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7-19 14:04王娜娜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3期
关键词:胜任层级护士

刘 莉,张 敏,王娜娜,李 敏,王 平,王 敏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滨州256600)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指出,截至2020年,我国要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作为核心,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制度[1]。目前,国外已有部分国家建立系统而完整的护士分层级培训体系[2-3]。国内发展相对较晚,大多数医院对护士的分层管理及培训缺乏明确分度,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大同小异,护理人员职业规划目标不明确,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4]。本院自2020年开始在以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基础上,致力于探索结构清晰、分层明确、有效便捷的临床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模式,从而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提高护理服务品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2020年1490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19年、2020年我院未进行分级聘任工作,2019年、2020年临床护理人员为同一人群。男125名(8.39%),女1365名(91.61%);受教育程度:硕士研究生68名(4.56%),本科1300名(87.25%),大专122名(8.19%);层级:N0级284名(19.06%),N1级342名(22.95%),N2级409名(27.45%),N3级353名(23.69%),N4 级102名(6.85%);职称:主任护师7名(0.47%),副主任护师78名(5.23%),主管护师955名(64.09%),护师450名(30.20%)。

1.2 方法 将2019年实施传统培训模式作为培训前,将2020年实施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模式作为培训后。

1.2.1 培训、考核 成立由护理部牵头的培训、监督及考核小组,由负责培训的护理部副主任担任组长,由内、外、妇、儿各大科护士长担任总带教,从医院各科护士长及带教老师中选拔30名为培训带教。护理部副主任即组长负责培训考核的整体把关,组长、总带教负责监督与培训方案的制订与考核,培训带教负责培训方案的实施。

1.2.2 制订培训内容 培训前对每个层级的护理人员召开调研会,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了解护士培训需求,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确定培训课程。本着“按需培训”的原则制订每一层级具体的培训内容,具体内容见表1。

表 1 各层级培训目标及课程设置

1.2.3 培训方法 ①理论培训:培训方式采用现场课堂与微课、网上自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②技能培训:根据岗位职责制订不同层级技能培训的内容。培训方式进一步优化,示教采取“现场示教+大屏直播”的方式进行。培训现场,由讲师现场示教操作内容,通过摄像机将操作细节实时直播到LED屏上。③培训形式:根据培训内容及各层级护理人员的需求确定培训形式:涉及现场演示、小组讨论、护理查房、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

1.2.4 考核 ①考核内容:分为日常培训考核、阶段考核、年度综合考核。考核形式涵盖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专科论文撰写、学习感悟及科室综合考核。考核的标准根据各层级岗位的要求制订,考核结果将作为绩效发放、评优、晋级、任用的依据。②考核频率:日常考核由护士长考核;科室评估护理人员年度培训计划落实情况,护理培训考核小组每月对各个科室进行抽查,如不合格将影响年终评优和职称晋升。

1.3 评价指标 ①培训前后各层级理论考核总成绩:将每一层级护理人员日常考核、阶段考核、年度考核的成绩按20%、30%、50%的比例核算后计入总成绩。②培训前后护士岗位胜任能力:采用胡波等[5]编制的护士核心胜任力评价量表评价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量表包括个人特质、临床护理、人际沟通、批判性思维、专业建设与发展能力5个维度,分别包括8、13、5、4、12共42 个条目,每个条目为 1~5 分,总分为210分。经前期预调查,该量表 Cronbach′s α为0.91。说明适用于各层级护理人员,该量表总分得分越高表示岗位胜任能力越高。③培训前后护士满意度:采用我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临床护士对分层级培训模式的满意度问卷对护士培训前后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效果评价、对自身的影响、参与意愿的情况4各维度20个条目,评分标准采用 Likert 5级评分法,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分层级培训前后各层级理论考核总成绩比较 见表2。

表2 分层级培训前后各层级理论考核总成绩比较(分,

2.2 分层级培训前后护士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分层级培训前后护士满意度比较(分,

2.3 分层级培训前后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比较 见表4。

表4 分层级培训前后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比较(分,

3 讨论

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提高、重视对护士职业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护士岗位胜任力对各大医院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管理及护理质量的保证起关键作用,是护理人员应着重培训、必须具备的能力,对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建立优质的护理队伍、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有重要意义[6-7]。

3.1 分层级护士培训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改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应用于临床,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目前,国内对于各层级护士培训模式、管理理念、护士核心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缺乏系统而全面的培训模式[9]。采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模式后,各层级理论考核总成绩高于培训前(P<0.01),护士满意度高于培训前(P<0.01),说明培训后护理人员对该模式有更深的了解,更满意的体验,效果明显。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本研究采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护士培训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2 分层级培训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注重护士队伍的培养,逐步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机制,不断完善护士培训大纲,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护士专业水平[1]。目前,国内护士相关培训发展缓慢,没有统一的分层级培训模式与体系,传统的培训方法未达到良好的效果[10]。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临床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分高于培训前(P<0.05,P<0.01),说明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模式对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有积极作用。新的培训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讲授与操作培训的模式,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内容需求化、培训考核人性化,调动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应用新的培训模式后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效果最明显的是临床护理方面,本研究培训内容根据各层级护理人员调研会制定培训方案,说明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模式从临床实际出发,更适用于临床一线护士。

3.3 分层级培训模式让临床一线护士更为认可 不断补充、更新及完善护士分层级培训是稳定护理人才队伍、保持队伍持续前进、适应健康中国新发展的有利措施[11]。目前,国家政策不断更新,推动护理事业发展,分层级规范化的培训成为护士整个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内容[12]。本研究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根据各层级护理人员调研会,本着“缺什么,补什么”来制订个性化的培训内容,有效提高各层级护士的缺陷,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理论培训采用现场课堂与微课及网上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人员利用工作间隙即可学习。技能操作培训方式采用“现场示教+大屏直播”的方式进行示教。不但培训现场清晰可见,各科室还可通过医院电视网络直播观看示教内容。培训内容及方式的改变,各层级护士理论成绩、护士对其满意度明显提高,说明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模式更易被护士认可,从而有效稳定护士队伍。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模式为临床一线护士提供了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内容需求化、培训考核人性化,效率高、针对性强的培训模式,可提高各层级理论考核总成绩、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及护士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胜任层级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