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角下中外文物开放形势探析

2022-07-12 03:11韩怡
关键词:文旅文物融合

□韩怡

文旅融合发展是国家为了更好地顺应新时代文旅发展潮流, 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文旅需求所进行的顶层设计, 随着新时代社会物质条件的不断优化, 许多人对文化消费和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文旅融合在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大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使古籍里的文字、博物馆里的文物及全国各地的遗产、遗迹“活”起来,充分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发挥其潜在价值。

管理理念指的是管理的指导思想。高校的正确管理理念应该是以服务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己任,虽然有很多高校的管理理念已经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体制烙印仍然存在,学生与高校之间仍然未建立双向沟通的互动关系,学生仍然对管理者存在着依附以及依赖心理,管理者对学生严加看管,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遵循自己的管理理念,要求学生服务于社会和学校,满足社会和学校的需求,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使学生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是一个个体,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如果长时间进行被动管理,不仅在教育上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1.1 试验材料 黑斑病菌的分离和纯化:从甘薯窖中采集黑斑病发病薯块,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甘薯黑斑病菌。首先清洗薯块表面,然后用自来水流水冲洗约20 min,将带病薯块取出擦干置于超净工作台中,取黑斑病病健交接部位置于75%乙醇中进行表面消毒,再用0.1 %的升汞消毒后,用灭菌水清洗干净后置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中培养,经分离纯化以及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后保留菌株。该菌株分离并保存于4 ℃冰箱中。

一、文旅融合视角下国内外的文物开放政策

1.我国的文物开放政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物开放和文化旅游的研究、 实践工作开启较晚。 自1993 年起,中央有关机构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文旅融合和文物开放相关文件。在文件数量上,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出台的文件最多, 文物部门所出台的文件较少且集中在最近几年。 在政策内容方面, 所出台文件基本涵盖了法律法规、 政策体制、资金投入、学术研究等诸多领域。 从我国文物开放相关政策来看, 我国文物开放的推广和实施并不均衡,如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文物部门的存在感相对较弱, 并且文化和旅游部门的融合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全国各地的文物开放规范化发展较为滞后。

2.国外文物开放政策的演变。 国外的文物开放政策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那一阶段,当时各国正在进行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再次兴起,成为当时文旅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当时许多国家在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如美国的《历史场所法》等。 政府相关部门、文物部门、地方博物馆等都积极为公众提供教育和文化服务,此时的文物开放政策更加偏向保护,开放利用则处于次要位置。

在文物开放的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最初的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已不重要,于是国际旅游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甚至一度仅次于钢铁和石油。 此时西方各国的文物开放政策也更加偏向于社会资本,在大众旅游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文物部门一度被边缘化。例如,美国1955 年提出的国家公园改造计划, 即为了刺激旅游经济而进行大面积的改造, 最终因古建筑及大面积街区被破坏而终止。

3.文旅融合与文物开放的关系。 对于文物开放的概念,国际学术界已达成基本的共识,它主要指通过多种专业化手段,使更多的人接近文物、感受文物、理解文物,充分认识到文物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更好地宣传文物、传承文物保护的理念,可以说,人们接近文物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行使文化权利及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 文物开放以尊重并发挥文物所具有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为原则,因此文物开放与文旅事业有着天然的融合性,不同的是,文物开放的过程具有的行业色彩更淡,文化色彩更浓,它包括针对文物所进行的一切研究、管理、阐释、保护等工作。

二、文旅融合视角下中外文物开放的现状

2.多国文旅融合、文物开放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新时代,世界文物开放已经进入融合发展的阶段,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尽管不同国家在国情和体制等方面不同,但近些年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进行有关文旅融合的重大战略发展规划, 以期通过体制创新、学术研究、政策资金支持等实现全方位的改革和探索。 例如,欧洲各国在2018 年共同参与了欧盟所举办的文化遗产主体年活动,并且首次将文化发展概念融入了气候变化、经济发展等诸多战略当中。 意大利制订并颁布了《旅游发展战略计划》,并且发起并参与了名为“道路与线路”的规划项目, 旨在通过进一步规划文化旅游发展线路,更好地连接不同区域,形成跨区域、跨国家的协同化发展战略。

