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德语教学材料改编

2022-07-11 14:49王青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5期
关键词:教学材料德语技能

王青羽

[摘           要]  产出导向法旨在研究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问题,强调语言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并重。提高大学德语教学质量应该重视语言技能产出,并将人文教育理念融入语言技能教学。现有大学德语教材主题场景人文性不足,语言知识重呈现而分析不足,改编参考“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核心环节组成的若干循环链,调整教材单元结构和教学流程,形成单元整体大循环及子话题内部小循环,涉及教材结构、内容、语言知识等层面,重点在输入促成环节,教师提供恰当的语言输入,发挥“脚手架”作用,最终通过立体与开放的教学材料、全面与适度语言技能、平衡与一体教学目标三个抓手落实大学德语POA教学实践。

[关    键   词]  产出导向法;大学德语;教材改编;多元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5-0094-03

一、问题分析

笔者授课的大学德语课程使用教材为《交际德语教程(第二版)》第一册(A1),这一教材体系充分利用了数字化媒体技术,整合多种学习资源,重视语言的实际应用。本文中大学德语班学生主要来自中医中药相关专业,德语零起点,自愿选修德语作为第二外语。

大学德语是大学外语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学目标应该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POA理论提出将“文化交流”和“关键能力”两种人文教育理念融入语言技能教学[1]。原教材体系中,一方面语言输入偏重语言的整体呈现,缺乏输入和输出间的必要过渡,即POA理论所说的“缺乏精准和渐进的输入促成”,另一方面主题场景局限于欧洲及德国背景日常生活情景,不足以培养和提高中国高校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基于此背景,本文以POA教学理念作为切入点和主线,在原教材基础上改编使用,选取第12课《Krper und Gesundheit》(《人体和健康》)为例,一方面设计语言技能“输入促成”的“脚手架”,另一方面启发学生思考医患关系、健康理念、传统医学等主题,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改编

改编紧扣“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核心环节组成的若干循环链[2],重点在“促成”环节,即教师提供恰当的语言输入,发挥“脚手架”作用,帮助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完成语言交际产出任务。

(一)单元整体的促成调整

原教材重整体呈现、轻分析说明,图片、课文、对话、语法仅呈现语言现象,没有中德文注释说明。改编后(见文末表1)的导入、正文、语法、习题、测试5个部分向学生提供渐进而清晰的输入内容,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语言技能的促成设计

“形义之辩”是贯穿外语教学史的一条主线。原教材重视语言的交际表意功能,为学习者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整体感知,然而对语言形式的关注不足,缺少注释和针对练习。POA的教学目标兼顾了形、义两个方面,包括“交际目标(学生能完成相应的交际活动)”和“语言目标(学生能掌握完成交际目标所需的形义配对)”。下文以阅读材料Taichi(太极)为例(见文末表2)。

第一步,学生填表,“选择性学习”。

教师设计阅读辅助表格,促成对话题内容的理解,原文内容依次包括太极动作、简单描述评价、练习地点、练习者以及课程,学生无需全部掌握。表格标题栏的概念“运动名称、运动方式、运动评价”既是填表要求,又是选择语言材料的参考,起到了“脚手架”作用。短文阅读只是语言输入的来源之一,子话题1的练习索引指向若干课后练习,其中练习5包含对运动的描述及评价性表达,适合作为输入补充。练习5由两篇50词左右短文组成,改编后学生应首先完成教材原有练习,然后选择其中能够表达“运动方式”和“运动评价”的句子填入表格,填表的同时促成语言知识的掌握。

第二步,教师根据“阅读辅助表格”填写的内容帮助学生提炼“话语结构”,“话语结构”为半开放式。

半开放结构简洁清晰,可供替换丰富的内容,学生完成“半开放式结构”填空过程中仍然有若干词汇语法问题,教师及时积极回答,不断重复“语言知识促成”,最终完成“话语结构促成”。

