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图书馆实战化转型

2022-07-11 14:49李瑞峰吕晓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5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纸质数据库

李瑞峰 吕晓琳

[摘           要]  图书馆实战化转型是军队院校信息化服务保障实现“为战育人”的重要支撑。综合分析军队院校图书馆实战化转型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实战化转型的短期解决办法与长期远景规划,有望为提升军队院校图书馆的为战服务能力,紧抓信息服务为战鲜明导向,提供有益参考。

[關    键   词]  军队院校;图书馆;实战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5-0145-03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军事训练抓什么?我想就是实战化。”近年来,随着军事训练改革热潮的不断推进,全军紧盯实战开展训练,各级军队开展实战化演训如火如荼[1]。军队院校作为军队人才培养的源头与基地,是推进军队现代化与实战化的重要堡垒。军队院校图书馆作为军校学员重要的知识来源,应积极投身实战化转型,在自我革命中打造更加切合实际、服务实战的知识殿堂[2]。本文综合分析了在军队院校图书馆实战化转型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实战化转型的短期解决办法与长期远景规划,有望为提升军队院校图书馆的为战服务能力,紧抓信息服务为战鲜明导向,提供有益参考。

一、军队院校图书馆实战化转型困境

(一)图书馆纸质书籍资源利用率较低

军队院校图书馆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其内部大量纸质、电子书籍为军校学员的学习提供支撑。在各类信息充斥与更新迭代的背景下,图书馆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然而,从军队院校图书馆的使用情况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学员使用图书馆,是将其作为静雅的自习场所,只有部分学员为查找资料从海量藏书中挑出几本翻阅,这种行为本无偏颇,但其侧面反映出大量纸质书籍资源沦为摆设,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纸质书籍大量“积灰”的事实反映的是大量公共资源的

浪费。

究其原因,过时低效的传统分类体系难辞其咎。传统的查找体系也许适用于一般性的中小型地方图书馆,而在包罗万象又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军队院校图书馆中,这种分类体系精度有限。使用者在查找纸质资料时往往能较快找到大分类,但当面对浩如烟海的相关资料时一时难有所得。这种查找上的不便,直接导致纸质材料使用效率低下,致使越来越多的使用者选择优先使用电子数据库进行资料获取。这使军队院校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浪费,同时也是较多优秀且实用的理论随着承载其的纸质书籍被人忘却积灰,这种因查阅不便导致的信息边缘化现象无疑是不利的。

(二)图书馆数字化资源获取不便

除了海量纸质资料,电子信息数据库也是图书馆的主要资料来源。军队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1)依托现有商业数字资源库,如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对现有的一般性知识进行检索与获取。(2)通过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建立军队院校专业的内部资源数据库。以上两种形式各有利弊,前者依托相对完善的现有通用数据库进行建设,优势在体量较大,从国内外各类期刊论文上获取所需知识,能从内容数量上对军校学员的研学提供较为有利的数据支撑。但专业性有限,由于军队及相关信息所具有的保密性,学员往往难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所需的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在应对一般性学术问题时够用,但在面对军事、指挥等专业性课题与任务时往往是捉襟见肘。由军队院校图书馆自行建立或合作建立的内部数据库虽然有着较强的专业指向性,更能有力地提供切合实战化的内容,但受现有技术水平与建设时间的限制,内部资源库往往体量有限,在知识与细节的涵盖面上仍存有漏洞,未能完成专业知识的“火力覆盖”。这也就导致学员在获取所需时得到的信息相当有限,思维难免为其中的部分观点束缚、局限,失去了实战化所追求的灵活性、全面性。这也意味着现有的“割裂式”数据库使用方式必须做出改变。

