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2022-07-11 08:40赵满达何孟莲孙得发白玛央珍嘎玛玉珍次旦欧珠央金拉姆次顿珠
中国饲料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月龄霍尔增量

赵满达,何孟莲,孙得发,邓 兵,拉 普,白玛央珍,嘎玛玉珍,次旦欧珠,央金拉姆,次顿珠*

(1.山东畜牧业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2.日喀则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藏日喀则 857000;3.日喀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日喀则 857000)

霍尔巴羊具有体型大、产肉多、肉质鲜美、耐粗饲、耐寒、耐旱、肉质鲜美、肉膻味小等特点,是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地方品种羊之一。随着日喀则市羊产业发展,养殖理念落后和养殖模式认识误区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主要误区是舍饲养殖会降低羊肉营养价值和风味。本试验以3 月龄断奶霍尔巴羊为样本,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掌握断奶后霍尔巴羊生长发育规律,为当地羊产业下一步发展理念的转变和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体重(11.00±3.00)kg 的3 月龄断奶健康霍尔巴羊60只,随机分成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30 只,打耳标,每组分3 个重复,每个重复10 只,舍饲组3 个重复分栏饲养。预试期7 d,正试期21 周,试验在日喀则市萨嘎县昌果乡昌果村养羊合作社实施。

1.2 试验动物的管理

1.2.1 放牧组试验动物管理 30 只试验羊放牧饲养,饲粮来源于天然牧场,8 月份从实验牧场选取3 个点,随机采样检测牧草营养成分结果见表1。

1.2.2 舍饲组试验动物的管理 分栏饲养,自由采食。每天10 :00 和15 :00 各饲喂1 次,20 :00 回收剩料,计算采食量,饲粮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体重、体尺测量 预试期第2、3 天连续称取体重、测量体尺(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两天的平均数为实际测量指标,以后用同样方法每周测量1 次,直至试验结束。

1.4 试验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2007 和SPSS 22 统计软件数理统计学分析(方差分析),P<0.05 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生长发育指标增量的影响

2.1.1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体重增量的影响 由表2 可知,试验21 周后,舍饲组试验羊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 <0.05)。其中前6 周放牧组和舍饲组增重差异不显著(P >0.05),前13 周舍饲组增重显著高于放牧组(P <0.05)。

2.1.2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体尺增量的影响

由表2 可知,试验前13 周和21 周舍饲组体尺增量均显著大于放牧组(P <0.05)。其中前6 周体尺增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舍饲组体长、管围和胸围增量显著大于放牧组(P <0.05),体高增量差异不显著(P >0.05)。

表2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生长发育指标增量的影响

2.2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生长发育指标阶段性增量的影响

2.2.1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体重阶段性增量的影响 由表3 可知,放牧组Ⅰ阶段(1 ~6周)体重增量显著大于Ⅱ阶段(7 ~13 周)和Ⅲ阶段(14 ~21 周)(P <0.05)。放牧组Ⅱ阶段体重增量显著大于Ⅲ阶段(P <0.05);舍饲组Ⅰ阶段与Ⅱ阶段体重增量差异不显著(P >0.05),舍饲组Ⅲ阶段体重增量显著大于Ⅰ阶段、Ⅱ阶段(P <0.05)。

2.2.2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体尺阶段性增量的影响 由表3 可知,放牧组Ⅰ阶段体高、体长增量显著大于Ⅱ阶段(P <0.05),胸围增量显著小于Ⅱ阶段周(P <0.05)。放牧组Ⅰ阶段管围增量显著小于Ⅲ阶段(P <0.05)。放牧组Ⅱ阶段体高、体长和管围增量显著小于Ⅲ阶段(P <0.05),胸围增量显著大于Ⅲ阶段(P <0.05)。舍饲组Ⅰ阶段体高、体长和管围增量显著大于Ⅱ阶段、Ⅲ阶段(P <0.05),胸围增量显著小于Ⅲ阶段(P <0.05)。舍饲组Ⅱ阶段体高增量显著大于Ⅲ阶段(P <0.05)。

表3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生产指标阶段性增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生长发育指标增量的影响

3.1.1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体重增量的影响

育肥期增重和日增重是评价育肥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养殖模式、饲养管理技术、饲粮营养水平等密切相关。王彩莲等(2018)报道,冷季给藏羊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与日增重正相关。本试验中舍饲组育肥期增重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放牧组,说明:(1)舍饲组羊通过人工给料可获得充足的营养,体重增长较快,8 个月龄霍尔巴羊能达到出栏体重。放牧组藏羊从天然牧场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体重增长较慢;(2)两组前6 周体重增量差异不显著,可能是因为舍饲试验羊从放牧状态转变为舍饲养殖,正处于适应期,养殖模式影响不显著。随着对养殖模式的适应,6 周后体现出舍饲养殖藏羊的体增重优势。

