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2022-07-09 13:47张小玲
民族文汇 2022年44期
关键词:钱学森化学情境

张小玲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钱学森卓越的人生追求、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高尚的精神世界与非凡的科学成就。一位有血有肉、才华横溢的人民科学家,一位昂扬自信的多面手学霸,一位与美特工斗智斗勇的爱国勇士,一位归国拓荒的“火箭大王”的传奇人生故事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回国。”就这样被莫名的罪名加以软禁,失去自由,最后在周恩来总理多次的努力下,被困5年后才得以回国。

作为一名老师,我带着钱学森生命中最后的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了解钱学森的求学故事,在北师大附中度过的六年,是他永远难忘的。那里注重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每天中午吃完饭,大家在教室里讨论各种感兴趣的科学知识。钱学森列举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17个人,除了父母,中学老师竟占了七位!足可以看出在成长的关键期,父母和老师对一个人的重大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尤其需要钱学森精神。我们要传承严谨、勤奋的科学态度,传承他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传承他的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

他看了许多书,但从不死读书,而是真正理解书的内容。北师大附中的图书馆是钱学森最常去的地方,那里激起了他对科学伟人和革命伟人的崇敬。当谈到师从加州理工学院大师卡门教授时,钱学森回忆:“整个加州理工學院弥漫着创新的学风。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钱学森形容这段求学让他“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

历经艰辛回国,钱学森非常珍惜在祖国的时间,回国后,他放弃了自己更感兴趣的基础研究,教授航天知识,发展国家的航天事业(“航天”一词便是钱学森提出)。他殚精竭虑,争分夺秒,无怨无悔为祖国航天事业而奋斗,没有钱学森回国,就不可能有中国航天事业的今天,钱学森始终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这样的爱国主义的典范,应该被熟知,被追随学习,所以当我踏上讲台,成为一名老师后,在课余时间给学生介绍了钱学森,他们全程安静听我介绍,像我当初一样崇敬的眼神让我非常感动。而就在第二周的“传是讲堂”就有学生给同学们介绍工业母机、杨振宁和钱三强等科学相关的知识和人物,我想这就是英雄的引领,偶像的力量,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钱学森生命中最后的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后来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也直击我的内心,现在从事着我曾经最向往最喜爱的职业,我思考着,现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吗?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个人和社会都想在创新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各种评价机制多是追求奖励可度量、可量化的成果,但是很多创造性和长远的成果往往很难在短期内度量、量化。另一方面,现在的受教育者很多认为受教育是为了有一份稳定轻松又高收入的工作,受教育的目的不是获得全面发展, 不是做出一定的科研成就, 受教育成为了立足社会, 求得生存的一种手段。现在的教育大多以升学为目标,功利性很强,升学率和分数成了束缚教育创新发展的枷锁,教师和家长都更关注学生的分数而不是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塑造,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没有足够重视。现在高中选科制和高考分数的赋分制,选科本是为了让学生尽情发挥,充分发展,赋分则是为了教育公平,但是为了分数而投机,学生不敢选想要学习的科目,让这一良好的教育举措变了味。这或许是我们还需要努力改进之处。

不考虑外在因素,如何在我的课堂上向着培养人才的方向前进呢?创新型人才必定离不开好奇心,好奇心是构成他们成功的主要内在因素。幼童时期的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但越学习越长大,这种好奇心在逐渐消退。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学校在不同阶段,能够持续地给予这种好奇心加以呵护和引导,人的创造性潜能就会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开掘,我想,若能这样,钱学森之问就能得以解决了。就我所教化学学科来说,高中化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伴随着化学专业的不断发展,其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入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起点,创设和谐课堂氛围的载体,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激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思维方式与策略。在化学教学中,也应设计具有探究性、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使化学课堂上有学生的思维与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科学素养、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以此点亮学生的思维之光。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获得客观且全面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保持主动学习,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中,要保证情境具备非常良好的知识性、情感性与真实性,综合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所具备的社会价值。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当中。而这恰恰也是最难的,最需要最值得我们探索的。

如果考虑中国人才培养的根源,不应仅限于教育体制、外部环境、培养模式等等单独的因素。上至国家、政府,下至学校、教师,没有人或者机构不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所以应重在探索人才培养系统的结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任重道远,而“钱学森之问”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猜你喜欢
钱学森化学情境
好消息!第二所“钱学森书屋”建成啦
钱学森之答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