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几个节点

2022-07-09 22:22王文文
民族文汇 2022年41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问题意识数学

王文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制订,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几个节点,笔者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数学课堂上培养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作了一些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当今,教育界都把热点聚焦在“创新”身上,诚然,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是一个民族能否具有竞争力,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现代数学教学观念指出:数学是问题。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创新可言?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增强自尊自信,培养怀疑精神。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提问,是提供给学生将其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故此,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实现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下面,笔者就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个节点,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浅层问题解决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现状,是教学准备的基础。在学生对浅层的问题充分考虑后进行追问,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最佳时机。及时追问,使教学活动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省时高效。

例如:介绍将数列转化成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数列中,,如何求通项公式?待学生解决后,

追问:若条件“”改为“”呢?

再追问:若以上条件改为“”?

合情推理,经常要层层深入,才能提示问题的本质。在浅层的问题解决后,我们可以通过提出较深层、较复杂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开始问题的解决,着重于解题方法的熟悉,而后面问题的解决,则要逐步接近问题的本质,从函数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才行。通过追问,由浅入深,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二、概念理解模糊时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存在着概念模糊、混淆等现象。要使学生弄清概念内涵,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就必须对这些模糊点予以澄清,而设计恰当的问题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例如:学过函数概念后,学生可能会觉得:凡是函数式必有字母x,可设问:y=2是函数吗?其定义域是什么?对应法则是什么?值域又是什么?通过对比定义,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明晰起来。

通过教师的设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该概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使新概念的无疑,从而实现新知的正确建构。

三、认知盲点隐现时

学生认知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不易发现知识内涵的认知“死角”。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认知盲点,预设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通过追问,让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我们可以设置追问:

追问1:“绝对值”三个字能不能去掉?

追问2:“(小于)” 能不能去掉?

追问3:“平面内”三个字能不能去掉?

通过追问,指出学生认知上可能存在的盲点,并通过他们自己的判别,将盲点消除。

四、突出重点内容时

重点是课堂教学中着重突出的地方,也是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地方。教师可针对重点内容设置多重追问,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考,牢固地掌握重点内容。

例如:学习如何由的图像得到的图像,课本上推荐的过程是

如果只学习这一种变换线路,可能学生对相位变换、周期变换、振幅变换各自的本质不能有很好的认知,基于此,我们可以设置

追问1:由的图像如何变换得到的图像?

追问2:由的图像如何变换得到的图像?

追问3:由的图像变换得到的图像,和由的图像变换得到的图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通过对重点内容的设问和追问,使重点更突出,使学生对重点掌握得更扎实。

五、突破难点内容时

难点是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可能需要教师反复引导,学生才能突破。但引导不等于明白告知,可以通过教师分步追问来进行。

例如:在向量概念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向量概念,对与向量相关的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教师可有针对性设置以下追问:

追问1:向量与数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追问2:向量有什么特点?

追问3:向量能与数量一样进行运算吗?

追问4:单位向量是否相等?

通过追问的形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使学生能顺利地理解难点内容。

从特殊到一般,是典型的归纳推理,通过设置追问,能很好地推进学生归纳的进程。比如,在课堂上可让学生分头证不等式:

然后追问:你能照样子写出二个不等式吗?

再追问:你能照样子归纳出一个一般形式的不等式吗?

(如)

再追问:不等式 中,n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学生通常会说自然数)

再追问:不等式成立的范围只能是自然数吗?

再追问:不等式中同侧根号里的常数只能相差1吗?

……

这样从特殊到一般,问题的设置始终处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

从一般到特殊,是演绎推理的过程。这方面的训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灵活反应能力。如已知是R上的奇函数,则对任意实数,总有,可追问:呢?又如对于正弦函数的有界性:,可追问:若,能否确定的值呢?等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要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教师自己也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较高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内容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这些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只有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点在哪里,才能真正地在现实世界或虚拟世界的背景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孔企平,张献忠,黄荣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2]《教育新理念》,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问题意识数学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