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

2022-07-19 14:03郭爱清姜晓真郑卫霞常宗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3期
关键词:抢救室责任制急诊科

郭爱清,姜晓真,郑卫霞,常宗霞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252000)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具有病种复杂、发病急、护理任务繁重、医疗纠纷多、流动性大、风险高等特点。因此,对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及护理质量要求极高[1-2]。为进一步加强急诊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满意、安全的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采用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其目的是减轻护理人员负担,满足不同病情级别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3]。2021年3月1日~4月1日,我们对75例急诊患者采用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接诊的15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认知功能正常者;②意识、认知清晰者。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类疾病者;②语言障碍者;③不愿参与研究配合者。将1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18~60(58.7±10.3)岁;研究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20~62(59.6±9.4)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伦理委员会批准下,且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制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1.2.1 建立分层级护理制度 对抢救室现有32名护理人员,根据其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职称、临床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分层级管理,将其分成N0 级学习期护士4名、N1级成长期护士6名、N2级熟练期护士10名、N3级急诊专科护士12名4个层级,并将各级护理人员安排至具有相应护理指征患者的工作中。

1.2.2 实行分层级护理小组制 科室将轮值夜班的30名护理人员分为5组,每组6人,由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组成,设护理组长1名。

1.2.3 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①护理组长由临床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的N3级护士担任,其工作职责:a.根据护理人员不同层级分配相应病情分级的患者; b.组织并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开展较复杂的急救技术,如ECPR、CRRT等;c.指导下级护士熟悉新业务,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技术难题;d.关注、参与疑难病例讨论,运用评判思维、降阶梯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e.监管、评价急诊护理质量,发现缺陷及时反馈;f.配合护士长处理急诊科突发状况与护理纠纷,维持正常医疗秩序;g.夜间护理组长替代护士长角色对急诊科管理全权负责。②N0级学习期护士工作职责: a.按照上级护士指示完成急诊患者的生活护理,做好饮食、用药指导;b.协助上级护士完成吸氧、心电图、血糖监测等基础操作;c.维持医疗秩序,做好就医指引,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向其介绍医院周围环境;d.勤巡查病房,及时向上级护士反映患者需求。③N1级成长期护士工作职责:a.急诊患者入科后,及时评估病情、采取护理措施;b.独立值班执行医嘱,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与医生、患者及家属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c.协助上级护士开展复杂抢救工作,完成吸痰、留置导尿等侵入性操作;d.对急诊患者和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予以心理安抚。④N2级熟练期护士工作职责:a.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完成相应护理、治疗项目,如紧急静脉通路建立、血气分析、中心静脉测压等;b.对危重患者病情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价,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c.参与危重患者个案讨论,针对下级护士书写的护理记录及时进行评估和修订。⑤N3级急诊专科护士工作职责:a.负责抢救区1、2级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完成难度较大的急救技术,如困难血管穿刺、困难气道建立、骨髓腔输液等;b.参与急危重症抢救和疑难病例讨论,指导下级护士工作,为其提供帮助和技术支持; c.督导、检查环节护理质量,发现不足及时及改进;d.负责抢救室人员、环境、秩序的维护,协助护理组长做好抢救室管理工作。

1.2.4 制订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案 根据护理人员不同层级分配相应病情级别的患者。急诊患者依据危重征象指标、单项指标、综合指标即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1~4级[4]。1级为濒危患者、2级为危重患者、3级为急症患者、4级为非急症患者。N2、N3级护士主要负责进入红区复苏区和抢救区的1、2级患者;N1、N0级护士负责进入黄区优先诊疗区、绿区普通诊疗区的3、4级患者。各级护理人员对所分管的患者从接诊-检查-治疗-住院全程关注负责。同时,各级护理人员又依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完成相应护理工作,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以确保患者在躯体、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获得较高质量的护理。

1.2.5 制订相应的奖惩制度 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对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罚,严格落实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案。

1.3 评价指标

1.3.1 护理效果 采用急诊科制订的护理效果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显效:患者通过护理干预,病情稳定,且护理操作无误,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所了解;有效:患者通过护理干预,病情稳定,且护理操作无误,患者对自身的病情并不了解;无效:患者通过护理干预,病情不稳定,且护理操作出现差错,患者对自身的病情不了解。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护理质量 采用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分,量表内容包括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及急救物品管理5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分值范围为0~20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

1.3.3 护理满意度和抢救室滞留时间 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90分代表非常满意;80~89分代表满意;<79分代表不满意。统计并比较两组抢救室滞留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4 两组抢救室平均滞留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抢救室平均滞留时间为(54.23±6.58)min,对照组为(77.07±7.1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诊科是危重症患者最多、病情最严重、病种最多的科室,也是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的首要科室。急诊患者的病情多为突发性,疾病进展、变化快,病死率高,具有紧急、危险等特点,增加了诊疗、护理工作的难度[5];一旦急诊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致残或死亡。因此,急诊科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改善与安全极为重要[6-7];合理有效的急诊护理有助于为患者赢得较佳的抢救时机,为后续原发病继续治疗赢取时间。急诊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其心理状况均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恐慌,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8-9]。以往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其护理效果较差,且易发生浪费医疗资源的现象。在临床上为了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在急诊科采取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以患者多元化需求为导向,关注患者就医体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它主要是根据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工作能力、受教育程度、职称、临床经验等多方面),对护士进行层级划分,给予不同的权限,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承担不同病情分级患者的护理任务,满足患者躯体、生理、心理多元化的护理需求。此模式既实现护护之间分工明确,又促进相互合作,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达到患者的临床需求,从而保证了急诊科的工作效率与质量[10]。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较一般护理具有以下优点:①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分管患者数量及病情复杂程度方面较好地体现了能级对应原则,层级越高的抢救护士承担病情越重、操作系数难度越大的患者,每个层级的护理人员对所分管的患者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既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责任心。②降低医疗工作中的风险。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采用分层级护理小组制非常契合急诊科突发、多变的特性,改变以往护士单兵作战模式,提倡团队文化,将同一个班次的护士组成一个工作团队,在护理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复杂、疑难工作,处理当班时段发生的突发事件。团队中不同层级护士优势互补,既发挥了高年资护士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娴熟、协调沟通技巧良好等优势,又帮助低年资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快速成长,提高了处理复杂问题及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降低了医疗护理风险。③收获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良好干预效果。实行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人员能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给予患者一定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疏导焦虑等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促进其对治疗的配合度,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④有效降低医患之间的纠纷。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助于营造以急诊患者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良好环境,针对急诊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适宜的方式予以满足,不仅减少医患纠纷,促进护患关系更佳融洽,还提高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实行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护理人员对所负责的患者接触时间长、关注度高,对患者的病情较了解,对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能及时进行处理或上报主治医生,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急诊科的护理质量[11-12]。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及急救物品管理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抢救室平均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此护理模式主要以层级、连续、责任为基本原则,以患者为中心,实行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并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进行监管,使患者得到全程、全面、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对所分管的患者高度关注,通过主动与主管医师进行沟通交流,使护理人员更清楚地了解所分管患者的病情,明确护理的要点,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护理,进而提升护理质量[13]。

综上所述,将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于急诊科患者,其护理效果满意,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抢救室平均滞留时间,提升急诊资源利用率。

猜你喜欢
抢救室责任制急诊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司法责任制下同案同判的价值延展与方法重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抢救室滞留患者交接单的设计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
内科抢救室急症患者特征及相应的护理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