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棉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2-07-18 01:59段平成浦元春曾飞凤陈金萍王远郑凯孙国清
中国棉花 2022年5期
关键词:皮棉黄萎病籽棉

段平成,浦元春,曾飞凤,陈金萍,王远,郑凯,孙国清*

(1.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52;2.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

1 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作为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棉纤维长度、强度和细度是原棉品质的主要评价指标。近年来部分植棉区棉花纤维品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生产上亟需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

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新疆富全新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闫氏控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以优质丰产为育种目标培育出中生棉4号。2010年以自育材料P03为母本,以抗虫、优质丰产的GK12[2]为父本杂交,经多年多代南繁北育,从F8群体中筛选出性状稳定,高产优质的株行;2015年开展品种比较试验,2016年筛选鉴定出优质丰产的新品系,并命名为中生棉4号。2017年在黄河流域个别省份进行多点比较试验,2018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区域试验(区试),2019年同步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区试和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210013。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中生棉4号植株筒形,株型松散,茎秆粗壮,茸毛少,长势强,Ⅱ式果枝,果枝平展,叶柄较长;叶片中等大小,叶色绿,叶片皱褶一般,缺刻深度一般,叶功能较好。花冠柱头高于花药,花粉量较大,结铃性一般。铃卵圆形,铃嘴钝尖,吐絮畅(参见封四彩版)。生育期109 d,株高111.2 cm,第一果枝节位6.4,单株果枝数13.6,单株结铃17.4个,铃重6.3 g,籽指10.7 g,衣分41.5%,霜前花率94.4%。

2.2 产量特性

2018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区试,8个试验点中中生棉4号增产点有7个,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9.4 kg、110.7 kg和106.2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3]增产9.2%、6.6%和7.6%(表1)。2019年区试中,8个试验点中有7个试点增产;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76.4 kg、116.2 kg和107.4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6.1%、14.7%和15.2%。2年区试结果平均,中生棉4号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72.7 kg、113.3 kg和106.8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9.8%、7.8%和8.7%。

表1 2018—2019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区试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

2019年生产试验中,7个试验点中中生棉4号皮棉增产点有6个,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2.2 kg、104.4 kg和101.1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0.4%、9.0%和9.7%。

2.3 纤维品质

2018—2019年由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中生棉4号的纤维品质(HVI校准棉花标准校准),2年结果如下:2018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1 mm,断裂比强度34.1 cN·tex-1,马克隆值5.4,长度整齐度指数85.8%,断裂伸长率4.1%,反射率78.8%,黄色深度6.8,纺纱均匀性指数155.0;2019年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 mm,断裂比强度33.7 cN·tex-1,马克隆值5.3,长度整齐度指数85.7%,断裂伸长率5.2%,反射率78.6%,黄色深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54.2。

2.4 抗病性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进行抗病性鉴定,2018年中生棉4号的枯萎病病情指数为4.8,高抗枯萎病,黄萎病病情指数为18.5,抗黄萎病;2019年枯萎病病情指数为0.5,高抗枯萎病,黄萎病病情指数为20.7,耐黄萎病。

2019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抗虫性鉴定:中生棉4号的抗虫株率为100%,抗棉铃虫。

3 适宜种植区域

适于河南省植棉区春播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期和密度

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田于4月初下种,露地直播棉田于4月下旬播种。每666.7 m2种植2 000~3 000株,高肥水地块适当稀植,旱薄地适当密植。

4.2 水肥管理

每666.7 m2施鸡粪3.5 m3、磷酸二铵30 kg、尿素12 kg、氯化钾12 kg作基肥。7月中旬重施花铃肥,采用滴管浇水,每次浇水时每666.7 m2追施尿素13~18 kg、钾肥7~10 kg。8月上中旬补施盖顶肥,每666.7 m2追施尿素5~7 kg,4 d后用含2.0%(质量分数,下同)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的溶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止蕾铃脱落。

4.3 化学调控

整个生育期全程化学调控应按照少量多次原则[4],于蕾期、初花期和花铃期每666.7 m2分别施用缩节胺0.5~1.0 g、1.0~2.0 g和3.0~4.0 g。

4.4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苗期结合中耕平衡施肥,并选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与其他高效杀菌剂复配使用,以达到防病壮苗的目的。害虫防治:应重点防治蚜虫、棉盲蝽、红蜘蛛、烟粉虱。

猜你喜欢
皮棉黄萎病籽棉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2021 年度新疆兵团一师阿拉尔市籽棉收购相关数据分析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不同加工方式下5个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比对分析
浅谈棉花加工回潮率对棉纤维长度的影响
怀宁县2018年度杂交棉组合筛选试验
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攻克棉花“癌症”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
籽棉存放时间与公检颜色级结果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