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石龙山东汉摩崖石刻考古调查简报

2022-07-12 03:11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石龙摩崖石刻

□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石龙山东汉摩崖石刻, 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胡庙乡肖湾村南的石龙山山顶上,东距市区16 千米。(图1)2011 年年初,摄影师叶辛卯先生到山上采风时偶然发现了摩崖石刻, 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到实地开展调查、保护(图2)。 该石刻为纪年性石刻, 是目前河南省境内发现的保存相对完好的东汉时期官方摩崖石刻孤品[1],为研究东汉时期的政治、文化、书法艺术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图1 石龙山东汉摩崖石刻位置示意图

图2 三维建模数据信息现场采集

一、地理人文环境

石龙山地处伏牛山脉与黄淮平原过渡带,为伏牛山余脉的延伸,海拔365 米,山的北麓有一条白色的石英岩矿带, 远观似一条白色石龙潜入深渊,故该山被称为石龙山。 无独有偶,在其山下有一汪清潭,当地有个古老的传说,一旦石龙饮着潭水,天必降大雨。 在当地人心目中,石龙山就是他们的神山。摩崖石刻凿刻在石龙的尾部,是镇锁石龙的符咒,以保佑当地民众富庶安康。

二、石刻形制及内容

(一)形制

摩崖石刻凿刻于山顶一块约5 米×3 米的巨型岩石北侧,石质为长石石英岩,质地坚硬,细腻光滑,石刻距地表约1.3 米,刻石立面向内倾斜约15 度。

摩崖石刻平面略呈方形, 环周界以单线阴刻边框, 并饰汉代流行的四角四出卷云纹, 上边框62 厘米,底框65 厘米,左边框50 厘米,右边框52厘米,每个字长度、宽度2~3.5 厘米,字距、行距均约1 厘米,行列规整有度。 刻面有数道绺裂,右上角有裂隙一道,将第4 行“牲”、第3 行“雨”、第2行“房”、第1 行“七”字贯穿裂损,第2 行“平”字因不规则绺裂而残损, 第3 行 “山”“为”“民”“谒”“福”有一道纵向不规则裂痕,第5 行“骘”字下端崩裂剥落,第7、8 行第3 字“国”“舆”2 字间及第8行“省”字裂隙崩裂剥落残损,第11、12、13 行之间有一条“Z”字形纵向绺裂,几乎贯穿石刻,第11 行第3、4 字及“鄙”字裂隙剥落残损,第12 行第1 字裂痕有残损。

石刻文字凡16 列,满列13 字;前12 列,每列13 字;第13 列2 字;第14、15 列各13 字;第16列11 字,共195 字。 (图3)

图3 驻马店石龙山东汉摩崖石刻本体及拓片

(二)内容

摩崖石刻铭文如下:

惟永初七年十二月有闰六日戊戌。 吴房长平阴张汜,字春孙,以诏请雨。 洁斋诣山,为民谒福。敬香充牲,稽首震恪。上天荒远,款允不达。乃骘田岳,造灵作乐。 天监闵照,玄云骈错。 觚胙未终,甘雨漯落。 庶卉咸茂,国赖宁乐。 惟精之感,厥应孔遬。 时与主薄(簿)巍亲□余官属,攀兀登峻,壹慨再息。 晏臻兹坐,劬劳备极。 余来良难,君亦歉渴。率土之宾(滨),此□胡□。钦记鄙辞,以征百福。唯远既哀,殖我稼穑。 国殷民考,盖如斯石。

乱曰:登斯岳兮望旋机,三光雾兮雪徽徽,降我穑兮育英芝,国赖宁兮福崇崔,永如山兮靡时。

内容释读如下:

1.“永初七年”。 查阅历史年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永初年号的有两位皇帝:一是东汉安帝刘祜,计7 年(公元107—113 年)。 一是南朝宋武帝刘裕,计3 年(公元420—422 年)。因此,摩崖石刻的“永初七年”应为东汉安帝永初七年。 此次请雨活动发生于东汉永初七年闰十二月初六, 此时已是公元114 年1 月29 日。

