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分评价的中学生 学业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2-07-15 02:41刘杰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标准分学业成绩性格特点

刘杰

1.问题的提出

使用传统分数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存在一些弊端。如传统记分方法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的成绩在团体中的位置,传统记分方法不能在多次考试中体现出同一科目的变化情况等。而采用标准分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是客观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通过标准分的评价,能使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考试中看到标准成绩的变化。

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面临生理与心理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学生的心理容易产生不适应,如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并且以标准分评价作为客观依据,找到影响自己学业成绩的原因,通过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业成绩的提升。

2.研究过程与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共发放调查问卷203份,有效调查问卷188份。调查问卷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科学业成绩提升(标准分不断增大的科目)进行归因分析,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从“成就目标、自我监控、外部因素”三个方面,“外向型、直觉型、思考型、判断型”四个维度进行整体归因分析。

整体情况分析。有79.25%的学生认为成绩的各种图表对学业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有84%的学生认为自我监控因素是影响学业成绩提高的最重要因素。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对学科学业成绩有提高的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关注在“成就目标、自我监控、外部因素”三个方面下,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与学生的性格类型之间的关系。

从四个维度进行归因分析。在对学生性格特点的分析中,采用“MBTI性格类型测试法”将学生的性格类型归类。维度一:外向型(E)学生有106人,内向型(I)学生有82人;维度二:直觉型(N)学生有101人,感觉型(S)学生有87人;维度三:思考型(T)学生有100人,情感型(F)学生有88人;维度四:判断型(J)有学生89人,感知型(P)有学生99人。

3.研究结论

一是从学生整体的角度看性格特征与学业成绩提升的归因分析。学生根据阶段性考试中学科标准分的变化情况判断自己的学业成绩是否提高,并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对提高或者降低的学科进行归因分析。从“成就目标”“自我监控”“外部因素”三个维度10个指标分析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目標是明确的,也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对于外向型、直觉型、思考型、判断型的学生来说,更加偏重于理性思维、更重于表达,所以能有较强的计划性,能控制自己,有很好的听讲效果,同时,他们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关注程度高也是学业提升的主要因素。教师应从学习方法、情感沟通等方面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指导。感知类型的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学习方法的调整,因此教师在关注这类学生学习情况时,应更多地和他们讨论学习方法的最优化、解题过程的程序化。

二是从学生个体角度看性格特点与学业成绩提升的归因分析。以下五种性格特征的学生对学业成绩的提升因素有较为集中的归因分析。

从纵向来看:INTP型(内向、直觉、思考、感知型)的学生中,有37人认为学业成绩的提升与自身因素有着强相关性,尤其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较高的作业质量,与外界因素的影响关系不大。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内动力,促使学业成绩提升。ESFP型(外向、感觉、情感、感知型)的学生中,有37人认为学业成绩的提升与自身因素有着强相关性,但是,更加关注自己上课听讲的效率,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同时,也更关注自己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对这类学生,教师要与家长充分沟通,指导家长对孩子适时适度关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ESTP型(外向、感觉、思考、感知型)的学生中,有36人更加关注家庭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也是从家庭的期待中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学校和教师对这类学生的指导应该更加关注他的家庭成长环境,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引导启发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学生虽然也属于外向型,但对学习同伴的关注极少,学习同伴因素并不能影响到他的学业成绩。ENFP型(外向、直觉、情感、感知型)的学生中,有26人认为自己是教师眼中“听话”的孩子,如果有较强的执行力,学业成绩将会非常容易提升。此类学生中,学业成绩提升和上课听讲效率、课后作业质量有强的正相关,和家庭环境的和谐也密不可分。只要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就能有所突破。当然,如果这类学生没有强的执行能力,靠课后补课等方式是不容易提升学业成绩的。ENTP型(外向、直觉、思考、感知型)的学生中,有31人认为自己是教师眼中“聪明”的学生,这类学生较为自信,比较关注家庭和教师对他的评价,在课堂上和教师的互动较多,注重自己课堂听讲的质量,注重在家庭中和父母的交流,并不是很在意自己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因为他相信结果一定不会差。由于有较高的自信,他对学习同伴的关注并不在意,因此,教师只需要适时适度地鼓励、赞扬这类学生,即可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从横向来看:在自身因素中,大部分学生关注“有明确的目标”,解决了学习动机问题;关注“课上听讲效率”,解决了新知获取渠道问题;关注“课后作业质量”,解决了巩固提升问题。经过这样的强关注,让大部分学业成绩提升的学生有了较为完善的闭合学习系统。在其他因素中,如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方法调整,这些因素受学习时间、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限制,并不能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在外部因素中,学校里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同学对学生的影响是短暂的,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将“家庭环境影响”作为自己学业成绩提升的重要指标,这说明原生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父母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标准分评价的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立项编号:CBDA1809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标准分学业成绩性格特点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盘点全国部分省市石商的性格特点
从团建工作经验中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EXCEL在数据处理中的实践分析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重新认识成绩
CET评分标准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