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始知秋意 饮水方知盐味

2022-07-18 00:07杜越秀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高中语文

杜越秀

摘 要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财富,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文的创作过程中,许多文人都会采用典故来进行情感的表达和观点的阐述,这使得古诗文创作更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境内涵。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典故的学习。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法的运用,尝试拟出更具有可行性的措施,帮助教师进行典故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得到更为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文教学 典故教学

古诗文的典故教学对于学生个人素养的培育和文化的积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升学的压力,导致许多教师都未能够对典故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许多语文教师并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典故教学内容的整理和设计,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古诗文阅读当中的最终鉴赏效果,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典故的理解和感悟。当前高中生的个人素养和能力的培育,越来越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古诗文典故教学的重要性开始得到更为全面的凸显。因此有关教师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典故教学的研究。

一、高中古诗文典故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教师不具备较为深厚的知识储备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进行与语言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让学生进行语言背后的相应文化,民俗、传统、历史等各类知识的学习。这就意味著相应的语文教师需要有较为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教学素养。教师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还需要大量的进行和语言文学相关联知识的积累,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构建和把握。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师招聘过程中,由于有些欠发达地区的候补教师资源并不完备,因此有一些非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应聘者也进入校园,成为了语文教师。相比较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而言,这一部分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无法深刻的体会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意蕴和深刻含义,相关典故教学无法全面推进。

2.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教师的日常课程教学目标是希望能够在单位时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更丰富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典故解释和教学的过程中,并不会花费时间去考究学生是否已经完全地掌握了相关典故的运用特征。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形成了典故教学的思维常态认为只需要再进行古诗词情感表达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典故含义的阐释,就已经达到了进行典故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典故的运用含义,也无法让学生对相应古诗词的学习有更为深刻的感知。

3.古诗文使用的典故较为晦涩

由于古诗文的创作年代距今已有较为漫长的时间,而古诗词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典故,在形成时间上要远远早于古诗文,因此对于理解古诗文尚且稍显困难的高中生而言,想要完全理解古诗文中所化用的典故,更是难上加难。更何况有些典故本身在形成时所表达含义,与其在古诗文中所表达含义并不相符,在意义阐释的过程中显得较为晦涩,这对于认知水平尚有待提升的高中生而言,想要进行更为深入地学习,不得不说是个较大的挑战。譬如李商隐《锦瑟》,在颔联和颈联连用了4个典故,分别是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鲛人泣珠,蓝田产玉。但至今各类研究学者对比聚讼不已,认为这首诗所用典故太为扑朔迷离,晦涩难懂,可从各个角度进行解读。这也是目前典故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高中古诗文典故教学的策略

1.强化学生的日常积累

高中生在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无法体会到诗文品鉴的乐趣,无法顺利地理解作者的深切含义,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原因大体是因为高中生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强化自身的古文功底,因此在文史知识的运用和积累方面稍显匮乏,最终导致相关学生呈现出了没有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积淀的现象。但学生只要不断的进行个人学识修养的丰富,那么进行古诗文阅读的障碍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缓解,学生在进行古诗文的阅读中,便能够在很短时间内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典故积累和记忆的过程中,不应当仅仅让学生进行课文中典故的背诵和积累,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各类网络资源的运用或其他课外读物的阅读来进行不同典故的积累,只有学生的文学积累较为丰富,才能够在日后阅读古诗文的过程中快速进行联想记忆,对古诗文中的典故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鉴赏。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帮助学生进行日常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可达成的,教师应当长时间关注学生的课后积累习惯养成,争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课外古诗文阅读和品鉴的习惯。

2.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古诗文距今已有较为漫长时间,因此学生在进行古诗文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难以从中找到共鸣感,这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进行古诗文学习兴趣的激发。相比较进行古诗文阅读而言,大部分学生更喜欢从现代信息获取和资源获取的过程中进行身心的放松,品悟这一过程所带来的愉悦感。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想要使得典故教学质量得到更为全面的改进与完善,就需要不断的激发学生进行典故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应当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争取帮助学生构建更为良好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再进行典故知识学习和分析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质疑和探究,这不仅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帮助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还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为明显的培养。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典故仅仅依靠字面含义的阐释是无法很好地进行诠释的。而实际上大多数古诗文在创作的过程中,都秉承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特征,因此学生需要在进行典故理解与鉴赏的过程中,进行想象力的开发。当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有效的品悟出了古诗文的创作意境后,也会有较为明显的成就感,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帮助。

3.加强学生对故典风格与目的的了解

由于不同古诗文创作者在进行相应的诗词创作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遭遇和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来进行生活事物的记录或自身情感的抒发,因此在进行典故选择和运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目的和风格,教师想要提升典故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进行典故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升,就需要让学生在进行典故分析前,对其所学习古诗文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相关创作者的生活境遇进行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其所学习相应古诗词的感悟和品鉴。而实际上在进行某一位创作者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即便不同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向,但同样归属某一位创作者的作品,在总体风格上不会有过大的差别。譬如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她在古诗词创作的过程中,用典有较为独特的个人色彩。教师想要进行李清照使用典故的教學,就需要首先引导学生对李清照的实际生平情况进行深刻地了解与分析,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进行李清照用典风格的总体归纳,这能帮助学生进行更具条理和逻辑性的典故学习。

4.通过语境分析作品典故的内涵

古诗文创作者在进行典故的选择与化用过程中,通常要考虑到自身在行文时所呈现出的意境特征和风格特点,因此大部分典故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呈现出浑然天成的效果。他们将会与诗文创作者的作品融为一体,不会显得太过突兀,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典故学习之前,可先让学生关注古诗文作品本身,这有助于学生更是为深入地进行典故内涵意义的探索。譬如在进行李商隐的《锦瑟》一时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其所连用的4个典故并不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看起来较为晦涩难懂,但在风格呈现上较为统一,都具备较为凄迷和感伤的意境氛围。较为符合整首诗的悲剧风格和总体艺术特征。因此倘若从诗歌本身的创作风格来进行典故分析,是有助于学生进行相应诗词更为全面把握的。因此教师在难以让学生进行单独某个典故的分析和品鉴时,不妨先让学生进行古诗文意境的构建和语境的分析,这有助于降低学生进行典故理解和分析的难度,能够达到更为良好的典故教学效果。

5.通过对比分析来进行典故学习

实际上在进行古诗文鉴赏与学习的过程中,高中生经常会碰到同一典故在不同地方进行使用,且其表达含义有所不同的问题。这经常让学生在典故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困扰,对有关典故的真实意义产生疑虑。但实际上诗文创作者在进行典故化用的过程中的确会有其自身的考虑,典故本身在使用时,就是为了进行整首诗情感思想意境表达而服务的。因此太过在意典故原本的含义或原本的来源,反而可能会影响到学生进行有关古诗文的学习和理解。因此教师在遇到此类情况时,不如通过分析对比来帮助学生进行典故学习的进一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典故的使用不一定要拘泥于其原本的含义,这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典故分析和鉴赏能力的提升,使得相应的典故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典故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和整体审美,能够使得学生的古诗文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达到更高的标准。让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能够在高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得到更为全面的落实。

[作者通联:云南曲靖市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从“意会”走向“言传”
巧用多媒体,教好古诗文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