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路径优化

2022-07-18 02:30赵欣欣许吉昌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内蒙古文明水平

赵欣欣,许吉昌

(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9年,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给出了准确定位,即“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明显加快。2020年内蒙古人均GDP约为7.21万元,全国排名第10位。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性等问题仍旧比较突出[1]。

1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②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尺度。主要分为省域、市域、县域几个层次,晋王强等[2]运用熵权法对甘肃省2004年—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王喜莎等[3]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了包括13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2011年—2018年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实证分析,苟廷佳等[4]以“压力-状态-响应”子系统为评价准则、包括63个指标的复合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TOPSIS模型对青海省2008年—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冯石岗等[5]学者从生态质量、经济和谐、社会发展、制度保障4个领域,对河北省2010年—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贾海发等[6]、孙顺强等[7]对西宁、重庆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分析评价。于倩楠等[8]、林民松等[9]、马瑶等[10]对四川县域、江西婺源、新疆霍城等县级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成效进行评估。③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方法。主要有PSR模型[11]、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12]、非期望产出SBM模型[13]、层次分析法与TOPSIS法[14]、三阶段DEA模型[15]、因子分析法与熵值法[16]等。

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在不同空间对象的科学评价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于此,笔者以内蒙古12个盟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4个方面构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分析内蒙古各盟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引入回归模型分析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时空演变的社会和经济驱动因素。试图找出提升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的路径,并为其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2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对各盟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笔者借鉴了王珂等[16]、李艳芳和曲建武[17]等学者的研究,结合内蒙古当前的经济、环境等状况,基于数据的客观性和可得性,以及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代表性、综合性等原则,构建了一套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体系系统地评估内蒙古12个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其次,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内蒙古12个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划分为高、较高、中等和低等4类等级水平,以期全面直观地反映内蒙古生态文明综合水平的区域差异。

2.1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目标层,即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以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来反映;第二层次为准则层,包括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第三层次为指标层,共包含23个指标,指标用符号Xn来表示(n=1,2,…,23),见表1。

表1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2 数据来源及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2.2.1 数据来源。本文选取内蒙古的12个盟市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年—2020年《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和各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盟市《环境状况公报》,以及个别盟市统计年鉴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百度等,其中个别年份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全。起始时间为2010年—2019年,共120组数据。

2.2.2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为减少主观赋权存在的随机性,本文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①构建指标矩阵,由m个年份,n个城市和l个指标构成的评价系统初始数据矩阵X={Xkij}mnl,其中,Xkij表示第k个年份城市i的第j个指标值。

③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

其中K=1/ln(m×n)。

⑤计算各盟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得分:

(1)

3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

通过熵值法测算得出2010年—2019年内蒙古12个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指数,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2010年—2019年内蒙古各盟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

通过对内蒙古12个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的测度来看,2010年—2019年,内蒙古各盟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水平除个别盟市个别年份有所下降,其余年份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值均呈上升趋势;但各盟市间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均值最高的盟市是呼和浩特市,为0.498 7;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均值最低的盟市是兴安盟,为0.205 7。

2010年—2016年,12个盟市中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高于平均值的有5个,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市;2017年—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高于平均值的盟市增加为6个,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和阿拉善盟。

从期末年份与期初年份的比较中可知,12个盟市中,涨幅最快的是阿拉善盟,年增长率达到了11.51%;增长率最慢的是包头市,只有3.27%。此外,内蒙古总体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年均值由2010年的0.227 6上升到了2019年的0.369 4,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53%,这表明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发展水平较好。

4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模型设定

本文借鉴吴旭晓[18]、曲小娥[19]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水平、创新发展和环境治理6个方面分析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时空演变的社会和经济驱动因素,建立模型如下:

ECLit=β0+β1LNECOit+β2FDIit+β3CYJGit

+β4CZHit+β5IDDit+β6LNHJZLit+μ

(2)

其中,ECLit表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μ表示随机误差项。

相关变量的含义见表3。

表3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因素统计

4.2 回归结果分析

表4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为了考虑地区差异和充分使用数据,借助Eviews 8软件,利用2010年—2019年内蒙古12个盟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水平、创新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关系,回归结果见表4。

表4的回归结果显示,R2=0.743,调整后的R2=0.723,表明模型拟合得较好。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水平、创新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水平和创新发展的P值结果表示其在1%的水平下与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显著相关,环境治理因素在10%的水平下与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显著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的影响程度在研究期内不显著。具体分析如下:①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使用人均GDP来表示,回归结果表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系数为正,但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在研究期内人均生产总值未能成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对外开放度,即进出口额/地区GDP,回归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的系数为正,也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与内蒙古各盟市近些年进出口额的增长不稳定有关。③产业结构高级化,用第三产业产值/地区GDP来表示,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β3=0.345,表明产业结构水平提高1%,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将提高0.345%。④城镇化水平,即城镇化率,回归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城镇化水平也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的提升有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β4=0.274,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通过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减少环境污染,有助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⑤创新发展,用R&D经费支出/GDP来表示,回归结果表明创新发展也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β5=0.647,表明创新发展程度提高1%,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将会提高0.647%。⑥环境治理,即节能环保预算支出,回归结果表明,节能环保预算支出的系数为正,β6=0.023,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节能环保预算支出作为环境治理的直接手段之一,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5 结果与建议

5.1 结果

笔者利用熵值法对内蒙古2010年—2019年12个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借助SPSS 21.0软件,将内蒙古12个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划分为高、较高、中等和低等4类等级水平,引入回归模型分析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时空演变的社会和经济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果:①2010年—2019年,内蒙古各盟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除个别盟市个别年份有所下降,其余年份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值均呈上升趋势,但各盟市间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均值最高的盟市是呼和浩特市,为0.498 7;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均值最低的盟市是兴安盟,为0.205 7。②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水平、创新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水平和创新发展的P值结果表示其在1%的水平下与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显著相关,环境治理因素在10%的水平下与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显著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的影响程度在研究期内不显著。

5.2 建议

5.2.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2019年,内蒙古各盟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各盟市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巴彦淖尔市、兴安盟、乌海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和通辽市等大多数盟市仍处于低等级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上,同时回归结果也证实其经济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未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表明这些盟市现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滞后阻碍了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因此,内蒙古各盟市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内蒙古作为资源型地区,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通过建立绿色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支持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引导产业向低碳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型方向转变。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关注教育的发展、加强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从而带动内蒙古各盟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更好地发展,提高内蒙古各盟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5.2.2 以开放促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表明对外开放与环境污染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对外开放程度因素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的影响程度在研究期内不显著,这表明对外开放所产生的正的外部性并未提高各盟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因此,各盟市政府应实施积极有效的手段,制定有利于引导出口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外贸易政策,鼓励各地区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以开放促进改革,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到促进经济增长、保障环境状况改善的同时提升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

猜你喜欢
内蒙古文明水平
《自由》
张水平作品
请文明演绎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漫说文明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可爱的内蒙古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