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挖掘地方资源,推进落实立德树人

2022-07-15 13:58车丽梅刘江波李建波张爱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立德育人资源

车丽梅 刘江波 李建波 张爱平

地方資源具有丰富性、鲜活性和可及性,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中可发挥独特作用,是学生走进生活、主动体验、获得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地方资源,可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抓手。

1.挖掘身边地理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和生态文明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由时任北京燕化公司书记吴仪与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牵头创办的,是北师大对外合作办学的第一所学校。燕化公司拥有丰富的专家资源,工程师、科学家、劳模等有上千人。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开设石化科技课程,邀请燕化公司科技部、科学家演讲团、燕化关工委讲师团的科技专家和教授走进学校,或作科技报告和交流,或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学习、领会前辈们“团结、求实、严细、创新”的燕化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对党忠诚的意识和产业报国之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市场上口罩“一罩难求”,燕山石化发扬“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搏精神,舍小家为国家,10天交付熔喷布生产线,12天建成一座厂,为平抑口罩原材料价格做出了突出贡献。返校后,学校以“疫情防控,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作为燕化人的自豪感和荣誉心,以及承继“燕化精神”“燕化传统”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学校围绕湿地公园优势,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牛口峪水库原为燕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现在已经变身为美丽的湿地公园,成为燕山石化一张靓丽环保名片,先后被确定为北京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环保科普示范教育基地。学校围绕“牛口峪湿地公园”这一资源优势,多学科协同,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开展科普学习、实地调研、课题研究等课程及活动。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自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2.挖掘身边社区资源,涵养学生法治精神和参政议政意识

学校与燕山法庭紧密合作,采取走进法庭和把法官请进学校的灵活方式,逐步把模拟法庭展示活动常态化。燕山法庭的法官们积极支持学校的模拟法庭活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帮助学校社团选择、分析、讲解案例,普及法律知识,指导审判流程,将真实的庭审现场完整呈现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身临其境地学习法律知识,体验审判的严谨和法律的威严。

学校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以访谈的形式开展主题调研,体验社会基层治理。社区负责人通过鲜活的民主管理和治理实例,为学生讲解了社区居委会的构成及职责、社区民主管理与居民自治、小区物业服务等相关情况,让学生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有了直观认识,对社区工作有了深切体会。

为引领学生切实了解我国政治体制特色和优势、提升综合素养、践行社会责任、培育参政议政意识,学校协调多方资源,以政治学科教师为主体,组成模拟政协指导团队,通过社团活动,针对社会关注、学生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深入基层社区,走访相关部门单位,发放问卷,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积极提出应对方案。走访相关领域研究专家,请他们对问题进行诊断、把脉、指导。通过精心准备和深入调研,形成了详实的数据、精准的分析、可行的建议,多次修改后形成模拟政协提案。2018年以来,我们先后参加了三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通过“界别讨论”“提案展示”“提案答辩”“新闻发布”等环节进行展示。通过模拟政协活动,引导学生站在国家和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思考问题、对症问政、建言献策,自觉地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为将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者、实施者、捍卫者奠基。

3.遴选京藏课程资源,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增强自豪感

立德树人、爱党爱国、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利用承办西藏班的优势,组建课程开发团队,遴选京藏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家国文化为核心,开展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教育。

学校以首都北京为资源平台,开发了“我爱首都北京”校本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灿烂的文明;通过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树立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通过北京丰富的文化资源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用多种方式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意识。

学校西藏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家住在边远的牧区,家长汉语水平很低,甚至不会说汉语,为了加强家校沟通,学校教师利用护送学生假期返藏的机会,在雪域高原召开家长会,并克服高原反应,以及长途跋涉引起的身体不适,坚持进行家访,一方面了解学情、区情,另一方面也把温暖和关怀带到边远牧区,为厚植爱党爱国情感、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挖掘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根据不同年级和课程特点,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充分利用现实鲜活素材,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增强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合力,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和大教育观念,在提高课堂育人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引领他们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做到学生自我内化与社会外化相结合。

编辑 _ 张晓震

猜你喜欢
立德育人资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