(三)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

相对传统的纸质图书资源,数字图书资源具有海量存储、快捷获取等突出特点,其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承载的知识信息呈指数增长趋势,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在“为战育人、立德树人”院校教育方针指导下,综合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在军队院校贯彻执行,这就要求学员对各专业领域知识的渴求度愈发强烈,因此,图书馆已经成为军队院校信息知识传播的核心集散地,高校图书馆不但具备对图书资料快捷与高效整理与保存的主导功能,还应具备信息加工、信息挖掘利用的辅助功能。然而,军队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呈现新老交替的组成模式,既包括具有多年图书管理经验的老馆员,又不断吸纳具有图书馆管理专业特长的新馆员。老馆员由于多年从事图书管理工作,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但受传统的工作方式与思维模式的影响,缺乏基本的信息化素养,无法尽快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特点。

二、军队院校图书馆实战化转型的短期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纸质书籍分类检索系统

受众对知识、资料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为时代所转移。但随着数字化图书资源的发展,纸质资源无人问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查阅相对不便。在知识爆炸、数据膨胀的今天,如果当军队院校的受众需要某个特定知识却难以快速找到对应的书籍、对应的内容时,又怎能说现有的纸质书籍分类查询机制符合实战化要求,经得起实用性考验呢?对此军队院校图书馆可综合军兵种、专业技术、相关理论、实战战例等不同的分类标准,建立一套新的符合读者查阅习惯且贴近实战的纸质书籍查询机制。与此同时也可整合符合保密标准的信息化电子设备提高分类效率和数据查找的准确性。要在更新迭代中确保纸质书籍中的精神养分能被精确输送到战士的头脑中,保障知识体系源于实战、用于实战、高于实战。这套机制的形成不应是闭门造车的过程,需要广泛地听取采纳使用者的建议与意见。只有基于对使用时的客观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对其中知识的全面解读,才能较明确地对其进行有效归类。这种归类的革新也不会就此告一段落,随着军队院校图书馆资源的不断扩充,随着实战要求的不断革新,分类的内容与体系也会随着更新,紧盯实战,走在最前沿。

(二)建立健全数字文献体系

电子数据库是电子图书馆得以发挥效能的基础,实践已经证明:单纯使用商用数据资源库或单纯依靠独立数据库难以在短期内满足现在的实战需求,会造成转型过程中较大的空档期。对此,一方面军队院校图书馆可依照规定积极利用商用、通用数据资源库来满足转型过程中通用性知识的供给。与此同时,积极进行符合保密规定的专业资料的信息化整合,积极扩大内部数据资源库体量以及专业性,确保使用者在使用时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专业信息,且有充足的筛选空间。

(三)拓展文化服务功能

很多情况下,图书馆的利用取决于使用者的主观意愿,而知识无疑是军队实战化的重要资源。军队院校图书馆可通过积极与本院校、基层单位开展合作,通过组织阅读、朗诵、征文等多样化的活动,推动文化入军营,推动营造“学为战,练为战”的积极氛围。通过调动广大军人的学习、阅读积极性,释放军队院校图书馆巨大的文化支撑潜能,让军人在阅读中得到成长和精进,也让军队院校图书馆真正扛起教化、指导、文化支撑的大旗,检验军队院校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水平和基础建设,不断谋求进步。

(四)充分发挥理论研究效能

在向实战化转型的过程中,军队院校图书馆可大胆突破原有的办馆功能,从一个储存知识的场所,变成一个修习新知并加以转换利用的场所。坐拥大量专业性资源的图书馆可积极利用资源对军队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与探讨。当然这个研讨的过程也是和军队院校图书馆本身的转型发展相辅相成。军队院校图书馆的实战化转型过程中,对纸质书籍与数据库的整理和建设必不可少,而整理与建设本身就建立在对这些资料的充分理解与合理利用上。很难想象一个对手上资料缺乏学习与了解的图书馆如何才能构建适合使用者、贴近实战、做到实用的分类归纳体系。对所有资源的了解与整合过程本身即是学习与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军队院校图书馆可在加深对已有知识理解的同时,从过往收获启迪,结合实战,阐发出新的课题。在通过对自身资源的合理利用,不断推进新理论研究得到落实。同时军队院校图书馆也可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军校学员、教员的课题中去。换种思路,不再被动等待,而是积极地参与理论研究、成果转换等,这无疑将推动更多理论走向实战。