1. 可持续理念已逐渐成为融合发展的新热点。21 世纪以来, 旅游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生态旅游也越来越成为文化遗产旅游的新热点和新趋势。 在此背景之下,旅游业和文化遗产业逐渐摆脱了之前行业发展和学科发展对其的限制,从而将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格局创新、体系变革以及生态发展等更加宏大的课题方面。 例如,2010 年的世界遗产大会就重新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概念,并指出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不可分割且互为促进。2021 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也在多个发展目标中提及了文物开放与可持续旅游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一带一路”为中外文物开放构建了新格局和新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对于自身以及世界格局发展的宏大视野和大国胸怀, 它在连接沿线国家历史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了世界不同国家协同发展的人文基础。因此“一带一路” 为新时代文旅融合以及中外文物开放构建了新格局和新平台。 丝路精神形成了不同文明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跨越制度的新窗口和新桥梁,在“一带一路”的土壤中,人们能够更好地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的新关系,不同国家的文旅事业和文物开放工作也能够增信释疑、 扩大共识,书写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学生自己在基础护理操作训练中,多会出现如无菌观念不强等问题,要想提高基础护理实训效果,就需要专业教师全程指导,而目前的师资状况难以满足这种需要。

3.我国对全域旅游和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推广。 我国目前大力推进文化、文物、旅游相关部门的融合和重组, 并且实施了全域旅游以及构建国家文化公园的文旅发展战略行动。例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首先与相关部门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大运河沿线进行自然资源、住建、文物、生态、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中,国家首次将保护、传承、 协调发展理念融入了相关法律法规中, 标志着我国有关文物开放的法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尽管我国文物开放事业整体还处于摸索发展的阶段, 但国家文化公园的构建战略与国际发展形势基本保持了一致性方向。

三、文旅融合视角下中外文物开放的新机遇

大力强化国防意识培育。突出管委会和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管理骨干这个重点,推动国防理论知识进入管委会、企业管理层学习内容,军事机关组织重大活动邀请政企相关领导、骨干参加,深化其对武装工作的认识。根据经济功能区特点,结合民众关注的国际国内经济军事要点热点、国家重大经济军事政策出台等时机,突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的教育,积极开展国防法规和相关知识针对性宣传教育,推动国防宣传教育融入企业文化宣传和管理要素,使员工在日常管理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国防教育,为经济功能区民兵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 我国文旅融合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9 年,中国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在陕西举行,此次会议以“发展与变革”为主题,总结了我国现阶段文旅融合事业的重点和难点,并对我国未来文旅融合的新模式和新格局进行了规划和畅想。 首先,我国文旅融合事业将在未来实现更高水平的融合,包括机构的融合、产品的融合、管理的融合、场所的融合等。 其次,创新引领将成为我国现阶段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动力来源, 并且形成了6 大创新方向,具体有新技术、新IP、新业态、新媒体、新商业、新产品。总之,在新的发展业态下,我国文旅融合事业必然会实现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3.中外文物单位及相关人员的交往更加密切。首先,文物外交越来越受到不少国家的重视,我国的许多文物博物馆已经成为开展外事活动的 “金字招牌”。 近5 年来,我国领导人参与的文物国际合作活动有20 余次,同时也向越来越多的国家表达了文化交流的善意,彰显出我国的文化自信。其次,中外联合开展的文物研究、研讨研修、创意策划、学术访问、联合考古等工作日益频繁,国际博物馆联盟的形成进一步加深了中外各国之间在文物开放领域的合作和认识。 这些都为文旅融合视角下中外文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4.旅游及文物国际合作的空间不断扩大。 在进入新的世纪后, 之前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批判, 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际旅游及文物合作的理念共识,在这一阶段,众多国家进一步调整了文物开放与旅游融合的相关政策,逐步构建了由政府、市场、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 中国和世界各国开始进行经济、生态、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深度合作。例如,“一带一路”就是一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友好倡议。此外,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论坛也成为中外文旅合作新的对话平台, 在众多国家的共同参与下,经验共享、凝聚共识、深化交流、协同研究成为国际文物合作的新趋势和新起点,他们不断为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贡献出新的智慧和力量。

四、对于文旅融合及中外文物开放的思考与展望

纵观中外文旅融合及中外文物开放发展,现阶段文物正在全方位融入全球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中,并且在我国改革开放形势良好的局面下,特色文物旅游产品的供给和输出不断为各类文物工作提供新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从而为我国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创新点, 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发展的整体实力。 文物开放越来越成为新时代遗产事业的核心内容, 文旅规划设计者对各地的旅游景区向文旅景区转型进行了新的思考,地方政府也在资金、法规、制度、学术等方面进行了更加长远的规划。 相信我国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在文物开放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资金机制更加健全、学术体制更加高端,与国际文物开放潮流更加融合。

猜你喜欢
文旅文物融合
文物的栖息之地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文物的逝去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