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政治文本翻译特征研究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为例

2022-07-12 01:21郭宁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3期

郭宁远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9)

1 研究背景

2021年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回顾并总结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历程,肯定了这一成就的取得对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白皮书”事实丰富,数据翔实,阐述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向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因此,“白皮书”的外译对于传递中国声音、传达中国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我国打造属于自己的人权话语体系,向世界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国和世界人权事业的重要意义,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1]。

2 文献综述

语料库语言学是一种以真实情况中所使用的语言事实为研究材料,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探索语言、交际和语言学习规律的学科分支[2]。 将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引入翻译学研究中的第一人是Mona Baker,她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翻译的普遍特征(universal features of translation):(1)显化(explicitation)程度提高;(2)消歧(disambiguation)和简化(simplification)倾向;(3)语法规范化(grammaticality);(4)避免原文中的重复现象;(5)凸显目标语语言特征;(6)某些语言特征呈现特定类型的分布。 此后,国内的杨惠中、胡开宝、王克非等分别出版专著,详细系统地介绍了语料库翻译学的定义、建设与应用。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主要分为翻译语言特征研究(翻译共性)、译者风格研究、翻译规范、翻译实践四大类,而对于政治类文本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大多聚焦于其语言特征研究。陈建生、崔亚妮利用语料库方法对《政府工作报告》 英译本的词汇特征进行研究,通过与美国《国情咨文》对比,发现《报告》英译本具有文体正式、词汇密度高、信息量大等特点[3-4]。 钱多秀、矫玉洁以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为例,将语料库方法应用到政治文本翻译的评析中,发现该《白皮书》具有词汇密度低、实意词占比大、名词化现象显著、无主句添加主语等特点[5-6]。 熊兵以语料库为基础,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英译版的词汇特征及翻译进行了分析,为政论文本的汉英翻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7]。对于“小康社会”和“人权”相关白皮书英译本,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并不多见。此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 也是中国政府最近发表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份白皮书,对其英译本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 研究方法

首先,笔者在中国政府网(www.gov.cn)下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全文及其英译版再将原文和译文导入ABBYY Aligner中以段落为单位对齐,制作成双语平行语料库以备后续检索。

将“白皮书”中文版和英文版进行分词、标注等处理后,分别导入Wordsmith 进行语料分析,分别得出高频词表数据,以便对两种语料进行比较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笔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英汉两版“白皮书”的词频、关键词、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中英两版“白皮书”语言特色和翻译特点。

4 词汇特征与翻译特征分析

笔者使用SCWS 简易中文分词系统(http://www.xunsearch.com/scws/demo/v48.php) 对中文语料去除标点,分词,并标注词性。 将处理过的中文语料导入wordsmith,同时导入停用词表,得出中文语料词汇表(WordList),并按词汇出现的频率进行排序,提取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前二十位的实词。 将英文版“白皮书”中具有干扰性的符号、数字删除后,使用Tree-Taggei' Cloud (https://copa-trad.ufsc.br/#tree-taggeicloud)进行标注,导入wordsmith,得出中英两版白皮书高频词(见表1)。

表1 中英“白皮书”高频实词表

表格显示,“白皮书” 中高频出现的名词有“发展”“人权”“人民”“农村”等;动词有“保障”“发展”“建成”“实施”“实现”等;形容词或副词有“全国”“全面”“不断”等。其中,名词中,除常用作主语或形容词的“中国”外,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人权”“人民”“农村”,表明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和人权事业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人权保障工作的重点。动词中,“保障”的出现频率最高,表明我国的人权事业把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是“发展”,表明发展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人权事业的最大动力[8]。 表示具体行动的动词频繁出现,展现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人权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形容词和副词中,“全国”“全面”频繁出现,旨在强调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体现全面小康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特点。

而在以英文版“白皮书”为语料得出的词表中,出现频率排在前二十的为实词,与中文版词表存在一定差异。表格显示,英文版“白皮书”中高频出现的名词有“China”(中国)、“people”(人民)、“rights”(权利)、“law”(法律)、“education”(教育)等,形容词有“all”(全面的、全部的)、“rural”(农村的)、“poor”(贫困的)、“medical”(医疗的)等,导入停用词后,高频出现的实词中没有出现动词[9]。

由以上信息可以发现,中英“白皮书”中高频出现的实词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经过对比发现,英文版“白皮书”中高频出现的实词表达的意义更为具体,在“形容词或副词”部分的表现较为突出。在中文版高频词表中,形容词多为对修饰对象的抽象描述,如“全面”“全国”等;而在英文版高频词表中,形容词多涉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个具体方面,如“rural”“poor”“medical”“judicial”“ethnic”等,这些词直观展示且基本覆盖了全文内容的各个部分,展现出“白皮书”英译版比中文版更为具体化的风格。

(2)中文版“白皮书”高频出现的实词中动词占有较大比例,“保障”一词高居榜首,而英文版“白皮书”,没有实意动词进入出现频率前二十的实词表,说明在“白皮书”的翻译过程中存在动词名词化的倾向。

(3)与中文版“白皮书”相比,英文版“白皮书”中“humanrights”“law”等词汇出现频率较高,而“小康社会”“发展”“保障” 等词汇出现频率较少。 中文版“白皮书”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国特色词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正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权观,即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而“白皮书”英译本通过使用一些西方人重视的概念和话题,来解释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这样既可以帮助英语读者理解中国的人权理念和“小康社会”的概念,也能丰富“人权(humanrights)”的内涵,在其中融入中国的理念和智慧。

(4)与中文版“白皮书”相比,英文版“白皮书”中表示动作主体的“China”“government”等词出现的频率较高,经过查找对应语句发现,这一现象主要来源于为无主句添加主语的翻译方法。

5 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的英译有以下特点:(1)忠实于原文,保留原文严肃、正式的语体风格;(2)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易于理解;(3)将动词名词化以彰显英语语言特点;(4)倾向使用为原文无主句添加主语的翻译方法;(5)适当借用西方话语体系中的概念解释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帮助英语读者理解中国的人权理念和“小康社会”的内涵,并赋予此类概念更为丰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