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校图书馆关于课程思政的活动设计

2022-07-11 14:49祁瑞易静任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5期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思政

祁瑞 易静 任婕

[摘           要]  基于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开展医学高校阅读及推广活动研究,探索国内高校图书馆如何以优质共享的资源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以务实的服务态度及有效的推广活动纵深推动高校思政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建设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关    键   词]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阅读推广;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5-0163-03

一、医学高校图书馆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当今时代医学生的使命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中提到“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这就表明了医学院校越来越被重视,医学生越来越被时代所需要。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关于要全力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容,“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因此思政培养不仅是“新医科”教育理念的要求,更是服务于“健康中国”的时代使命。

(二)“大思政”背景下育人格局的要求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语出《朱舜水集·劝兴》,其内涵表明思政建设始终在大学生课程安排和培育人才中处于重要地位,这一点在医学院校尤其明显,其思政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队伍人才建设。《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本身具有人文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而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不仅有医学特色课程思政的资源,同时也具备多学科互相融合的活动推广环境。

(三)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需要

目前高校“互联网+”教育模式不断兴起,“延迟开学”“离校不离学”等突发情况趋于常态化管理,都带动着深层次、高质量、智能化的教育变革,推进着课程思政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不断赋能平安、卫生、健康、绿色、文明的高校校园建设,促使“互联网+”与思政教育活动有效融合,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服务转型。根据2022年3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对近三年来我国贯彻落实学校思政理论成效的报告,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参与思政“金课”人数逐渐增多,思政教师队伍也逐渐庞大,但是思政建设的资源和平台问题亟须进一步提升。因此医学院校图书馆应该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首选之地,发挥集资源、空间、服务三位一体的特点,丰富人文活动内容,改变培养方法。

二、医学高校图书馆关于课程思政的活动设计原则

(一)基础性

阅读推广属于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在医学院校的阅读推广活动设计中,主要从三个层次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素质、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医学人文,这些不仅符合医学生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同时通过阅读活动周期性去积累和沉淀,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科学性

回归高校阅读推广的本质,探索医学的人文呼唤,就要遵循医学生的学习轨迹、日常安排、关注热点等。通过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确定医学生的阅读偏好,从而确定活动设计的主题;通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中借阅、到馆等情况确定活动的具体安排,从而打造人性化的培养体系。

(三)实用性

“阅读推广”不是空头支票,在注重形式及实施过程的同时,更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和质量。设计的课程思政内容要讲究实用性,一是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各学院的学科服务内容,并与各社团及学生组织开展合作;二是将多学科融合的理念融入课程思政的培养过程中,增加医学生“叙事医学”的能力,使得“新医科”教育取得育人实效。

三、医学高校图书馆关于课程思政的活动设计主体

(一)图书馆读者服务部门独立设计

图书馆建立“思政建设”活动专门小组,隶属于本馆读者服务部门,设定专职人员策划活动。这样的参与主体对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图情素养,同时要其了解医学生思政教育内容,这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思政活动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图书馆与校内相关部门合作设计

思政课程建设是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等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思政工作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与这些部门合作,有助于打造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有助于形成育人合力的局面,有助于强强联合提升影响力。

(三)图书馆与学生社团合作设计

该模式以图书馆为主导,学生社团合作共同完成。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思政活动参与的主体是学生本体,坚持“学生为本”原则,给予参与学生一定的成就感和存在感是活动设计的不竭动力;二是根据每次活动的具体内容,联系相关学生社团如心理协会、美术协会、音乐协会、书法协会等,合力设计、合力宣传、合力参与则提升了思政活动的整体水平。

四、医学高校图书馆关于课程思政的活动内容

根據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内容重点,结合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凸显医学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活动重点设计内容包括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教育等。

(一)“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是贯穿思政课程的一条主线,传承红色文化,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营造校园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图书馆设计活动时,要将党史教育学习和“红医”精神相结合,培养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目前来看,各大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主要媒介平台,用于发布资讯、宣传活动、扩大影响力等,笔者则通过浏览国内医学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如表1(见文末)所示,回访时间段为2021年全年。筛选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方面活动周期时间长、宣传力度大、活动效果好的代表性院校,包括广州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六所院校。其活动类型大概分为图书推荐、数据库宣传、知识答题、诗歌朗诵、真人图书馆等,活动时间跨越整个学年,即符合阅读周期性的精准引导,也凸显了“党史教育活动”的创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

