做到“两融合、双提升”。一方面,要在“党建+协商”方面下功夫,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如在议题协商、重点提案督办、组织视察调研过程中,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遵循,紧紧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及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要求来展开,确保政协履职工作与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同向同行。要结合履职工作积极探索“党建阵地”和“协商平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例如建立政协党建联系点、设立党员委员调解室等,把政治学习、政策宣传、了解情况、反映民意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在“党建+聚识”方面下功夫,把政协党建成效体现在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实现大团结的实效上来,注重做好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工作,广泛搭建团结联谊的平台载体,进一步建立健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各界别群众思想动态,分众化、差异化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更好地团结、感召、影响、带动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进而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三)突出人民政协特色,创新党建方式方法,增强党全面领导的能力

人民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只有结合政协实际,不断创新政协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党组织的凝聚力引领力才会不断增强、动员力号召力才会不断提升、贯彻力执行力才会更加到位。

一要推进思想观念创新。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是政协党建工作适应新形势、寻求新发展的客观需要。要破除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树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从政协工作实际出发,统筹各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激发党建活力,以党的建设引领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各项工作职能。

二要推进制度机制创新。不断健全完善政协党的建设工作制度机制,健全工作督办考核体系,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形成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推进、年底有总结,把督办考评贯穿全年的工作链条和责任链条。积极构建“大党建”工作体系,把党的建设贯穿政协履职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三要推进工作方式创新。围绕突出政治功能、不断提升组织力、提高党员委员素质,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发挥贴近群众、服务基层治理的工作优势,发挥党员委员在界别群众中凝聚人心、凝聚共识的示范带动作用。与此同时,要适应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推进政协“党建+互联网”“智慧党建”,努力提升政协党的建设信息化水平。

(四)压紧压实党的建设重大责任,确保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政协党建工作,要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坚持党建工作和履职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政协党组要认真履行政治领导责任,带头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持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政协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要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层层传导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在政协各级党组织的落实。同时,政协各级党组织要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和基本保障入手,加强政协各级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突出抓好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政协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政协党员委员要强化责任担当,在政协各项履职工作中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人民政协委员是履职主体。政协委员中的党员委员,不仅应当在自己单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要在政协系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党员委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委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加强党员委员履职管理和考核,建立健全履职档案,建立健全党员委员履职情况通报、正向激励等制度机制,激励党员委员更好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政协党务工作队伍要强化责任担当。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针对当前各级政协组织普遍存在的党务工作力量薄弱问题,建立健全政协党建专责机构,配齐配强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明确专职党务干部的职数、职级。同时,加强对政协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管理,关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他们做好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注 释]

[1] 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合格答卷[N].人民政协报,2021-12-03(8).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92.

[3] 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3.

[4] 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48.

[5]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84-385.

[6] 武小兵.基层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1(06):53-60.

猜你喜欢
人民政协委员领导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如何开展工作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一部全面深入研究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力作
——读《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初探》有感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