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2022-07-17 15:54李衡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读思达核心内容编码

李衡

余文森教授基于核心素养形成机制的深度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提炼出了“读思达”教学法,通过“读思达”教学法的探索,引导学生经历“善阅读、深思考、精表达”的三个流程,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一、善于阅读——奠定思辨的基础

阅读是获得新知的手段,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不会阅读的学生将成为潜在的学困生。学生阅读内容可以有文本阅读、操作活动等多种方式,动用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果,为思辨奠定基础。

1.文本的有效阅读——提炼核心内容

首先学生要能够读懂数学的文字、符号、图表所表达的意思,其次要学会提炼核心内容,就是要知道学习的关键内容是什么。否则知识只是文字的堆砌,只有学会提炼核心内容,才能完成认知结构的重建。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引导学生提炼核心内容这个过程分成三个环节来完成。(1)问题引领。“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教师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标地提炼核心内容。(2)深入阅读。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文本,提取圆的核心特征,总结提炼出圆的核心概念。(3)小组互动。学生展示各自对圆不同的认知总结出最接近圆的核心特征的概念。例如,有的学生根据形状总结出“圆是一个曲线图形”,其他学生提出疑义,椭圆也是一个曲线图形,曲线图形不是圆独有的特征,经过探讨他们总结出“圆是中心点到圆上距离都相等的曲线图形”。

2.活动的有效阅读——物化思维过程

活动是数学学习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物化抽象的数学思维过程,促进进一步创新。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一课时,教材内容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上节课平行四边形面积,学生学会的是单个图形的转化,为了实现两节课转化方法的有效衔接,本节课的学习不采用文本直接阅读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迁移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完成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再通过文本的对比阅读,深化转化的方法。(1)明确目标。学生提出学习目标:①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②转化后的图形与原三角形之间有什么联系?(2)实践操作。①转化,带着学习目标,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剪拼,把单个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如下图)

②关联。找到新旧图形之间的关联,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3)阅读提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对比自己的转化方法与课本的异同点。学生很快发现课本上的转化方法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比他们刚刚的剪拼转化简便得多,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倍拼法,优化了转化的方法,为后续梯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深度思考——助推思辨的核心

深度思考即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比较、分析、迁移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认知。

1.体现数学思想的深度思考

数学的魅力在于思维的迸发,数学思想的呈现,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数学思想的高度审视课堂,把枯燥的内容变得意味悠长。

如,在教学“数字编码”一课时,如果我们的教学局限在教编码,那么学生只是了解身份证以及邮政编码蕴涵的数字含义,生活中那么多的编码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无从体现。“数字编码”要体现唯一性这个数学思想,因为它的这个特性,编码在生活中才得以广泛地应用,本节课围绕着唯一性展开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有14多亿人口,身份证号码会重复吗?学生开始猜测,有的说这么多人应该会重复吧;有的说应该不会,如果重复了两个人身份证一样,那就麻烦了;至于会不会重复学生还无法确定。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师呈现中国政区图,根据区域码,学生发现省、市、县前6位相同的人数从14亿缩小到福清市大约100多万人。根据出生日期码,同年同月出生的福清市就只有500人左右了,那么前14位相同的大约有500人。根据三位的顺序码可以保证999个人编码不重复,至此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身份证编码不会重复。也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需不需要加所在乡镇、街道、门牌号的编码?根据编码唯一性的特点,编写自己的学号时,学生不会盲目地把个人的信息全部加入编码,而是思考哪些信息是不会经常变化的、不会重复的。最后学生选定自己的入学年份、班级、座号,这三个要素就决定了自己学号的唯一性。

2.形成学习结构的深度思考

从思考的角度看,在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可能的前提下,还要为学生的主动思考提供方法的准备,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结构,是学生初步学习的拐杖,根据学习过程结构掌握思考的方向,学习的步骤,便于学生有方法、有步骤地自主思考同类的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板块知识,以“9加几”作为起始课,所以这节课的任务不仅仅是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结构,为后续的自主学习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围绕着掌握学习结构展开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总结“9+2=11”的学习过程:(1)见9想1;(2)拆小数:2可以分成1和1;(3)变连加:9+1=10,10+1=11,或者9+1+1=11。根据这个学习结构,学生就有了依仗,开始自主完成9加几其他算式的学习。到了8加几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思考9加几的学习步骤是什么?引导学生想想能运用这个学习步骤计算8加几吗?当学生对这个学习过程熟练了之后,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就不用刻意讲步骤,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步骤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

三、精确表达——形成思辨的关键

表达是学生把自己所思所想有条理、清晰、准确地用语言表示出来,当学生能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既是理解的标志,也是学生创新的关键一步。

1.提供关键词学会表达

学生经历阅读、思考最后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能顺利完成的学生并不是很多,大部分学生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严谨、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开始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拐杖——关键词,根据这些词,帮助理清顺序,让表达更有条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提炼核心内容,让表达更加精确。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很难完整地描述出来,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公式推导过程的表达。(1)把( )沿( )剪开,平移拼成( );(2)长方形的( )是平行四边形的( ),长方形的( )是平行四边形的( );(3)长方形的面积是(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当学生熟练地完成表达之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句话,分别指向转化、关联和结论三个核心内容,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的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就可以根据转化、关联和结论三个方面来表达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2.善于倾听深化表达

教师和学生既要成為表达的主体,又要成为倾听的主体,只有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才能从中发现可以学习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真正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一课时,当有学生总结出“一个数中间有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提出“为什么中间的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呢?”他的意见得到好多同学的赞同:“只读一个零,在写数的时候就会写成一个零,如果读出两个零就不会写错了。”班上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学生开始思考课本为什么这样规定。突然有个孩子笑了:“我举一个例子,如果中间有三个零,例如:30004我们是不是读成‘三万零零零四’呢?”此时班上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如果中间有7个零、8个零,把这些零都读出来,那可怎么读呀?”“老师,我知道了,原来中间连续的两个零只读一个零是为了读得方便。”在倾听的基础上提出质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虽然解决问题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时间延长了,但是促进了学生的深度思考。

阅读、思考、表达这三个流程构成的教学法,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动深度思考的达成,最后实现精确的表达,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核心素养。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开放课题“‘读思达’教学法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立项批准号:KCX2020027)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读思达核心内容编码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高效视频编码帧内快速深度决策算法
发展文化经济之我见
寻找教学的交集点
浅谈季羡林的文艺伦理思想核心内容
詹金逊“证据神圣观”理论价值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