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进式赋能教育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2022-07-19 14:03王红梅崔伟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3期
关键词:直肠癌量表化疗

李 平,吴 军,王红梅,崔伟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广州510317)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70%~8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可以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但总体的5年生存率仍只有50%~60%,接受过根治术的患者约2/3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1]。化疗是治疗患者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化疗可抑制癌癌细胞扩散、转移及复发[2]。但由于化疗方案复杂、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及癌症患者自身素质不易耐受,易使化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高,且多数患者对化疗知识认知不足,对疾病存在恐惧心理,临床治疗耐受性较差[3-4]。因此,给予合理、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跟进式赋能教育通过跟进思维教育方法,实时了解患者思想、需求和兴趣,合理制订延续性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赋能教育指导,根据患者情况实时修改部分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耐受,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2018年10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我们对44例直肠癌化疗患者在延续性护理中实施跟进式赋能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88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接受结直肠癌化疗者;②年龄>18岁者;③患者了解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②存在精神疾病者;③化疗期间不配合治疗者;④不能跟进随访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32~83(55.89±7.35)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1例,初中及以上33例;肿瘤部位:直肠癌14例,左半结肠癌18例,右半结肠癌12例;分期:Ⅲ期11例,Ⅱ期18例,Ⅰ期1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2~76(56.34±6.98)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4例,初中及以上30例;肿瘤部位:直肠癌12例,左半结肠癌17例,右半结肠癌15例;分期:Ⅲ期13例,Ⅱ期17例,Ⅰ期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模式,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讲解化疗药物的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如何处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学,讲解结直肠癌相关知识,制订日常饮食方案和日常运动方案;患者出院后,嘱家属做好相应护理,并定期陪伴患者回院化疗和复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跟进式赋能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制订患者信息表,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情况、家庭情况、联系方式等,在出院前给予服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侧重讲解正确服用化疗药物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表达情况,倾听患者对化疗的担心及自我管理行为的顾虑,使其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②讲解安全护理和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可能会出现的化疗不良反应和常用的预防措施,引导患者明确目标,规范日常生活,避免肠癌并发症和化疗不良反应的产生,如了解患者饮食习惯,指导患者正确饮食,饮食营养平衡,并确保大便畅通;增加饮水量,补充机体所需,多排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运动,提高患者抵抗力;与家属配合,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等。③了解患者思想、需求和兴趣,以患者为主,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康复计划,包括日常饮食、运动和必要的心理指导;在康复计划实行期间,肯定患者为自身康复付出的努力,强化患者自我管理信念,充分调动其自身潜能,发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④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并评估患者家庭护理,对家庭护理不足者进行护理指导培训,合理制订护理措施,协助其调整护理目标,对家庭护理执行良好者,给予赋能肯定,强化护理自信心,并要求家属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减少患者生活压力。⑤出院后每周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并重点了解服药情况,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并耐心解答其疑问,对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引导其宣泄情感、表达感受,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树立治疗信心。⑥定期召开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并邀请相同病情但恢复良好的患者分享自护经验,学习抗癌心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两组均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分量表(GSRS)[6]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胃肠道功能,量表包括腹部症状(9项)和排便情况(7项)2个维度,腹痛、胸部不适、反酸、饥饿感等16项症状,每项均采用1~7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说明其症状越严重。②采用Champion健康信念模型量表(CHBMS)[7]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健康信念,量表包含35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1~5级评分法,总分为35~175分,分数越高说明其健康信念越强;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8]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包含42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0~4级评分法,最高分为168分,分数越高说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采用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CC)[9]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量表包含躯体方面(16项)、精神方面(5项)、社会方面(5项)、主观感觉方面(9项)4个维度,每项均采用1~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③统计干预3个月内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障碍。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GSR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GSR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QLQ-CCC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QLQ-CC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CHBMS、ESC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CHBMS、ESCA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结直肠癌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梗阻、痉挛性疼痛、排便习惯改变等[10]。结直肠癌化疗是通过细胞毒性的药物杀灭隐藏于组织间隙之内的肿瘤细胞,抑制癌细胞扩散、转移及复发[11]。然而化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可能因治疗时间过长而失去治疗耐心,导致其化疗依从性降低,影响化疗进程[12]。而延续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时为其制订的家庭护理方案,使患者在院外也可接受高质量的护理干预,从而维持化疗的正常进行[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GSRS中腹部症状、排便情况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跟进式赋能教育能促进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其原因可能是在跟进式赋能教育护理过程中,通过讲解正确服用化疗药物的重要性,树立患者正确的认知观念,保证化疗的正常进行,并规范患者饮食,多食纤维食物,确保大便畅通,减少患者肠道压力,从而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CHBMS、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说明跟进式赋能教育能提高直肠癌化疗患者健康信念、自护能力。其原因可能是在跟进式赋能教育护理过程中,实时了解患者思想、需求和兴趣,以患者为中心,制订合适的康复计划,肯定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充分调动其自身潜能,提高患者健康信念;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邀请恢复较好的患者分享自护经验,学习抗癌心得,提高自我管理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健康信念和自护能力。

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因癌症和化疗的双重影响,患者身体机能明显降低,同时需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易出现消极、悲观等情绪,降低化疗依从性,影响其生活质量[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QLQ-CCC中躯体方面、精神方面、社会方面、主观感觉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跟进式赋能教育能有效提高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其原因可能是在跟进式赋能教育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家庭护理措施,满足患者需求,减轻患者生活压力,并通过每周定期电话回访,了解其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树立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化疗作为结直肠癌综合治疗方案之一,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但化疗过程中因其药物特性的影响,常发生骨髓抑制、胃肠道损伤等化疗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治疗耐受,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内,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跟进式赋能教育能有效预防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原因可能是在跟进式赋能教育护理干预中,制订了化疗不良反应相应预防措施,嘱患者多饮水,减少患者在接受化疗药物时,因频繁恶心、呕吐导致脱水情况的发生,嘱患者多排尿,加快化疗药物排出,减轻化疗药物对身体的损害,并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提高患者身体机能和抵抗力,从而有效预防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直肠癌量表化疗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跟踪导练(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