对医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也是仁心仁术医德践行的表现。医学是人类情感和人性的表达,医学工作者要有好的人品与人格,要有爱心、懂人情、明事理,要能体会“性命相托”的凝重,因此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有必要的。

此主题活动被纳入医学生道德教育的总规划中,高校图书馆以“引领型”阅读推广为主。以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在十一国庆节期间,推出“医学大家”风范展。首先,通过图片展介绍我国医学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大家”事迹,如裘法祖、吴阶平、林巧稚、黄家驷等,以医学大家引领医学生的家国情怀,深化爱国信仰。其次,通过影像活动,选择关于“红医”精神相关纪录片,如《共和国医者》《手术两百年》等,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最后,通过推广中国医学史上名医大家所著书籍及馆内珍藏的珍贵资料,进行精准阅读,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的赤诚医学人文情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

课程思政活动中融合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也有利于提升高校师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对于医学生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用在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职业道德。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比如,中医历史地位在不断提升,也不断被加入新的阐释和理解并延续下来,以中医相关经典阅读设计活动为例,可以成为医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的良好“助推器”。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大众性。医学生普遍学业压力繁重,精准的阅读推广往往颇具成效。而经典易被接受例如所熟知的作品,都可以成为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阅读首选。最后,经典具有“珍古典重基础”的特征。强调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经典著作往往被誉为真正的中国学术之源,其解读和研究任重而道远。如《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真实不虚的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可作为必读之书进行推广。

(四)“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主题活动

近年来,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医生的职业精神建设,明确强调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的提高为核心,注重职业素养考核。《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界定了医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中强调了敬业精神,这是以往要求中所空缺的。而我国医学生学业压力较重,学历要求较高,培养周期性也较长,因此设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图书馆为阵地,将系列职业素养活动嵌入教育教学计划当中。

例如,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开展“医学人文沙龙”,定期开展人文系列讲座,主要针对医学伦理、医学人文、职业精神等开展讨论,并融合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将医学之美和医学之善得以彰显,很好地培养了医学生职业生涯中的“叙事医学”的能力,将思政建设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医学高校图书馆关于课程思政的活动设计保障

(一)丰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馆藏资源

丰富医学高校图书馆关于“医学人文”的书籍、杂志、报纸等馆藏资源,同时在数字图书馆中加强引进学术资源、电子图书、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的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如国际教育系列全文专题库、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课程数据库等。

(二)打造課程思政建设的图书馆空间支持

高校图书馆要提供学习支持的空间,满足课程思政活动的开展,如影像资料观影区、医学人文书展专题区、党史学习室、创客交流空间等。以医学生的需要为导向,优化新型的学习空间布局,打造特色学科服务的空间支持。

(三)提升图书馆思政建设的馆员队伍素质

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提升“思政建设”设计组的整体水平,不仅将“思政建设”相关活动作为图书馆的基本日常工作,还要在医学高校打造成育人品牌。参与设计的馆员要不断挖掘医学生思政教育的活动空缺,不断提升活动时效性,多元化、跨学科、全视角地设计活动。

参考文献:

[1]张静.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与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导刊,2022,7(2):10-14.

[2]彭焕卜,谢志昆,奚艳妮,等.后疫情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5):108-112.

[3]王余光.阅读,与经典同行[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2:23.

[4]王丹.加拿大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研究及启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40(2):138-145.

[5]付少杰.后疫情时代医学类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4):3-5.

[6]贾婀娜,贾潇潇,姚琳.“健康中国”背景下全科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0(1):1-4,9.

[7]王彧,尹梅,赵南,等.从文献的视角看医学人文教育的实现路径[J].中国医学人文,2018,4(12):14-16.

[8]徐文静,彭立伟.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2,41(2):103-111,127.

[9]马捷,赵天缘,田园,等.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吉林大学图情档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与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11-21.

[10]杨昌斌.阅读推广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5):81-84.

[11]鲁曼,郑志杰.全球化背景下医学生培养基本要求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1,41(5):425-428.

[12]袁宇清,欧瑶,张咏欣,等.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现实审视及其培育路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4):70-71.

[13]钟萍.“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建设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9):64-66.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医学生医学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