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棉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2-07-18 01:59陈金萍浦元春曾飞凤段平成王远郑凯孙国清
中国棉花 2022年5期
关键词:黄萎病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域试验

陈金萍,浦元春,曾飞凤,段平成,王远,郑凯,孙国清*

(1.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52;2.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

棉花具有一定的耐逆境能力,但是严重的逆境条件仍会抑制其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虽然合理的灌溉能缓解干旱、高温对作物的伤害,但是选育抗逆品种是提高逆境条件下棉花产能的根本途径之一[1-3]。因此,选育出了适合天津市植棉条件的中生棉2号,现介绍如下。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中生棉2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新疆惠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它是以P101为母本,以GK12[4]为父本杂交,经多年多点筛选出的优质抗病陆地棉新品种。2016年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16)第148号],有效区域为黄河流域棉区。2018—2019年参加天津市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20年参加天津市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2021年6月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津审棉20210002)。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生物学特性

中生棉2号是转基因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18 d左右,株高113.1 cm,第一果枝节位6.0,铃重6.7 g,衣分40.5%,霜前花率94.3%(参见封四彩版)。

2.2 抗虫抗病性

由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在人工接种枯萎病、黄萎病病圃开展抗病性鉴定,结果(表1)显示:中生棉2号2018年耐枯萎病,耐黄萎病;2019年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表1 2018—2019年中生棉2号抗病性鉴定结果

2018—2019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进行抗棉铃虫鉴定,2年结果:中生棉2号抗棉铃虫。

2.3 纤维品质

2018—2019年由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校准棉花标准校准)纤维品质,2年结果平均:中生棉2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4 mm,断裂比强度32.8 cN·tex-1,马克隆值4.9,长度整齐度指数83.4%,断裂伸长率5.2%,反射率80.5%,黄色深度7.1,纺纱均匀性指数141.3,纤维品质达到国家审定品种Ⅱ型品种标准。

2.4 产量表现

2018年天津市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中生棉2号平均666.7 m2籽棉产量为181.16 kg,比对照石抗126[5]增产13.28%;平均666.7 m2皮棉产量为69.40 kg,比对照石抗126增产15.28%(表2)。2019年区域试验中,平均666.7 m2籽棉产量为234.15kg,比对照石抗126增产5.12%;平均666.7 m2皮棉产量为94.94 kg,比对照石抗126[4]增产10.49%。2020年生产试验中,平均666.7 m2籽棉产量为248.29 kg,比对照石抗126增产6.54%;平均666.7 m2皮棉产量为101.74 kg,比对照石抗126增产11.53%。

表2 2018—2020年天津市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中生棉2号产量及相关性状

3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于天津市植棉区春播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在天津地区春播种植时,播种时间在4月下旬,以每666.7 m2种植3 500株左右为宜,根据地力和管理水平适当增减种植密度。注意肥水运筹,适时防治棉铃虫,重点防治蚜虫、棉盲蝽、红蜘蛛、烟粉虱。

猜你喜欢
黄萎病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域试验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杂志社果业实用技术VCD光盘
不以山海为远 护守一方草原——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
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攻克棉花“癌症”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