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历史情境,发现历史中的人

2022-07-15 02:41杜晓茹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分封制课本剧学派

杜晓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历史情境,让学生“重回”历史现场,发现历史中的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中的人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所思所想,梳理探究历史的思维脉络。

1.创作历史课本剧,呈现历史中的人

通过创作历史课本剧,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更深入的认识,对历史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爱上历史这门学科。

例如,在教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合同为一家”时,教师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主题,创作历史课本剧,让学生走进历史。学生自己撰写历史剧本、拟定人物、选取历史剧的音乐和图片等,自导自演了一部历史课本剧。课本剧共五幕,学生自选角色扮演,这样,既能满足更多学生参与的需求,又根据学生的不同体会和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不同认知,展示出不同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对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2.充分利用史料,理解历史中的人

历史教学是在史料、史实、史观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历史教学需要借助史料的指向功能,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历史中的人,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

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教学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分封制在政治方面的作用,而是出示了周武王如何处理殷商旧民的材料,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中的人,发现太公、召公、周公三个人物对待此事件的所思所想,从三个人物的答案中发现他们的不同性格。学生进而思考为什么周公会提出仁德治国的意见,周武王为什么会采纳周公的意见,这种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这样,教学中以材料为依据,让学生通过理解历史中的人,认识分封制的发展和演变。

3.“百家争鸣”,研究历史中的人

例如,“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如何让学生体会春秋战國时期的文化繁荣景象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首先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让每组学生查找资料,针对一个学派进行分析和研究。课上,学生分成孔子组、孟子组、老子组、韩非子组、墨子组,结合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进行交流讨论。

第一步:走进百家,学生通过对人物主张和思想的分析,了解各派别的思想主张;第二步:活跃思想,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评价各组的主张;第三步:百家争鸣,各组从集中到分化,学生不局限于自己研究的学派,而是畅谈自己更欣赏的学派主张。学生对不同学派思想的理解以及他们各自的分歧,在某种程度上就体现了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通过“百家争鸣”,学生更深入地走进历史。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分封制课本剧学派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