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策略研究

2022-07-15 13:58李大雁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显性品格现象

李大雁

阅读教学要遵循一定的层次性,从文化感知到文化比较,再到文化内涵以及成因的探究,最终落实到对学生文化思考力的培养上。

1.深挖教材内涵,确定文化目标

小学英语教材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创造性地整合这些内容。从主题语境着手,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文化信息,将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结合。低年级阶段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利用文化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国外文化,初步辨别文化差异。

2.推断故事情节,积累文化知识

积累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拥有充足的文化知识储备,熟悉各种文化现象,了解文化现象背后的历史渊源,才有可能通过分析、比较形成文化判断,做出文化取舍,并将文化价值观内化成文化品格,外显为文化行为。文化知识包含中外文化知识,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包括饮食、服饰等显性知识;精神方面主要包括哲学、科学等隐形知识。显性知识容易直接获得,而隐性知识往往要通过理解、分析、推断等获得。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知识,也要关注隐性知识,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3.分析比较,内化文化知识

《A Day with Monster Toon》一课,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一是理清文本结构,获得文化知识。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画出思维导图,分辨重要的语言知识点,并通过图表中的关键词语及其之间的关系梳理、归纳文本信息。二是探析异同,形成文化立场。文化比较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不同的文明、文化持有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同时,文化比较也是学生进行深层次理性思考、提升文化鉴别能力、形成文化立场的方式,只有基于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思考,才能更进一步探究文化产生异同的原因。

4.探究文化成因,促進深度思考

透过文化现象,分析文化成因。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透过文化现象,分析、推理、评价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度思考。《A day with Monster Toon》一课,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理解小女孩和小怪物对食物的不同喜好,探究背后的原因,构建文化知识体系。

积极换位思考,塑造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塑造仅靠基于文化知识、文化背景和文化事实的教学无法达成,还要依靠文化比较、文化交流等方式。《A Day with Monster Toon》一课,笔者三次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用体验和交流的形式将文化知识内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系2021年西城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专项课题“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英语学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项目编号:SX2021Y264)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显性品格现象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