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引领模式

2022-07-18 00:08王白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王白

摘 要 深度学习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对学习内容积极深入地理解,并结合自己已有的能力素养,全面系统地做出权衡、批判和运用,从而形成新的能力素养。在深度学习中,教师的引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课堂引领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情境式引领,项目式引领,支架式引领和反馈式引领。情境式引领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项目式引领指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项目,教师通过项目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支架式引领指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深度学习;反馈式引领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反馈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情境式引领 项目式引领 支架式引领 反馈式引领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种观点在教育界已得到普遍认同。大家对“学生是主体”的研究,广泛且深入,成果颇丰;但对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引领作用的研究,相对冷清滞后。教学是一个整体,是“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在认识上不能只偏重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尤其是在当前倡导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下,这种厚此薄彼的认识很不恰当。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对学习内容积极深入地理解,并结合自己已有的能力素养,全面系统地做出权衡、批判和运用,从而形成新的能力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与浅度学习有着明显的区别:浅度学习是指学生将零散的、无关联的内容不加理解和鉴别地机械记忆,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脱离,将新知与已有知识不加联系的学习方式。[1]浅度学习是一种碎片化、浅层次的学习,而深度学习是系统的、深层次的学习,它对学生学习有着更高、更深的要求,如果没有教师的引领,学生可能达不到深度学习的效果。那么在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课堂有哪些引领模式呢?

一、情境式引领

情境式引领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快速沉浸到学习内容当中,以便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知识学习具有情境性特点。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提供或创设与该语文知识运用相一致的情景语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学习是解决特定情景语境中相关问题的需要。”[2]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可以借助语言文字,可以借助图画音乐,也可以借助影像资料等,具体选用哪种方式,根据所学内容而定。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情境式引领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的相关性。创设情境,是为了引领后面的学习内容,创设的情境应该和学习具有相关性,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和后面的内容没有关联性,不但失去了引领的作用,很有可能还会影响学生对后面内容的深度学习。比如在学习《百合花》时,教师创设情境,用的是现在网络流行歌曲《百合花》。尽管歌曲听起来不错,但音乐节奏和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同小说内容没有关联,创设情境纯粹成了引出“百合花”三个字。这样创设情境,怎能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呢?

2.情境的新颖性。新颖的情境,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同样以学习《百合花》为例,教师用了两张图片:先展示第一张,是一朵白色百合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花的形状和颜色,并赋予它青春之美;第二张是一条新被子,教师解释说这是一条嫁妆被,引导学生分析它蕴含的新媳妇的青春美。展示完后,教师提问:如果把这朵百合花绘制在这条被子上,会有怎样的美呢?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在小说中寻找答案,情境创设既干脆利落,又切中肯綮,效果很好。

3.情境的情感性。情境式引领所创设的情境要有“情感”,要能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要做到这点,首先这“情”要“真”,只有真情才能感人;其次这“情”要“细”,细腻的情感更易激发听众的共鸣;第三这“情”要“美”,情越美,越富有感染力,越能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韩军老师在讲《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课前配乐背诵诗歌的选段,就很富有情感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项目式引领

项目式引领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项目,学生在不同的项目下,由项目进程引领着逐步深入地学习。为了理解“项目”的含义,我们把“项目”一词和以下词语做以区别。①“项目”和“任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对“任务”一词的解释是“指定擔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这个解释有两个重要点,一是“指定”性,二是“责任”性,都有一定的强迫性和约束力;如果我们表述为“任务式引领”,那么这个“任务”很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项目”是什么意思呢?词典(同上)中解释为“事物分成的门类”,这个解释有点简单。这个词和“任务”相似,都有“确定”的含义,但强迫性轻,参与性和成就感强。用“项目”一词,给学生以轻松学习的暗示,提高学生参与意识。②“项目”和“问题”:“项目”包含“问题”,但不全是“问题”,“项目式引领”中一个项目完成后,又会有新的项目产生,项目和项目之间,引领着学生向更深层学习,学习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提升能力素养。

通过上面的辨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项目式引领”:教师事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目标,把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项目(师生也可共同确定项目),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项目,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来完成项目,从而引领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确定学习项目,首先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落实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任务群目标、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群目标。其次要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包括学生已有的能力素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品质和是否需要支架辅助。最后根据以上目标和分析,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以深度学习为途径,确定学习项目。学习项目也可以师生共同商定。

在课堂学习阶段,学生在项目引领下,以下图所示流程学习: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