三、军队院校图书馆实战化发展前景展望

(一)图书馆功能拓展,要“融合”不要“配合”

在信息化时代,军队院校图书馆构建商用、通用数据库与内部专业数据库相配合的数据库体系并不是终点。5G时代意味着一个高度互联互通的世界即将或已然形成,作战样式的全面化与立体化趋势愈发明显,军队院校图书馆自然紧随潮流。单纯的、割裂式的配合也许能完成图书馆实战化转型过程中的平稳过渡,但难以应对未来的实战化新标准。故军队院校图书馆应适当加大人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投入,将现有的通用电子图书馆与内部专业数据库进行有机融合,确保当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再需要烦琐地切换搜索网站,只需在新整合的数据库中搜索即可依规获得从外部到内部、从通用的专业到全方位资料参考和指导。

(二)馆藏信息更新,要“随战常新”,不要“墨守陈息”

纸质、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合固然重要,但在信息迭代、新知迭起的今天,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维护不容忽视。实践表明,军队内部相当一部分数据库由于交接不当、疏于管理等处于半“停摆”状态,一些资料的内容已被删除,外链却仍残余在网站上。有些资源库上的内容完全依赖个别人员的有限更新,内容老旧,脱离实际。更有甚者常年不更新、维护,造成数据库成为积满无用老旧数据“蜘蛛网”的空壳,这无疑脱离了掌握时兴信息、技术的实战化需求。针对这种现象,军队院校图书馆需建立专人负责的维护更新制度,定期对内部资源进行更新维护,删去重复、失效信息,填补数据库漏洞,真正做到“随战常新”,让使用者能真正获取具有时效性的有效资源。

(三)电子信息存储,要“守红线”,不要“触底线”

军队院校图书馆具有特殊性,所接触、储存的内容具有保密性。保密性是实战化的客观需求,也是军队院校图书馆开展工作的固有标准。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军队院校图书馆应严守保密这根红线,严格执行保密规章制度。特别是在部分专业内容的处理上,纸质内部资料、文献需按时登记点验,避免出现资料缺失,造成泄密事件。电子数据库应设立防火墙,定期检查维护,按照相关规定限制部分资料的浏览下载,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警惕病毒、木马的入侵。同时,考虑军队院校的特殊性,对于政治敏锐性读物,或者涉及敏感性政治人物的著作、文献,也应做到及时清理,严守政治底线。

四、结语

现今,军队院校图书馆面临着纸質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化建设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实战化将是军队院校图书馆为之努力的方向,它也从客观上要求军队院校图书馆对诸如纸质图书分类查询机制、信息化资源整合管理机制做出实质性的转变。而军队院校图书馆向实战化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要通过逐步的嬗变使使用者在转型的过程中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不会出现图书馆功能断层、失效等情况。另一方面转型应做到紧凑有序,在保证转型成效的同时加快转型速度。时不我待,面对飞速变化的世界与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军队院校图书馆的“实战化”转型势必将成为一场广大工作者和时间赛跑的追逐。在这样的追逐过程中,军队院校图书馆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自我革新,在实战化大道上奔驰的同时,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出知识的无穷力量。

参考文献:

[1]史芸,陈祥斌,张亮,等.关于推进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的思考[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6,18(6):61-65.

[2]赵阳.国防改革背景下的军校图书馆转型问题初探:以海军工程大学勤务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6):39-42.

[3]张世英,陈昌林.军队院校图书馆科学发展策略思考[A].军队院校图书馆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156-162.

[4]刘文云,刘肖霞.大学图书馆边缘化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1):45-49.

[5]田洪彦.军队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工作报告[J].中国军事教育,2010(1):78-80.

[6]吴华.军事文献信息资源工程建设论集[M].北 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7]曲歌.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1):31-32.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纸质数据库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部队评价机制探析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26所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1.2万名
电子疲劳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