3.1.2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体尺增量的影响

体尺性状能反应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通过体尺测量可估测体重、研究品种特征和挖掘生产潜能,体尺增量与品种、养殖模式、营养水平等密切相关。刘汉丽等(2019)报道,藏羊采取“放牧+ 补饲”养殖模式可显著提高体尺增量。本试验说明,舍饲组羊只通过饲粮获得相对平衡、充足的营养,腿骨、脊椎骨、构成胸廓的骨骼(主要是肋骨)和管骨生长发育正常。放牧组羊只因受到季节、气候、饲草种类和放牧技术的影响,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不平衡,结果影响了腿骨、脊椎骨、构成胸廓骨骼和管骨的生长发育,体尺增长缓慢。

3.2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生长发育指标阶段性增量的影响

3.2.1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体重阶段性增

量的影响 体重阶段性增量是指特定的某一或多个生长阶段的增重,反映特定营养水平下该动物的体重变化规律。张军霞等(2021)报道,高原型藏羊体重增长拐点为12 kg 左右,4 ~6 月龄时体重增重快。蒲小剑等(2017)报道,区欧拉型藏羊7 月龄前增重快,7 ~14 月龄变慢,15 ~18月龄又开始加快。其中,2 ~4 月龄体重增加最快。本试验中放牧组和舍饲组阶段性增量结果差异很大,放牧组羊体重增量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可能是试验羊体型变大所需营养物质(蛋白质、糖、脂肪)越来越多,单一的在天然牧场采食已无法满足身体生长所需的蛋白质、糖和脂肪等,因此,体重增量越来越小。舍饲组体重增量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舍饲组藏羊通过配合日粮能获得充足、平衡的营养,霍尔巴羊的体重增长规律未受影响,在试验期内,体重增长越来越快,其中Ⅲ阶段为最快阶段。

3.2.2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体尺阶段性增量的影响 通过测量体尺阶段性增量,了解其动态生长过程,可预测生长规律。马朝银等(2019)报道,藏羊在0 ~6 月龄时,不同性别间体重、体尺增长均无显著差异,体重的时间拐点为1.52 月龄,体尺的生长拐点为0.23 ~0. 27 月龄。毛爱华等(2017)报道,4 月龄前公母羔羊生长发育迅速,5 月龄开始羔羊生长发育开始变缓。本试验中放牧组和舍饲组体高、体长和管围的增量出现一定差异,放牧组体尺阶段性增量数据显示,体高、体长增量Ⅲ阶段>Ⅰ阶段>Ⅱ阶段,胸围增量Ⅱ阶段>Ⅰ阶段>Ⅲ阶段,管围增量Ⅲ阶段>Ⅱ阶段>Ⅰ阶段。可看出,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能是放牧条件下试验羊只每天摄入的饲草种类及用量都有所不同,因此,生长变得不规律、不均衡。舍饲组体尺阶段性增量数据显示,体高、体长和管围增量Ⅰ阶段>Ⅲ阶段>Ⅱ阶段,胸围增量Ⅱ阶段>Ⅰ阶段>Ⅲ阶段。可看出,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出现明显的规律性,出现不对称“V”字型曲线,可能是试验羊只每天摄入均衡、充足的营养,充分体现了本有的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性状(体重、体尺)是肉羊生产的基础性状,亦为衡量肉羊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定期称重和测量体尺的方法计算家畜不同时期的累积生长、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率,并通过绘制变化曲线来研究动物生长发育状况。张年等(2013)报道,分析肉羊生长曲线可知,不仅可以了解其动态生长过程,预测生长规律,还可以指导饲养管理,提高选育效果。本试验为掌握霍尔巴羊生长发育规律,对试验羊的体重、体尺进行定期检测。结果发现,霍尔巴羊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体尺变化出现不对称“V”字型曲线,即Ⅰ阶段>Ⅲ阶段>Ⅱ阶段;体重变化出现越来越大的现象,即Ⅲ阶段>Ⅱ阶段>Ⅰ阶段。

4 结论

(1)舍饲养殖显著提高霍尔巴羊生长性能;(2)舍饲养殖霍尔巴羊Ⅲ阶段增重较快;(3)3月龄断奶后的霍尔巴羊生长发育有一定规律性,体尺变化出现不对称“V”字型曲线,体重变化呈现越来越大的现象。21 周结束后是否存在其他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月龄霍尔增量
初产月龄对奶牛泌乳性能及长寿性的影响分析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导弹增量式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设计
研发信息的增量披露能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吗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双重性格的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特大城市快递垃圾增量占垃圾增量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