2.“吴房长平阴张汜”。 “吴房”,春秋为房国,楚灵王并其地,封吴王阖闾弟夫概于此,称吴房,其地望有二, 一处是位于河南驻马店遂平县城关的吴房故城[2],另一处是位于河南驻马店遂平县西南20 千米的文城故城[3]213,两地均曾作为吴房县治,只是时代有早晚而已。 西汉置吴房(治今河南驻马店遂平县西南文城村)、灈阳(治今河南驻马店遂平县城)二县,属汝南郡。 东汉、三国魏、西晋因之。 南朝宋废吴房县。 北魏于吴房故城置遂宁县,属襄城郡。 北齐废灈阳县入遂宁县。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 年)复置吴房县(治今遂平县),属汝南郡。唐贞观元年(公元627 年)废吴房县,贞观八年(公元634 年)再置。由此看来,遂平县城关的吴房故城为隋大业二年(公元606 年)复置的吴房,文城故城则是东汉时期的吴房。

“长”,官名。《后汉书·百官志五》记载:“每县、邑、道,大者置令一人,千石;其次置长,四百石;小者置长,三百石。 ”[4]3622故宫博物院藏有“吴房长印”一枚,铜铸,方形,鼻纽。 印文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吴房长印”四字,印面2.3 厘米×2.3 厘米,通高2.4 厘米。

“平阴”,地望有二。 一处在河南洛阳市孟津区, 故城在黄河南岸,《后汉书·郡国志》“河南尹”下有“平阴,谷城瀍水出”[4]3390的记载。 另一处在山东济南市郊,因地处古济水之阴,故名“平阴”,东汉属兖州部济北国,隋大业二年(公元606 年)在此设平阴县[3]252-253,石刻中“吴房长张汜”应为平阴(今河南洛阳市孟津区)人。吴房长张汜未见其传。

3.“以诏请雨”。 祈雨是古代重要的祭祀与礼仪活动,通过丰盛的祭品、壮观的舞乐、肃穆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中央到郡县以及百姓祭祀均为重要而严肃的活动, 地方郡县祈雨是视天气情况进行的,在特殊情况下,如大旱等引起中央注意, 则由皇帝下诏举行,《后汉书·孝安帝纪》载:永初七年(公元113 年),郡国十八地震,蝗虫飞过洛阳,灾异蜂起。安帝刘祜下诏为九地饥民调粮赈灾。 “五月庚子,京师大雩。 ”[4]219石刻“以诏请雨”,应指“大雩”后,安帝对各郡下达过为民请雨之类的命令或文告。

4.“造灵作乐”。 造灵,应是指制作龙或雨神的形象,先秦时期,已有龙能降雨的思想,如殷商时期的祈雨有舞、衩、忞三种祭神仪式。 舞即唱歌跳舞,向天呼号祈求下雨;衩即祭祀求雨;忞即以焚人或曝人的方式求雨。因此祈雨有舞有乐,其目的是借助舞蹈并依赖巫术力量增强祈雨效果,“舞雩”是祈雨祭祀活动舞蹈的专用名称,现代的“舞龙”民俗活动,应该是从中演化过来的。

5.“觚胙未终”。 “觚”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载:“执觞觚杯豆而不醉。”这里引申为美酒。“胙”祭祀祈福用的肉,《左传·僖公九年》载:“王使宰孔赐齐侯胙。 ”这里引申为丰盛的祭品。

6.“时与主薄(簿)巍亲□余官属”。 “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 古代常把官名写在前, 姓写在后,以示尊重。

通过对石刻铭文的释读, 可知东汉永初七年闰十二月初六(公元114 年1 月29 日),吴房长张汜恭敬诚心,净心斋戒,为民请雨,由于担心上天高远,诚意无法上达,就和主簿巍亲率领众官艰难跋涉,千辛万苦,攀登上高耸陡峭的山崖,靠近上天来陈设礼乐,摆设祭祀酒肉,上天监察到民意,十分怜悯,瞬间乌云密布。祭祀的酒肉还没享用完毕,甘雨已经降下,植物一下子都变得丰茂起来,而民众赖此获得安宁,于是用拙劣的文辞恭敬地记下整个过程,用来铭记上天的赐予,结尾用楚辞之一体,表达为民谒福的愿望和对国泰民安的期盼。