(三)多元文化意识的促成培养

阅读完成后,教师设计了交流讨论环节(图1)。太极拳是典型的传统文化符号,教师因此选择《简介太极拳》作为全班的课后小作文任务。“输入促成”环节教学材料从短文精简到句子,从句子提炼出结构,由难到易;提炼出的话语结构设计可直接运用于产出任务;涉及阅读、口头表达两种语言技能,课堂组织形式有小组内活动、班级内汇报、分享阅读等多种形式,力求体现“精准、渐进和多样性”。

三、反思与建议

为了初步检验本次教材改编效果,改编后的第十二单元内容进行了为期3周、共9课时的课堂教学实践。授课班级共有29名学生,教师使用PPT课件、雨课堂、本校网络教学平台等数字教学媒介,展示教学内容、存储教学材料、收集学生反馈,进行课内外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期间还邀请三位同行外语教师观摩,根据学生和同行教师的反馈意见,笔者认为大学德语POA教学实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一)教学目标:平衡与一体

本次教材改编参考POA理论重新设定了教学目标。改编后的教学材料包含如“简评运动健身项目”“提出健康建议”“思考中德医患关系”“比较中德健康理念异同”等表达,都体现出使学生通过语言学习获得人文情感发展设计意图,以此达到语言认知、语言技能、人文情感三个层面的平衡。

参照POA教学材料评价标准的四个教学目标特点,即“驱动性”“可教性”“细分性”“逻辑性”。显性可见的教学目标,主要以“描述”“简评”“了解”“提出”等行動表述,体现了“细分性”,一位听课教师评价中提到“上课过程每一步分得很细,让我印象深刻”;完整的教学情境体现“逻辑性”,学生对教学情境多次出现“有意义”这样的评价;学生对授课过程评价为“丰富”“清晰”,以情感体验证明了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的“驱动性”“可教性”。

(二)语言技能:全面与适度

教学流程各个环节的教学材料设计充分利用原教材内容,兼顾了各项语言技能。“读”和“听”主要应用于输出驱动和输入促成环节。阅读材料包括课文、教师补充材料和学习者笔记等多种来源,有助于学生适应不同文本;听力理解材料既有标准发音的课文配套音频,又有教师和其他学生的现场口头表达,有助于学生适应语速和语音差异。“说”和“写”作为语言产出形式体现在输入促成环节,覆盖全部子话题,其中“说德语”主要在课上完成,即学即用;有了课上输入驱动,语言和话语结构促成,学生能够课后独立完成小作文。上述四项语言技能,通过难度适宜的教学材料,在POA教学流程中有序而自然地呈现,帮助学生完成语言产出任务。考虑到授课班级语言水平,难度比原教材有所降低。

(三)教学材料:立体与开放

在互联网时代和教材立体化建设背景下,“立体化教材把纸质界面的知识体系延伸至全新的‘互联网+’环境中,创建与学生个体因素相匹配的教学资源体系”,本次教材改编使用同样对“立体化”有所回应。原教材在技术上充分提供了多媒体、多媒介的教学材料。本次改编注重学习情境和生活情境有机融合,学习过程留下学生的个人思考印迹,力求实践POA教学目标的“人文性”内涵,着力把德语学习过程嵌入生活情境。教师使用剪辑软件剪辑视频材料,配以文字及语音讲解,并上传本校自行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互联网环境中学生可以课前预习及课后回放,静态的纸质知识在时空维度得以延伸。

四、结语

新时期社会发展变化对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外语是当前新文科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相关教学研究也应该与时俱进。本次大学德语教材改编探讨了零起点学生第二外语通识课应用POA的可能性。限于篇幅,改编仅涉及一个单元,教材改编与学生语言产出间的关系尚未通过课堂收集的产出任务充分显现,希望未来有更多教学研究以更多实证材料,为大学德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2]文秋芳.“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J].中国外语教育,2017(2):17-23.

[3]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8,32(3):387-400.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教学材料德语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德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interes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拼技能,享丰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似“简”非“简”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