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外营养干预护理效果分析

2022-07-19 14:04菊,马驰,柏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3期
关键词:营养液神经内科胃肠道

王 菊,马 驰,柏 慧

(南阳市中心医院 河南南阳473000)

大多数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是老年人,且易合并各种急性、慢性、认知障碍等引发吞咽功能障碍,对患者摄入营养造成阻碍[1]。与此同时因应激反应而形成的机体代谢提高,增加机体分解代谢,导致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增加营养不良风险,故此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在加重原发性疾病基础上增加并发症发生,进而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危害生命安全[2]。营养干预是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营养干预为肠内和肠外,前者是食物直接刺激胃黏膜,可有效维持黏膜屏障功能,利于患者更好吸收营养,减少感染风险;肠外是指食物对胃肠道刺激降低,使胃肠道吸收能力下降,同时呼吸和循环系统相对减轻负担,但有些患者对这类干预耐受性较差,且更易发生感染或并发症。2019年3月1日~2021年3月1日,我们收治的55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1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疾病诊断标准者;②疼痛评分>3分者;③存在意识障碍及吞咽功能障碍者;④无法自主进食者;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2分者;⑥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16分者;⑦洼田饮水试验>3分者;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同意书;⑨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3]。排除标准:①胃肠道出血、腹泻者;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③对营养制剂不耐受者;④生命体征不平稳者;⑤合并癌细胞肿瘤者;⑥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者;⑦需输血治疗者;⑧中途退出或不配合者。将患者依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48~68(58.34±4.67)岁;置管时间18~22(19.87±4.01)d;疾病类型:脑梗死12例,脑出血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病毒性脑炎13例,吉兰巴雷综合征10例。观察组男35例、20例,年龄47~69(58.65±4.81)岁;置管时间19~21(19.54±4.11)d;疾病类型:脑梗死16例,脑出血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病毒性脑炎8例,吉兰巴雷综合征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肠外营养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肠外营养注意事项。选取患者锁骨下静脉为干预点,注入全营养混合液,其成分包含氨基酸、肪乳剂、糖分、维生素等,按照无菌操作进行配置,配比如下:热氮比150 kcal/g;糖脂比1∶1,遵循现配现用原则,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应用输液泵滴注,使其均匀注入患者体内[4]。为此患者需要每日摄入氮量0.20~0.25 g/kg,按照注射营养混合液相同方式实施,护理人员后期监测患者体内营养情况,适当追加氮量0.25~0.48 g/kg,切记氮量初始注入量需要严格把控,之后缓慢增加。

1.2.2 观察组

1.2.2.1 准备干预 护理人员将患者床头升高至30°,在注入营养液前,护理人员将患者口腔内分泌物全部清理干净,确认鼻饲管前端是否在空肠内,先注入少量水后保证管道通畅。在进行肠内营养干预后,辅助患者采取半卧位,避免吸入营养液发生反流。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阐述肠内营养护理的益处及重要性,而对昏迷者护理人员向其家属讲解,避免引发护患纠纷[5]。

1.2.2.2 实施干预 经鼻胃管或鼻肠管操作缓慢注入瑞能,其中包含蛋白质29.2 g、脂肪36 g、碳水化合物52 g、膳食纤维6.4 g、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共14种,其中包括9种维生素,患者每天氮量所需0.20~0.25 g/kg,而热氮摄入控制在20 kcal/g即可,采用营养泵注入,护理人员按照患者身体恢复情况适当提高每天氮量,具体剂量控制与对照组相同[6]。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从小到大、调配浓度从低到高、补充速度从慢到快的肠内营养原则实施,待温度较低时,护理人员需要对营养液加温,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避免出现并发症或不耐受等不良现象。严格依照专业且无菌条件下搭配营养混合液,依次增加营养液剂量,护理人员每天评估患者日常机体情况,与此同时按照机体恢复情况改善营养计划,最后将形成的计划给医生及护士长审核,待全部通过后,方可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7]。

1.2.2.3 肠内营养护理 1~3 d营养摄入情况:第1天为患者设置瑞能剂量300~500 ml,营养泵速度控制在20 ml/h之内;之后2~3 d,将瑞能注入量上升到700~1000 ml,进而泵速提升到400 ml/h。在患者完成肠内营养后,护理人员在初期每隔6 h检查1次尿糖、血糖,且每隔1~2 d进行1次电解质检查。护理人员定期监测患者肝脏、肾脏功能,并留取样本送往实验室,对患者24 h各项身体指标及营养情况做好详细记录[8]。4~6 d将瑞能摄入剂量控制为1200~1500 ml,将泵速提升到60 ml/h内,护理人员在操作营养泵时依靠加温器,保证营养液温度为37℃~39°C,与此同时监测患者胃残余量,若患者胃部残余量<100 ml,护理人员适当提高营养干预速度;若在100~200 ml之间,适当降低速度;若出现2200 ml时,护理人员需立刻向主治医生汇报,停止营养摄入护理,并协同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3 评价指标 ①营养状态: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如总蛋白(TP)、白蛋白(ALB)、体质量指数(BMI)。②免疫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其中包含淋巴细胞总数(TLC)、免疫球蛋白M(IgM)、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抗体。③神功功能:其中1分代表死亡;2分表示睡眠周期间可睁开眼睛;3分是重度残疾后有清醒迹象,但生活无法恢复正常;4分表示轻度残疾可有生活能力;5分不影响正常生活,有自理能力。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态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态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2.3 两组神经功能、病死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病死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由于大多数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处在昏迷状态,均会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影响日常进食,同时该时期机体处在高分解代谢状态,对常规营养物质的分配应用造成很大影响,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或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若情况较严重会导致身体多器官衰竭,直接危害生命[9]。有相关研究显示,在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足最多的科室为神经内科。为此可知营养护理是治疗神经内科患者重中之重,可降低病死率。机体免疫功能和疾病恢复能力均按照营养情况好坏进行评定,此外,营养支持护理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方向[10]。临床常见的营养干预分为肠内和肠外两种形式,可达到修复创伤功能,加快患者康复时间。但肠外营养对患者胃肠道功能刺激性较少,同时会降低患者胃肠道吸收功能,在静脉输注液时会对患者呼吸系统造成负担,继而导致营养液停滞在体内,无法正常代谢运转,严重引发患者肠道感染等并发症出现[11]。而肠内营养是直接将食物进入胃黏膜,可对黏膜屏障起到保护效果,提高营养吸能力,减少胃溃疡感染风险,同时对提升患者耐受性提供帮助。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肠内营养护理更加适合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对免疫功能、营养状态等各方面均优于肠外营养[12]。具体原因为肠内营养护理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干预,可增加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使机体内存在的高分解代谢有所减少,利于改善营养状态。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够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黏膜屏障运转,减少肠道毒素吸收、消化道出血、胃肠黏膜损伤等不良症状,对肠道细菌产生预防效果,这是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低的直接原因[13]。最重要一点是肠内营养液费用比肠外营养低,而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营养液来维持机体正常营养需要,因此,肠内营养价格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不仅能够减少经济负担,还能加快患者康复。但需注意的是在护理人员为患者制订每天肠内营养计划时,需按照患者机体所需营养严格控制标准计算,并实时监测身体反应,按照患者病情发展随时更换营养方案,以此为患者制订最佳的营养计划。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快速恢复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

猜你喜欢
营养液神经内科胃肠道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阳台生菜品质的影响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食用菌追肥谨记“两适两要”
食用菌生长后期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