三、摩崖石刻的价值

经过东周时期的长期战乱, 到秦汉时期出现大一统的局面, 汉代社会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和相对稳定的发展,从武帝开始,进入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同时也迎来了石刻历史的一个高峰期,在中国书法史上虽然存世的东汉著名摩崖石刻屈指可数, 但它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却重要而深远。 该时期石刻大都是因事而作,依石而成。 凿刻的铭文内容多为记载祭祀、 礼仪活动或与重大惠民工程的竣工有关的颂词。

东汉时期有明确纪年的刻石颂词较为少见,除此处发现外,陕西褒城有4 品,分别为永平六年(公元63 年)《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建和二年(公元148 年)《石门颂》、永寿元年(公元155年)《李君通阁道记》 和熹平二年 (公元173 年)《司隶校尉杨淮表记》;陕西略阳有1 品,为建宁五年(公元172 年)《析里桥郙阁颂》;甘肃成县有1 品,建宁四年(公元171 年)《西狭颂》[1]。 与之相比较,石龙山摩崖石刻是国内目前发现的较早的摩崖石刻。

石龙山摩崖石刻的刻石水平精湛,为单线阴刻,线条舒展自如,松而不散,刚柔相济,正如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呈现出稳重与苍劲之感,篇幅严整,行间字句相向,仔细观察石面未发现界格凿痕,有可能当时书丹时用墨或朱砂界线,后因年久陨灭。

从石龙山摩崖石刻刻文内容解析可以看出,此次活动,为“以诏请雨”的祭祀活动,是典型的官方摩崖刻石, 可以对该时期关于自然灾害的文献记载起到补遗和印证作用;文中从“洁斋诣山”“敬香充牲”到“乃骘田岳”“造灵作乐”再现了当时祭祀祈雨的过程, 是了解东汉祭祀风俗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吴房长张汜、巍主簿及余官属史书中未见记载,如果没有摩崖石刻的记载,这些将永远湮没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之中, 同时也彰显了石龙山摩崖石刻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石龙山摩崖石刻内容是一篇东汉时期的记事完整的昭告记叙文章,章法句式完整严密,不仅有中原大汉文化豪迈奔放之气, 而且文风上受南方荆楚文化影响极深, 存留了楚系文脉的清丽典雅之风,作者具有很高的文学修为,彰显汉代官员士族的儒家气质,这不仅在书法史上罕见,而且在秦汉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四、结语

石龙山东汉摩崖石刻,凿刻于东汉永初七年闰十二月初六(公元114 年1 月29 日),是国内目前发现的东汉时期较早的摩崖石刻。整体遗存保存相对完好,虽是小品,但是一气呵成,布字匀称,章法丰满,行文摇曳纵达,淳正不饰,规整一体。 其书法古朴野逸,以清朗淳古见胜,文质相兼,风仪优雅,令人叹赏,补充丰富了汉代书法的风格类型。 石刻记录了以诏请雨的祭祀活动场景,是典型的官方摩崖石刻,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篇优美完整的颂词,这不仅在书法史上罕见,而且在秦汉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为研究东汉时期的历史、文学、气象、地理、制度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本次调查得到驻马店市摄影家协会叶辛卯先生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特此致谢。

调查:刘 群 王志华 郑 刚 张 华

冯 新 董 然

摄影:刘 群 王志华

拓片:张 华 王志华

执笔:张 华

猜你喜欢
石龙摩崖石刻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北票喇嘛洞摩崖石刻石窟群调查
拉萨周边摩崖石刻造像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①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鹧鸪天·游石龙水库
力量哪里去了
曲靖市档案学会倾囊相助 力推石龙村脱贫出列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联墨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