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的困境与突围

2022-07-18 16:23吴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突围情境创设困境

吴君

摘 要 本文以《故都的秋》《登泰山记》为例,从情境创设的“否”与“是”、情境创设的“假”与“真”、情境创设的“散”与“整”、情境创设的“虚”与“实”等四个方面论述情境创设的困境与突围,以期待情境创设能更好地为新教材服务。

关键词 情境创设 困境 突围

新教材强调以“学习任务群”为统领,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以提高语文素养,达成新课程目标。“情境创设”也就成了衡量新课程中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下面,笔者以《故都的秋》《登泰山记》为例,就情境创设的困境与突围进行探究。

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显得“假”,没有真实感。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强调: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必须是“真实”的,是能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贴近,并能促进深度学习的。杭州师范大学叶黎明教授也强调真实的情境应该具有“事情要有发生的可能性”“提出的问题应该与校外的情境相一致”“学生能够使用在现实中可得到的方法,执行任务的环境要仿真”“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是恰当的和熟悉的”等特征。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得真实不能假,并且情境的真实应该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案例1]

创设情境:学校文学社将在今年读书月活动中开展“散文”名篇微视创作大赛,拍摄优美作品的诵读及点评。《故都的秋》《登泰山记》均榜上有名。

活动一:栏目组向广大师生征集《故都的秋》微视频作品脚本。请你从《故都的秋》中选一个片段,拟定一个视频拍摄的脚本。

[案例2]

创设情境:学校文学社将在今年读书月活动中开展“散文”名篇微视创作大赛,拍摄优美作品的诵读及点评。《故都的秋》《登泰山记》均榜上有名。

活动一:请根据两篇文章相关内容,选一幅图景作为拍摄的第一背景,你将选择哪幅图景,请简述理由。

案例一似乎创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带有创意性质的“真实”情境,其实是已经与学生现实生活发生了偏差的“假”的情境。这是因为拍摄视频的脚本与同学现实生活有着较大距离,学生没有经历过、更没有创作过,而且要求相对较高,这么高的要求,学生难以完成,也就难以完成此情境下的课堂上教学活动。案例二创设是选一图景作为拍摄的第一背景,显然在要求的难度值上降低了,更重要的是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了,变得更加真实了,这样更利于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下进行教学活动。

情境创设是为教学任务而创设的,新教材教学中,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为了能更好“做任务”,于是就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并且每一个情境都是“独立”的,是零散的;或者创设的一个情境只涵盖前面活动不能涵盖后面的活动,或者只能涵盖了后面活動,不能与前面的活动相统一。这样创设的不能有机联系整个课堂的情境,是不完整的,是零散的;这样的课堂也是不完整的,是零散的。在新教材中,我们追求教学活动是在创设的某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的,是在创设某一情境的框架下进行活动的。

[案例1]

活动一:(创设情境)《故都的秋》《登泰山记》有着许多不同,却上安排一起来上,有同学觉得不太合适,请你用一句话来说服同学。

小结:通过同学分析,导中有同,看来两篇是可以一起上的。

活动二:(创设情境)课堂上,要配乐朗读《故都的秋》《登泰山记》,你觉得文章中哪个景物或画面作为PPT背景图比较恰当,并说明理由。

活动三:以“悲凉”为中心特点的故都“秋味”,作者极少直接形容,那又是如何表现的?选择其中段落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融情于景。

活动四:选择《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图”“泰山日出图”其中一幅图,要求用散文的语言将之写出来。

最后,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案例2]

情境任务:学校公众号《读写》准备近期将经典文章《故都的秋》《登泰山记》推送给大家,并推介有关内容,以满足同学的需求。

活动一:同时推送《故都的秋》《登泰山记》,有同学觉得不太合适,请你用一句话来说服同学。

活动二: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图景往往也是经典的,《登泰山记》描绘的 “泰山日出”“雪中泰山”等图景可以说是泰山的经典,为了“图文并茂”效果,想选择这些“图片”一起推送,你觉得合适吗?《故都的秋》也描绘了许多的图景,你认为哪一图景和文章一起推送最好,并说明理由。

活动三:应同学要求,“公众号”欲推介融情于景的具体做法,请你就下面图景作梳理探究。

活动四:推送后,有同学在“公众号”留言:能否用融情于景的做法将“泰山夕照图”,以散文语言表现出来?

案例一创设了两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各管各的;前面的情境也不能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服务。这样的教学设计似乎也在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情境,激发教学活动的动力,但这一个又一个的情境,使的课堂变得零散、冗长;而前面的情境不能涵盖后面的活动,使得前后分裂,没有整体感。情境的创设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创设一个能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案例二只创设了一个情境,那就是“学校公众号《读写》准备近期将经典文章《故都的秋》《登泰山记》推送给大家”,后面的所有活动都是在这框架下展开,层层推进,井然有序,使得整个活动都在这个情境下开展,可谓浑然一体。

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创设了情境,情境也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也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但是,所创设的情境脱离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偏离新教材所设计的目标,不是实实在在的完成新教材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的情境创设也就显得“虚空”与“显摆”。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是紧密结合的,创设的情境是为了更好的驱动任务,创设的情境也是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服务的,为学习任务群服务的,脱离“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情境,都是不“实”在的情境。

[案例1]

导入:迟子建《候鸟的勇敢》、其继东《禁指》分别摘得“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奖。学校掀起一股重读郁达夫、重读现代作家经典作品的热潮。

任务一:绘海报

情境任务:学校要制作读书海报,特向各班征集优质创意海报图案,要求以郁达夫《故都的秋》为蓝本,选择典型意象加以组合。你会画出怎样的图案?

任务二:寻找美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找一找这两篇美文有什么共同之美和各自独特的美?

任务三:添景致

《江南的冬景》:“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

《故都的秋》: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秋草,使作陪衬。

在我们分析诵读的基础上,同学们对原图案有无补充或修改的?如果有,预备再“添”点什么进去呢?

……

[案例2]

导入:迟子建《候鸟的勇敢》、其继东《禁指》分别摘得“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奖。学校掀起一股重读郁达夫、重读现代作家经典作品的热潮。

任务一:做海报

情境任务:学校要制作读书海报,特向各班征集优质创意方案(绘画交给美术生来完成),要求以郁达夫《故都的秋》为蓝本,选择典型意象加以组合。你会有怎样的方案?

任务二:寻找美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找一找这两篇美文有什么共同之美和各自独特的美?

任务三:添景致

《江南的冬景》:“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

《故都的秋》: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秋草,使作陪衬。

在我们分析誦读的基础上,同学们对原方案有无补充或修改的?如果有,预备再“添”点什么进去呢?

作业:写文案。学校选中了咱们的创意方案,另要求再配一句文案。同学们会怎么写?

《故都的秋》《登泰山记》都是属于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是属于“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你所创设的情境应该为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案例一也是创设了一个真实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绘海报,绘海报所要求的素养与能力跟学生绘画能力有关,则不指向语文学科的素养与能力,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显得“虚”“空”,是因为它没有为学习任务群服务。而经历修改后的案例二则不一样,将“图案”改为“方案”,一着之差则培养学生能力也不一样。

新教材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虽有困境但要突围,情境创设要真实,要整体,要有效,只有这样,情境创设才能为提升语文素养服务。

[作者通联:浙江平阳中学]

猜你喜欢
突围情境创设困境
困境
堵车“突围”记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